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一生忍辱负重(司马迁为了继承祖辈写史的大业)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也就是现在陕西韩城人,是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司马迁一生忍辱负重(司马迁为了继承祖辈写史的大业)(1)

司马迁

司马迁早年从董仲舒学《公羊春秋》与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以后漫游各地,考察遗文轶事,搜集史料。是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的第1部通史,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司马谈任汉太史令。司马谈是一位学问渊博、目光远大的史官,司马迁受他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心怀雄心壮志。

公元前110年,当时司马迁35岁,他奉命从四川回到京城,看望病重的父亲。司马谈拉着他的手,哭着说道:

“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史官,远祖掌管天文历法,已成累世家学,后一度衰落。你如能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继续祖先的事业了……”

司马迁一生忍辱负重(司马迁为了继承祖辈写史的大业)(2)

司马迁

司马迁泪流满面,低着头对父亲说:

“儿虽不才,但一定会把祖先和您所谈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好好继承先辈的事业。”

不久以后,司马谈就逝世了,三年以后,司马迁果然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司马迁废寝忘食,刻苦攻读,为写《史记》做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正当司马迁雄心勃勃、发奋写书的时候,祸从天降,他因为“李陵事件”讲了一些真情实话,而惨受宫刑。司马迁受了如此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但为了完成父亲所嘱托的事业,给后人留下信史,司马迁决定活下去,发奋著书。

两年以后,司马迁被释放出狱,喜怒无常的汉武帝,又召他做中书令。

有一天,司马迁正在家中写《史记》,突然看见大儿子司马临怒气冲冲地闯进来,说道:“爹爹,你看我从市集上揭来的揭帖。”司马迁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鱼跃龙门变成龙,

还看鲤鱼雌与雄,

假若非雄也非雌,

跃上龙门也非龙。

司马迁一生忍辱负重(司马迁为了继承祖辈写史的大业)(3)

司马迁

原来,这是朝廷里与司马迁为敌的李二师一伙人干的。后来,司马迁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都竭尽全力反对他应召。他们对司马迁说:“你这个德才兼备的司马迁,为什么非要进宫做‘闺阁之臣’, 甘受此辱?”

司马迁强忍心中剧痛,对他们说:“不进宫怎知宫廷秘史?不和帝王将相打交道,怎知他们灵魂善恶?不应召,史书又该怎样去写?”

后来,司马迁进了宫,做了中书令,但他心中知道,他写的这本纪传体通史的《史记》,必然会遭到汉武帝的反对。因此,他早就做了应对,完稿以后,他同时准备了几份:

一份是手稿,后来汉武帝追查,他便把手稿呈交上去,果然不出所料,手稿被汉武帝烧毁了。第2份是副稿,由才智非凡的女儿司马英抄写,以便“藏之名山,传于后人”。

第3份是腹稿,他每写一篇,就让司马英的儿子学懂背熟,以确保信使传给后人。

司马迁一生忍辱负重(司马迁为了继承祖辈写史的大业)(4)

司马迁

​祖孙三代,继承祖辈写史的大业,精心保存《史记》,才让这一部不朽的著作流传了下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