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1)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2)

在之前《戏码头》舞台上,曾被称为“豫剧皇后”陈素真的传人吴素真曾为大家演绎了经典唱段《宇宙锋·金殿》,尽显豫剧陈派之“美”。本周日,被戏迷们爱称为“豫剧小皇后”的豫剧名家王红丽将登上《戏码头》的舞台,为大家演绎红色经典剧目《铡刀下的红梅》。

这位豫剧小皇后的豫剧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起起伏伏,下面请跟着小戏迷一起了解一下王红丽的艺术人生~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3)

王红丽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梨园之家,两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有《司文郎》、《风雨行宫》、《美女涅槃记》、《铡刀下的红梅》等。王红丽取豫剧“六大名旦“中陈素真及阎立品两大流派之长,唱腔明亮而甜润。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4)

年少成名

获“豫剧小皇后”美誉

由于生长于艺术世家,王红丽自幼便在父母的熏陶下对豫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考入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习花旦、闺门旦。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二团。1987年主演《春秋配》一剧在河南剧坛崭露头角。

因为演得太像豫剧皇后陈素真了,当地媒体在标题上称王红丽为“豫剧小皇后“。从那时起,”豫剧小皇后“这个名号就落在了王红丽的头上,那时她年仅18岁。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5)

1988年,王红丽以《司文郎》一剧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上获一等奖,跻身豫剧优秀演员之列。1989年赴京演出时,著名剧作家马少波为她题诗曰:“陈姿阎韵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这一题词恰如其分地赞扬了王红丽在继承陈素真和阎立品两大流派上取得的艺术成就。

被迫下海

“烤鸭店”为人生铺路

好景不长,1990年,剧团因人事变革,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制,最终,团里没聘包括王红丽在内的一些青年演员,她被迫离开了戏台。

但好在生性乐观的王红丽没有因此消沉,因为爱好美食,还歪打正着的挽救了自己的豫剧生涯——王红丽去南京旅游时发现,那里的盐水鸭、烤鸭很好吃。正想创业的王红丽在南京朋友的帮助下,在豫剧二团楼下开起烤鸭店,“当时就想,既然创业,就选择和唱戏八竿子打不着的行当”。很快,她的烤鸭店开了三家分店。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6)

烤鸭卖得很火,收入颇丰的王红丽成了一名“商人”。但她并不快乐,尤其发现很多当时一起失去舞台的同龄人还在为梦想拼搏时,她想到自己也有很多梦想还没实现——比如梅花奖。

创办剧团

二度勇夺梅花奖

卖烤鸭这段经历对王红丽日后经营民营剧团埋下了伏笔。1993年,由于梦想的驱使,王红丽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势头正旺的店铺,在父母的帮助下,成立了完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河南小皇后豫剧团”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7)

每个剧本都经过千挑万选,因为她们必须排一个成一个!可以说她们的每个戏都是一口热气一口凉气唱出来的。剧团成立的第二年,在王红丽的全程参与下,排演了《风雨行宫》,导演余笑予要求一定要演到100场再去北京参加展演、角逐梅花奖。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8)

王红丽说,他们从河南演到山西,又演到河北,到达北京,真的就演了100场,并一举夺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但“夺梅”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9)

2001年,小皇后豫剧团创作的现代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在亚洲艺术节展演中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这出戏还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推出的献礼剧目。这出戏也使王红丽的表演又上一个台阶,她也因此二度获得了梅花奖!

从年少成角到成功商人,再到重新戴上“豫剧小皇后”的桂冠,王红丽一路走来没有悲情没有抱怨,只有一份坚韧和果敢。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10)

王红丽在豫剧表演生涯中,无疑是充满天赋的,但她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所付出的努力,也是取得这一系列成功的关键。想了解这个深受老百姓的民间剧团平时演出的“原生态”么?想知道这位“豫剧小皇后”的唱腔是多么震撼人心么?本周日晚《戏码头》,千万要等着哦~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11)

豫剧演员王红丽个人简历 戏码头那些角儿(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