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特点(头晕目眩还耳聋)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曾称美尼尔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膜迷路积水的一种内耳疾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多发生于30至50岁的中青年人。关于梅尼埃病的确切病因,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很明确。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内淋巴吸收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耳代谢障碍、病毒感染等导致内淋巴水肿。

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特点(头晕目眩还耳聋)(1)

而早在古代,就有医者对“耳眩晕”作出研究和解释。《全生指迷方·眩晕》描述其发病状态是“目眩旋转,不能俯仰,头垂不能举,目不能开,开则不能视物;或身如在车船上,所见之物,皆颠倒摇动,身如腾云,足如履空,饮食即呕,胸中怏怏,眼花不定。”对于其根源,张仲景、张景岳、朱丹溪等古代名医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1、无虚不作眩

古代有医者认为,虚是耳眩晕的根源,“无虚不作眩”,“上虚则眩”。《灵枢·海论》里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认为“眩晕一症,虚者居其八九,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之一二耳”;宋《圣济总录·风头眩》认为:“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故虚则眩而心闷,甚则眩而倒卧也”,“上虚则眩”;《景岳全书·眩晕》“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夫疲劳过度,下虚上实……皆令人眩晕”。

2、无痰不作眩

痰致眩晕,有虚痰之眩和湿痰之眩。对于痰饮眩晕的治疗,当以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总纲。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用二陈汤;火者,加酒芩,夹气虚者,相火也,治痰为先,挟气药降火,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张子和《儒门事亲·头风眩》“夫妇人头风眩运,登车乘船,亦眩晕眼涩……皆胸中有宿痰之使然也,可用瓜蒂散吐之”。

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特点(头晕目眩还耳聋)(2)

3、风火作眩

风火眩晕,又有虚火之晕和实火眩晕之不同,其中尤以肝风、肝火为病最急,风升火动,两阳相搏,上干清空,证见:眩晕、面赤、烦躁、口苦,重者甚至昏扑;脉弦数有力,舌红苔黄。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指出:“所谓风气胜,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杂症会心录》:“曷言乎火运也?如房劳则火起于肾,暴怒则火起于肝,思虑则火起于脾,两耳磬鸣,两目昏黑,上重下轻,眩仆卒倒,脉象细弱,无非动乱劳扰,虚火为用,盖火藏则清明内持,动扰则掉摇散乱,此虚火之晕也。若实火眩晕者,其人必强健,其症必暴发,其渴必引饮,其脉必洪数;其呕吐酸苦水之味,运稍定;其饮食寒冷之物,运稍缓;其大便燥结解后,运稍止,无非风火相搏,湿热为害。盖有余则上盛而火炎,壅塞则火炽而旋转,此实火之运也。治虚火者,宜六味汤,逍遥之属,滋阴以制火,舒肝以养脾;治实火者,宜三黄汤、竹叶石膏汤之属,清降以抑火、辛凉以泻热。所谓虚火可补,实火可泻也”。另外,对风火眩晕的治疗,《医家心法·眩晕》主张:“内经所云徇蒙招尤,目冥耳聋,过在足少阳、厥阴。似属风火为灾,苟非不足而治得其法,或清或解,可不终剂而愈者也。”

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特点(头晕目眩还耳聋)(3)

4、血瘀致眩

关于“瘀血致眩”的观点,明·虞抟在其《医学正传﹒卷四﹒眩运》中说:“外有因坠损而眩运者,心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经,以散其淤结。”提出“血瘀致眩”之论,认为多种因素导致血瘀不行,瘀血停聚胸中,迷闭心窍,火郁成邪,发为眩晕。行血清经,散其瘀结,则眩晕可愈。可惜未能引起后学者的足够重视,仅论及外伤血瘀致眩之一说。

关于“耳眩晕”症,古人各有各见解,无论是虚、痰、风火,还是血瘀,其理论基础对于现代医学对于梅尼埃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特点(头晕目眩还耳聋)(4)

刘正华:主任医师,就职于腾冲市中医医院。1986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医学学士。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全国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心肺病委员会委员,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中医学术论文15篇,参编书籍三部。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上火分虚实,别选错了“灭火器”!

肝脏好不好?自测一下就知道!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