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

文/MT教育碎碎念

蒙古族舞蹈近年来大火,在各种各样的舞蹈比赛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蒙古族舞蹈风格多样,其风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民族的信仰等。蒙古族一直被称为"草原民族",这和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形成的舞蹈类型也有所不同,南方舞蹈要更细化,北方舞蹈则更粗犷。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1)

蒙古包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最开始是出现在一个叫"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部落,最先和突厥人民相处的比较融洽,长期的一起生活使他们的文字方面,语言方面等都和突厥人很相似,连生活习惯也从游牧发展到以游牧为主了,游牧和狩猎的生活直到后来成立了"蒙古国"才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成吉思汗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在区域内的统称为"蒙古族"。

蒙古族是来自草原的民族,舞蹈风格以豪放、热情、欢快为主。筷子舞的干净利落;蛊碗舞的优美动人;安代舞的平易近人;萨满舞的崇拜神灵;以及查玛舞的宗教信仰都能体现出蒙古族舞蹈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蒙古族的舞蹈是接近大自然的,对马儿、大雁、雄鹰有着特殊的观察力以及注意力。

蒙古族舞蹈风格特性形成的体现

㈠ 剽悍雄健的蒙古族

蒙古族的生产方式是以长期的游牧狩猎为主,这种生产方式造就了蒙古族人民的健壮的体格,在原始时期,与野兽的搏斗、与大自然的抗争,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生活。在抗争、决斗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功的渴望以及对力量的需求,使他们成为了"剽悍""雄健"的审美取向。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审美取向成就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舞蹈风格,动作的提炼来自于生活。这种审美特征大多体现在男子舞蹈形式上,许多从生活方式中提炼的动作和造型流露出一种坚定和刚毅,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体现出蒙古族人民的力量感。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2)

剽悍雄健的蒙古族

在蒙古族"筷子舞"中,可以看到蒙古族人民力量的体现。筷子舞因名得意自然是借助道具筷子而舞蹈。筷子舞多为男性表演者表演,跟随节奏敲打筷子,声音干脆。蒙古族舞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筷子舞确是流传的最普遍的。筷子舞以筷子敲打身体为主,肩与腕相结合,动作干净利落,声音响亮不刺耳。

筷子舞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汉子的性格,豪放不羁,热情欢乐。筷子舞多出现在欢快热闹的场合,比如婚礼,迎客等。随着舞蹈的发展流传,筷子舞开始在课堂上被老师传授,也开始在舞台上被演绎流传。相比于以前的筷子舞,现在的表演者不再局限于男性,女性的表演让筷子舞多了一些柔美,灵巧。也开始出现除了男性的个人舞蹈以外的其他舞蹈形式。

㈡ 端庄典雅的蒙古族

要说一下蒙古族的女性了,很多人眼中的蒙古族女性多为"女汉子"。其实蒙古族的女性既有草原人的豁达开朗、勇敢勤劳又有女性独有的温柔、可爱、贤淑。她们心胸如男性一样宽广,她们也很勇敢,所以在舞蹈形式上不同于其他民族女子一样的娇柔妩媚,而是恰好相反,在蒙古族舞蹈形式上,女子的舞蹈动作中透着力量感和坚毅的感觉,幅度和动作都很大。但相比于蒙古族的男性舞蹈,女性的舞蹈又多了一种柔美和延伸。从而体现出了蒙古族的端庄典雅。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3)

端庄典雅的蒙古族

在多种蒙古族舞蹈类型中,以女性为主的舞蹈应该是"蛊碗舞"了。蛊碗舞在以前是一种庆功的舞蹈,是为了给凯旋归来的武士庆功而跳的舞蹈。蛊碗舞的表演者大多为女性,头顶碗,手中敲打酒盅,营造一种热闹欢乐的氛围。蛊碗舞因受环境及道具的限制,所以舞蹈的动作幅度相比于其他蒙古族舞蹈形式有所收敛,动作也基本处于原地,跪着或者站立而舞。

蒙古族的蛊碗舞在当今时代更多以集体舞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这种舞蹈形式体现出了蒙古族妇女的性格特点,善良,朴实,干脆,洁白。为了体现蒙古族的生活习惯,每日的常规生活,蛊碗舞的动作大多体现在上半身,以肩部为主要要素。

蛊碗舞在现阶段多数情况下被分为两种相似的舞蹈,"酒蛊"和"顶碗"变成了两种表演形式,在课堂教学上也开始了分别教学。

①"酒蛊舞"要求舞者手腕的力量与节奏,在表演中敲打的声音要干净响亮;

②"顶碗舞"对舞者的平衡要求颇为严格,顶碗时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上身保持原状且不僵硬。

"蛊碗舞"受到大家的喜爱偏多,一是因为喜庆,热闹;二是因为人数开始变多,比较群众化。

㈢ 热衷舞蹈的蒙古族

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生活总会显得自由自在,但是真正的草原生活并非如想象中一样,生活并不是轻松的。蒙古族人民不是生来就拥有着这一切,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与大自然争斗,居无定所。但是即使在这种地理环境的影响下,蒙古人民还是很热衷于舞蹈的。

说起蒙古族常见的舞蹈形式一定是"安代舞"。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4)

安代舞

安代舞从最开始的宗教型舞蹈发展到现在的全民运动可以充分说明该舞蹈的运动力量。安代舞一直以集体舞的方式亮相,在蒙古族地区,学校的课间操也会被改为安代舞,在运动会之类等大型的集体活动中,不会缺少安代舞的身影。安代舞流传的时间最久,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无局限。安代舞不同于其他的蒙古族舞蹈形式,它没那么多的环境及动作的要求,大多是随心舞蹈,不拘一格。人们可以参与其中,跟随音乐舞动,还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下锻炼身体。安代舞没有年龄的要求限制,老少皆宜,动作柔美舒缓和节奏相结合,跳到高潮时节奏欢快,使人朝气勃发,心情愉悦。蒙古族人不拘小节的性格在安代舞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随着时间的流逝,安代舞的不断发展进步,在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中占据的主要地位,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失的舞蹈形式。

安代舞的手上的动作要比其他舞种多,手中有红绸随音乐摆动,基本的步伐并不多,安代舞在多种舞蹈类型中是最常见的集体舞类型,发展至今已成为全民舞蹈健身的必备舞之一。

㈣ 豪放洒脱的蒙古族

说到蒙古族,一定会勾起人们的想象,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如繁星点点般的蒙古包,虽然显得空荡,但这种空荡透着自由的气息。因为土地辽阔,所以蒙古族可以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腾,享受着那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没有限制的自由。弹着蒙古族独有的马头琴,唱着蒙古族流传至今的长调,遥望着远方,我想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舒畅,没有世俗的纷扰。这种悠然的环境和生活的因素造就了蒙古族豪放的性格,使蒙古族形成了坦坦荡荡的宽旷心胸,舞蹈形式更是洒脱,这是一种不拘小节的感情宣泄方式,因此形成了豪放洒脱的蒙古族,他们拥有着这种独一无二的美。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5)

豪放洒脱的蒙古族

在舞蹈动作中可以看出,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幅度会很大,手臂伸展而且力道十足,动作干净利落,音乐节奏强,手掌的手型多为虎口张开。这些特点都和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㈤ 融入自然的蒙古族

在多种蒙古族舞蹈形式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应该就是模仿了。蒙古族舞蹈的舞步大多是以模仿马儿为主,蒙古族舞蹈对眼神,肩,腕的要求比较高,有力度而且柔美。

马儿是陪伴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主要伙伴,它在蒙古族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蒙古族赋予了马儿神话的色彩,它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英雄主义"情结,也代表了蒙古族"马背上的文化"。"马舞"的形成就说明了马儿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的位置。"马舞"的姿态多以骑士为主,一手拉住缰绳一手握住套马杆,蒙古族人民认为男儿就该这样练就一身好本领,驰骋沙场。当然,在蒙古族人民心里对马除了喜爱,还把马当做崇拜偶像,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马是一个神圣的动物。

㈥ 信仰宗教的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信仰两种宗教,分别是"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在两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舞蹈形式。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6)

萨满舞

⑴萨满舞

萨满舞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流传于中国蒙古、满、维吾尔等多民族地区的舞蹈。萨满舞又被称为"跳大神",这是一种有着很强宗教色彩的舞蹈。萨满舞的进行方式是在唱,颂,吟中所进行的,手中握的是抓鼓,在萨满族中,这是法器,在萨满族舞蹈中,这是乐器。在蒙古族舞蹈中"萨满舞"被叫做"博舞"。大概是因为在跳舞的过程中是两个人面对面跳舞,像现在街舞形式的斗舞一样。

⑵查玛舞

查玛舞是因为佛教的流入。"查玛舞"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 "赞颂舞":主要是歌颂凯旋归来的武士,模仿他们英勇杀敌的场面,刻画出他们的英雄形象。

② "欢乐舞":主要是歌颂那些信仰的神,歌颂他们降妖除魔,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③ "鸟与兽的舞蹈":这种舞蹈就是在模仿鸟兽的特点,习性。

蒙古族舞蹈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㈠历史背景方面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最为典型的游牧型民族,长期以放牧和狩猎为生。因生活的环境和最先的生活习性的原因,使蒙古族人民有了草原的胸怀。蒙古族人民不拘小节,在蒙古族舞蹈中得以体现,动作无拘束。蒙古族人民是出了名的能歌善舞,男女老少无性别年龄的限制,女性欢快柔美,男性彪悍有力,舞蹈以抖肩为主,充分表现了他们在马背上的英姿飒爽。受性格的影响,舞蹈的音乐也要相比于其他民族更为欢快。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7)

蒙古大草原

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不同的种族,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人民,在历史背景的影响下,蒙古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背景不仅仅影响着蒙古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还影响着艺术类型。蒙古族人民被称为"草原上能歌善舞的民族",这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从开始的为了娱乐而舞蹈,到以舞台表演为形式的舞蹈,期间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舞蹈也开始从原生态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蒙古族热情好客,在节日时会相聚在一起,除了品尝蒙古族特色的食物,当然也免不了歌舞。如果有客人到来,一定会盛情款待,献哈达,品尝马奶酒,吃烤全羊,以及酒席中不会缺少的敬酒歌和蛊碗舞。

舞蹈也是一种文化。蒙古族受历史文化的影响,舞蹈的风格产生了很大变化,最开始与突厥人相似,舞蹈中多了很多野蛮,粗犷的元素,从"蒙古国"成立后,舞蹈的形式也开始多了起来,舞蹈的格局不再单一化,对道具有了新的认识,道具舞蹈也开始兴起,舞者的性别也不再有要求,不同于古时候只有女性跳舞,男性只是观赏。

蒙古族的舞蹈动作之所以幅度偏大,蒙古族的人民之所以性格豪爽,影响这些所形成的因素,缺少不了在历史文化上的熏陶。一个民族之所以会有特点,是因为他们的水土养育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人,蒙古族舞蹈风格特征的形成,是在历史作用下的一种体现,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蒙古族舞蹈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特点。

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是舞者们要做的事情。舞蹈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在全球化的现在,信息量的加大,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让舞蹈逐渐立体化,全球化,多元化。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蒙古族舞蹈也在当今时代,拥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传播的途径也相比之前更加多样,大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到蒙古族的文化特点,风格的特征。

㈡地理位置方面

蒙古族所在的地域位于我国北方中部,面积有118.3万平方公里,面积在我国排到第三。内蒙古被分为两大气候区:一种是人员所在多的草原气候区;另一种是沙漠气候区。因为所在地的不同,所以所形成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也有所有些不同,当然在不同性格的作用下,舞蹈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8)

准备狩猎的蒙古族人

东部地区的舞蹈形式多为集体舞,而西部地区的舞蹈形式多为单人舞,东部表现出蒙古族的自娱性与群众性,而西部更具有表演的形式,观赏性极高。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所以形成了不同的人文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物性格。都是蒙古族的人民,但北部的蒙古族要比南部的更加豪爽,而南部的蒙古族人民比北部的要更加细腻,所以舞蹈的形式也产生了差异,这些差异性拼凑出了完整的蒙古族。

①受生活方式的影响

蒙古族被称为"草原娇子",因为长期生活在大草原上,对马儿、大雁、雄鹰等草原动物有着透彻的了解,因而蒙古族舞蹈的模仿成分都是来源于对大自然生物的观察,对身边事物的了解。他们的舞蹈动作也多以上半身为主,通过他们独特的舞蹈动律反映着蒙古族人民独有的性格。与其他民族的舞蹈相比,蒙古族舞蹈会给人一种极其粗犷的感觉,大气,自然,有力度。

②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他们常年骑马奔腾,因而蒙古族舞蹈更加生动,形象,舞蹈以肩部为主,但并不是死板的动作,而是注意手臂与手腕的结合,这样更能突出独属于蒙古族舞蹈的韵味。大雁翅膀的舞动,在蒙古族舞蹈手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舞者手臂动作有力度而且干脆,每个关节配合的紧密,模仿大雁舞动,惟妙惟肖。

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对马儿的感情可想而知,马儿也从开始就影响着蒙古人的生活,舞蹈也是其中之一。在多种蒙古族舞蹈类型中,归属于与马儿相关的动作种类也是极多的。

按照其特点可分为五大类:

①轻骑马步,所谓的轻骑马步就是上身表现人骑在马上的悠闲模样,脚步模仿马儿在草原上慢慢行走;

②轻跑马步,轻跑马步就是模仿马儿从走到慢跑的舞蹈步伐;

③奔驰马步,因词得意就是人模仿马儿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奔驰的感觉,脚步干净利落,音乐节奏欢快;

④刨吸马步,这种马步动作要求舞者有灵活的反应能力,对动作要有熟悉度,身体要协调,马步要求换姿频繁,表现马儿在小范围类的动作形态;

⑤技巧马步,技巧马步对舞者的要求略高,要求跳跃与旋转,以表现出马儿的灵活。蒙古族对动物有着特殊的情怀,也因是生活在大草原上,所以蒙古族的舞蹈多数都是在体现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惯,动作特点等。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舞动所形成的特点也就不同,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蒙古族舞蹈的影响是极大的。

㈢:宗教信仰方面

蒙古族先信仰的宗教是萨满教,信奉"长生天"他们相信人可以长命百岁。到了元朝,萨满教还对皇室家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正因为萨满教的重要,在当时所流传的宗教舞蹈也是以萨满教为主。在蒙古族舞蹈中最多的就是在模仿,舞蹈是由巫师表演。宗教舞蹈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类:祭拜老天、祭拜圣火、祭拜敖包。不同的祭拜舞蹈体现出了宗教的特殊性以及差异性。

1576年,三世达喇嘛会见了阿拉坦汗,藏传佛教正式的进入了蒙古地区。佛教进入了蒙古地区,融合了蒙古地区的特质,吸收了蒙古族的旧文化,在佛教的影响下巫师渐渐被喇嘛所取代,寺庙也开始兴起,祭祀的舞蹈也有所改变,从开始的"萨满舞"变成了后来的"查玛舞",同为宗教舞蹈,但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从开始的信神灵到后来的藏传佛教,经历了萨满教的兴衰,佛教的流传。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舞蹈的风格特征也有所改变,从因开心而舞蹈变成了要经过寺院审核才可以表演的舞蹈。

蒙古族最火舞蹈是什么(蒙古族舞蹈近年大火)(9)

成吉思汗

在之前蒙古族人民无论是信奉萨满教还是佛教,大多都是受领导者的影响,如果你有机会来内蒙古,你会看到,真正的蒙古族人家里挂的是成吉思汗的人物画像,因为在蒙古族人民心里,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他们视成吉思汗为开国英雄。其实在内蒙古自治区,萨满教早已消失,被佛教所取代。蒙古族与藏族有着很多的相似点,虽然宗教信仰几近相同,但舞蹈的形式还是有所差别的。藏传佛教和佛教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传播途径和语言的传播方式不太一样。佛教讲究的是随缘,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蒙古族的宗教舞蹈在多种的舞蹈形式中不是最为突出的,表演的途径有一定的限制,表演形式也不是很丰富,舞蹈的结构也并不明显,祭祀的舞蹈,多为单一化的动作,氛围。宗教舞蹈的演绎是为了安抚人类的心灵,驱走心魔,净化人们的思想。如果说蒙古族其他的舞蹈形式是为了娱乐自己,娱乐他人,那么蒙古族的宗教舞蹈就是为了让当今的人们在社会所带来的强烈压力下的一种解脱。

各族人民所信奉的宗教并不相同,不同的宗教信仰成就了不同形式的宗教舞蹈,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之所以明显,与宗教信仰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互相影响下的结果。

写在最后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历史的背景影响着他们生活习性,地理的位置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影响着他们的人文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不同的因素影响着蒙古族的不同的舞蹈风格,不同的文化孕育着不同的人。蒙古舞舞蹈的剽悍雄健、豪放洒脱、端庄典雅等风格特点,深深地吸引了人们的眼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蒙古舞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