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发生在曹操征讨徐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孙乾、袁绍和田丰。原文如下: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1)

(曹操)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细作探知,报入徐州。孙乾先往下邳报知关公,随至小沛报知玄德,玄德与孙乾计议曰:“此必求救于袁绍,方可解危。”于是玄德修书一封,遣孙乾至河北。乾乃先见田丰,具言其事,求其引进。丰即引孙乾入见绍,呈上书信。只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丰曰:“今日主公何故如此?绍曰:“我将死矣!”丰曰:“主公何出此言?”绍曰:“吾生五子,惟最幼者极快吾意;今患疥疮,命已垂绝。吾有何心更论他事乎?”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2)

丰曰:“今曹操东征刘玄德,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此不易得之机会也,惟明公裁之。”绍曰:“吾亦知此最好,奈我心中恍惚,恐有不利。”丰曰:“何恍惚之有?”绍曰:“五子中惟此子生得最异,倘有疏虞,吾命休矣。”遂决意不肯发兵,乃谓孙乾曰:“汝回见玄德,可言其故。倘有不如意,可来相投,吾自有相助之处。”田丰以杖击地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长叹而出。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征讨徐州,刘备连忙派孙乾前往冀州向袁绍求救。谋士田丰认为可以利用曹操出征许昌空虚发动奇袭,但袁绍却以儿子患病为由拒绝援救刘备。此举不但令田丰以杖击地长叹而去,也使得刘备面临绝境。最终,刘备被曹操击败,只身逃往冀州依附袁绍。关羽被迫投降曹操,张飞只得前往芒砀山落草。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衣冠不整”, 意为穿戴不够整齐。也形容人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5)

小说中提到的曹操亲征徐州之事,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先主传》载:“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三国志·武帝纪》亦称:“(曹操)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6)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田丰建议袁绍乘机袭击曹操一事,也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袁绍传》载:“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从这段记载来看,田丰显然是认为袁绍错失了一次重创曹操的最佳时机。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7)

田丰的看法是对是错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曹操决定出兵徐州之时,部分文武便对此顾虑重重。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由此可见,曹操东征刘备的决定还是非常冒险的。假如袁绍采纳了田丰的建议,曹操的形势将更为凶险,官渡之战的结局也将出现重大变化。

三国故事成语简介 三国成语故事衣冠不整(8)

这里附带说一句,小说通过袁绍之口提到:“吾生五子。”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参照《三国志》、《后汉书》等相关史料来看,袁绍的儿子仅有四人,分别是袁谭、袁煕、袁尚和袁买。前三个儿子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对袁买这个人物却非常陌生。有关这个人物的记载很少,仅见于《三国志·袁绍传》注引《吴书》之中。据该书记载:“(袁)尚有弟名买,与尚俱走辽东。”至于袁买的结局如何,史料上没有提及,因此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至今仍无法确定。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