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

上期内容我们分享了养老送终,这期我们来分享招魂和披麻戴孝,什么叫招魂?当人将要断气时,人们用轻飘飘的羽毛放在人的口鼻前,或用手掌以此来看他是否还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亲人或巫师就大声呼叫死者的姓名,三魂七魄来归真,你快回来吧。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1)

其他人就附和喊,回来了回来了,目的是祈求鬼神,希望逝者能活过来,实在是断气了,就要赶紧把一枚铜钱或硬币,穿上红线,放进死者嘴里面,另一端拴在逝者衣服上,防止落入喉咙内,这个叫“噙口钱”,传说钱称为“宝”,把钱放进逝者口腔里叫“口中含宝”,投胎变人后,有了“噙口钱”,来生不再受穷苦。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2)

那什么是披麻戴孝呢?披麻戴孝是指前辈去世了,子女腰系麻绳,身披白色麻布服,头上戴白帽,手拿哭丧棒为逝者送葬,表示进行哀悼,这是白事的由来,俗称白事。白事也称丧事,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同样也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披麻戴孝。大家可能会问,披麻戴孝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3)

据说,孔子得知母亲病故后,伤心欲绝就昏迷了。醒来便抓了一块麻布口袋套在头上,用一块白布当披风,并用麻绳当腰带系上。由于孔子因为伤心过度,身子疲软,随便摘下一根柳木当作拐杖回到家。人们看到孔子的衣着打扮,十分好奇,这时有一位老者出来圆场,说到,孔夫子披麻戴孝是为了对母亲的一片至纯孝心啊;手里的柳木是哭丧棒,表示对母亲的哀思,母亲离世后,自己就无依无靠了,犹如叫花子一个。后来,披麻戴孝、拄着哭丧棒送葬的行为,成了人们效仿的习俗!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4)

另外传说,一个农夫两个儿,老人去世时对孩子交代,家贫用我睡过的被子裹着身体安埋就行了,老人对孩子们说,在这期间,在我安葬的地方带点烧酒陪着我七七四十九天吧,看看乌鸦和老鹰的成长过程,不久后,两个儿子看到了小乌鸦由父母捉食物回来喂养长大,小乌鸦长大后,也捉食物回来给飞不动的老乌鸦吃,一直到老乌鸦死亡为止。可猫头鹰呢,小的时候由父母捉食物回来喂养它们,待自己能捕食后就自己独享食物,根本不管自己迈不动步伐的老猫头鹰了,甚至在没有食物时反过来吃掉老猫头鹰!这时,两个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这是在教育他们要孝顺、懂得感恩!然后两个儿子就模仿乌鸦的皮毛做了丧服,在坟前守灵。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5)

自此,披麻戴孝的习俗也开始流传。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披麻戴孝的习俗已经非常悠久,以上只不过是传说,其实仔细分析的话,披麻戴孝是有讲究的,麻布是比较粗糙的,现在拿来装粮食或者药材,穿在人体身上的话,皮肤会瘙痒、疼痛、不舒服,有的甚至会过敏,古人就是利用不舒服,这种疼痛,才有悲伤的表情,来表达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脸苦相,哪有笑得出来的表情呢?不像现代的人还可以说说笑笑,丧事现场还唱歌、跳舞、打牌,哀伤的场景变成喜事场面了。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6)

同时穿戴白色衣物,白色代表的是死亡,代表是生命的衰竭,寓意着是丧事。至于哭丧棒,柳树自古就有离别之意,使用柳树枝表达对亲人的挽留,在古时候,很多亲人生离死别都会插柳枝为记号,柳枝可以轻易插活重生,暗示着还会重逢之意,也表达自己的哀思。就如现在的再见二子一样,是分别了呢,还是以后还会相见呢?有分别之意也有再重逢相见之意,穿什么样的孝服也是有讲究的,和死者辈分相同,要穿白布丧服,死者子女要穿麻布丧服。孝子所执“哭丧棒”,死者的孙辈,要穿萱布丧服;死者玄孙辈,要穿红布丧服,表示死者高寿是喜丧,儿孙满堂是含笑而去的。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7)

现在有些地方丧服都是白色的了,甚至多数人都不戴孝了,很多统一戴的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丧事中会有丧鼓或唢呐助哀,有的是乐队助兴,高歌舞步,哭哭泣泣,也有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也有亲朋好友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某姑姑啊等,你死得好苦呀……”有的是录音,有的是现场真人哭灵,后面的内容就任意发挥了,尽情吐心,哭得五花八门,伤心而动听,后面我们会着点分享设灵堂和哭灵。

什么地方有戴孝习俗(民俗文化2)(8)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下一期分享民俗文化【3】挺尸,什么叫挺尸,挺尸有哪些忌讳呢?欢迎收看,你还有哪些想说的呢?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咱们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