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的说你没爱过我(我也来说点今是昨非)

最近十来天,每次打开今日头条,冷不防都会冒出几条评论诗坛奇葩的推送来,焦点集中,火力够猛,火药味浓,差不多成了全民皆兵、通力“打假”的阵势,令人不胜其烦。

本人只不过是愣生生的一个文坛门外汉,充其量最多算上一个诗词爱好者,但却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忍了十多天,终于还是修持不够,在大年将近之至,忍不住一吐心中不快。

本人一直尊崇诗词,认为诗是语言的精华,不但可以抒情言志,还可以描绘美景,给人与乐感,具有代表性的除了“白日依山尽”之外,莫过于戴望舒的《雨巷》了。诗是诗人的心血,所谓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并非虚言,由此爱屋及乌,对诗人也充满敬佩之情。

且不说如天书般的诗经三百篇,非得借助翻译才能领略其妙处,就信手搜索一下,随手得到史上的随便哪一个牛气诗人,则足以使“诗”得以震撼人心。君不见诗坛奇才曹植,七步成诗,汉高祖刘邦,酒后一舞,《大风歌》名震古今。更不用说历史上的“诗仙”“诗圣”“诗佛”等等,真真的无法一言蔽之!

轻描淡写的说你没爱过我(我也来说点今是昨非)(1)

放歌一曲《大风歌》,安得猛士守四方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就是没有邪念,思想纯正。古人说: “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当然诗经三百篇多来自民间,如果没有官府的采风以及专家的艺术加工,肯定是大为逊色。

轻描淡写的说你没爱过我(我也来说点今是昨非)(2)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凡是诗人所作的诗都是佳作。传说诗仙李白游览黄鹤楼后,诗性大发,正想提笔题诗,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很是惭愧,写下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要当诗人,也要有自知之明、自认技不如人的勇气。

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是“日理万机”的乾隆皇帝,一生写诗4万多首,差不多是唐诗的总和。可惜没有一首传世。这位皇帝诗人出名反而是野史上的一则趣闻,说的是,有一年冬天,皇帝带着一群文人到西湖赏雪,诗兴大发,开口就来:“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然后就说不下去了,幸好沈德潜站出来续上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使得这首数字诗稍具诗意了。现在有些“能人”喜欢为“诗人”捧场救场,可惜没有得到大众认可的“神来之笔”,只能自鸣得意,仅此而已。

轻描淡写的说你没爱过我(我也来说点今是昨非)(3)

高产诗人乾隆皇帝诗作难传世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也有俗世趣闻传世,说的就是东坡佛印的一段典故。苏东坡与佛印隔江而居,两人交往密切。常有诗文酬谢。且不说“水流东坡诗(尸)” 、“狗啃河上(和尚)骨”的对子,就说有一日,苏东坡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陶醉不已,派人过江送给佛印欣赏,佛印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人带回。苏东坡接到回函,怒气冲冲坐船过江,找佛印理论……,这就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典故。

轻描淡写的说你没爱过我(我也来说点今是昨非)(4)

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

以“尸”入对,以“屁”入诗,在文人雅士中,是何等高雅,后人能“邯郸学步”么?

诗非有文化者专有。即使是没文化者,也能作出大气魄的诗来。

众所周知,历史上最没文化的皇帝当数朱元璋了,却喜欢附弄风雅。传说这位皇帝写了一首叫《早朝赋雄雉》的打油诗,“鸡叫一声蹶一蹶,鸡叫两声蹶两蹶。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和晓月。”没文化就不能写出好诗吗?反之,有文化的写出来的诗就一定好吗?

文人吟诗作赋,有时候还真的玩出了新花样来。本人听说过有一种叫做打油体的,据说有一个唐人叫张打油的,写了一首《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从此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清人赵翼有诗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确实,诗词非创新不可传世。近十天来,本人真是大开眼界了,弄明白了现代诗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了,除了打油体外,还有“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平安体,真的是 “五体投地”了!这些“体”独辟蹊径,也确实让人“佩服”。我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有更多的“体”不断出现。现代诗坛,真是个令人回味无穷之处!真真后悔年轻时没有沉心诗赋,此生算是枉过了。

我们应该感谢头条,一夜之间诗人就象是蛰伏在土地里过冬的生灵一样,遍地冒出,差不多全民皆是诗人了。有道是“物以稀为贵,多则见贱”,诗人多了,也就更不值钱了。

诗句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否则,从“诗人”身上出来的,就是平头百姓都要用文雅之词喻指一下,就连孩童都会用“屙把把”来发声。大家都知道,满口喷那个的是不文明的。而把喷出来的这些个东西都捧上了诗坛,哪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话说回来,还得再侃侃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典故。苏东坡问自己在佛印的眼里是什么,佛印说是一尊佛,然后反问。东坡答是“一坨”然后窃笑。苏小妹急了,提醒说“心里想什么,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

看到一大群人,在网上接二连三的叫板一名女子,觉得有点不厚道。但是,如果你看到2020年,继《坛经》之后又一部什么经的经典横空出世,赞美师娘的文章也可以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你不得不选择闭嘴。滥竽充数者招摇撞骗,吹捧抬轿附骥攀附者得意忘形君复何言?

古语云“豺狼当道,何必查问狐狸?”,古人诚不欺我也!

好的东西比如“老师”这个称谓,大家都滥用,结果都用坏了,诗歌也就更不用说了。再比如“小姐”这个称谓,在古代,有多少人能得此尊称而自豪?放在现代,你敢随口叫一声看看?遍地是诗人,全民皆诗人,诗人能值多少毛?

当然,诗歌也不是“高雅人”的专宠,往往可见的是高手在民间。记得十多年前陪一位同事去接新娘,新娘的姐妹百般刁难新郎,写了一首“诗”要新郎大声念三遍,才同意新娘上轿子。新郎无计可施,不得不大声念诵,声情并茂:

你是鲜花一朵朵

我是牛粪一坨坨

鲜花插在牛粪上

牛粪咧嘴笑呵呵

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这首“诗”每每在接新娘的场合,还盛用不衰。

本人有时如发奇想,如果有哪位诗坛泰斗能独具慧眼,将这首“诗”推荐到《诗刊》上发表,那就功德无量了!

立春已过,大年在即,转眼就要鞭春牛了。希望在新年里打开今日头条的时候,不要再看到那么多“尸头体”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