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1)

前门鲜鱼口老字号小吃街的锦芳小吃店

“锦芳”,是北京人对“锦芳小吃店”的简称,也浸透着北京人,特别崇文门附近的住户对该店的深情。

“锦芳”原位于崇文门外大街东侧,与其相邻的有著名中药店“千芝堂”、“王麻子刀剪店”、一家面积很大的绸布店等。其南边不远就是著名的“花市大街”,街道两侧商店、书店里经常客人不断。“锦芳”所在的环境,凸显浓重的老北京氛围。这也是昔日我经常光顾该店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2)

锦芳小吃店(崇文门店)

据说“锦芳”原名叫“荣祥成”,是开业于1926年专营牛羊肉的店铺。解放后,该店增添了老北京小吃等,在上世纪60年代更名为“锦芳回民小吃店”,经营品种就定位在小吃、元宵等食品上,而且声名鹊起,最终成为享誉京城的名店。

从我原来的住家乘坐公交车到“锦芳”只有两站地,如果步行最多用半个小时。加上这里小吃的品种多、滋味儿和口感好,所以我经常来这里吃“小吃”并买些“小吃”回家享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母亲经常带我们夫妇及我们的孩子到崇文门外商店购物。每次必定要到“锦芳”吃“小吃”。“锦芳”经营的老北京小吃,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味道和口感地道,所以来该店的客人越来越多,经常要排队购买。记得该店的老北京小吃品种有奶油炸糕、蜜麻花、江米凉糕、糖火烧、艾窝窝、麻团、芝麻烧饼、豆面糕、麒麟酥、开口笑等足有40多种。这里的流食也很多,如面茶、莲子粥、羊杂碎汤、炸丸子汤等。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3)

我父母和我的女儿、外甥女都喜欢吃“锦芳”的奶油炸糕和元宵,我则喜欢这里的艾窝窝和凉糕,每次经过“锦芳”时,就进去吃几个艾窝窝、一盘儿凉糕。更多的次数,是我到这里买奶油炸糕和元宵。

这里的服务员服务非常热情周到,我每次买奶油炸糕,都精心为我装好并撒放上白糖。如果你不希望把糖撒在炸糕上,她们会把白糖另外包好交给你。上世纪80年代,我几乎是这里的常客。

对比之下,我必须说说我在“东四”地区那家老字号小吃店的一次经历。那天,我买了两盘儿奶油炸糕,那些年轻的“姑奶奶”服务员彼此正聊天儿聊得热乎,竟忘记往炸糕里撒放白糖。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4)

奶油炸糕

我等了足有半分钟,实在忍不住了,便客气地说了一句:“您还没放糖啦!”这个“您”字充分说明我是把她们当“人”看。没想到一位“姑奶奶”勃然大怒,对我喊道:“刚才递给你时为什么不说,你他妈的找后账呀!”

诸位看看,这是“人”吗?懂“人话”吗?我也没心思和她们计较,只是说了一句:“你们倒有理了?不想干了吧!”这时候,一位年岁很大的老师傅走过来,亲自给我的炸糕撒放了白糖,他又拉着我的手走到一边说:“您别生气,就这样儿,您冲我的面子,别和她们生气!”经老师傅这么一说,我就对老师傅说声“谢谢”就走了。

走出店门我就琢磨,我们曾经唱过一支歌曲叫《光荣的八大员》。歌词主要是说在旧社会那些干服务工作的厨师、保姆、服务员处处受人欺负和侮辱,解放后他们翻身了,受到人们的尊敬。现在可倒好,不是“八大员”受侮辱和欺负,是顾客、买主受她们的侮辱、欺负,真是太可笑了!当时,各个商店这种服务员顶撞顾客和谩骂顾客的现象很多。琢磨起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在“锦芳”,起码我从来没遇到这类问题。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5)

前门鲜鱼口老字号小吃街的锦芳小吃店

说起“锦芳”,必须要说说“锦芳”的元宵。平时该店经营元宵时,就有大量顾客购买,要是赶上“元宵节”前夕,那小吃店门口可就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不惜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排队购买。原因就是“锦芳”的元宵好!我家每逢元宵节前夕,就不惜排长队来这里买元宵。

“锦芳”的元宵,可谓独具特色,不仅表皮洁白、馅的品种多样,重要的是,吃起来感到那元宵口感滑腻、甜度适中、粘韧相宜、馅心滑软充实。所以,那买元宵的人几乎各种馅的元宵都买,什么山楂、巧克力、黑芝麻、白糖等,各有各的滋味儿,各有不同口感!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6)

每年正月十五之前,锦芳小吃店门口排队买元宵的人挤人

上世纪90年代,因为所住的胡同拆迁,我家搬迁到五环外居住,从此很少有时间去“锦芳”。几年后重回崇文门外大街,两侧已经皆非旧貌。附近的街道也发生巨变,马路两侧代之而起的是高大的新建筑。“锦芳”哪儿去了?我不知道。问及路人,十个人中,几乎有七八个是外地人,不用说“锦芳”搬迁何处,就是连“锦芳”这名字,那些人都不知道!

以后听说“锦芳”搬迁到“磁器口”某商业楼一层经营,我于是决定从此和“锦芳”告别了。因为即便再去“锦芳”,那环境氛围不定变成什么样?所以不去,倒能留点儿昔日“锦芳”的美好回忆!


关于锦芳小吃,您又有哪些回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原题《崇文门外忆“锦芳”》,作者佚名。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7)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8)

五百年前,新文化街还叫石驸马大街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9)

实验二小 奋斗小学 鲍家街小学 新文化街的这些学校您还记得吗?

同僚府夜宴惜花(崇文门外忆锦芳)(10)

实验二小 北京四中 中央音乐学院,新文化街原来这么有名校缘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