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向学有方向(天向一中分体用)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梅花易数创始人邵雍的《观易吟》,以前介绍过

观易吟

作者:邵雍(宋代)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於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第一句解释过,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物跟气的区别,气可以是单纯的阳气或阴气,而物必须是阴阳按一定规律结合才能形成物,所以物同时包含了阴和阳、并且有一定乾坤规律

最后一句:天人焉有两般义 气充满胸腹腔的时候、心安、神定的时候,你会感觉你跟环境融为了一体、跟天地融为了一起,所以你能准确感知外界环境和细微变化,所以你能把控自己的行为语言完美契合回应环境天地

跟环境天地融为了一起,那肯定是天人焉有两般义,没有两般义、而是一个整体了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最简单的“一”字, 为何能表示最复杂的“道”了

以前想: 一, 这么细、这么简单,怎么能表示道呢?

原来,整个世界都是一、整个道就是一、整个宇宙就是一。 并无二致。

老子说:道生一;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孔子说: 吾道一以贯之

佛曰: 万法归一 。 万千法门,只是为了方便开示,其实佛法都是统一的

荀子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劝学》

心理学曰:门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说“天向一中分体用” 整个天地都是一个整体的。

“人于心上起经纶”。 既然是接上句,诗句常用的修辞是互文,就是上句的意思下句也适用、下句的意思上句也适用,这样上句也有两种意思、下句也有两种意思、每一句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了

所以,心 也是只有一个心,并没有两个心

心有所向学有方向(天向一中分体用)(1)

这一点,猛一看 很难接受吧?

正常看,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每一个生物都有一个心,各自有各自的心,怎么会只有一个心呢?

对的,这一点很难想通。想通了 你就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 就理解了王阳明的心学了

其实,万物的一心,与各自的心,并不矛盾。

各自的心可以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过总归统一在宇宙一体的心之内,哪怕你这个个体的心与宇宙一体的心是相反的、是逆势而动,但因为总归还是一个心,所以逆势而动的也能被马上感知。

王阳明用兵如神,就是这样做到的。

王阳明伪造宁王大将的投降书,故意让宁王知道。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修到与天地一个心的境界,别人的疑心、或者其他任何心的细微变化,都能感应出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心学四句。

心之体,是整个世界宇宙,自然是无善无恶的。

心学说: 心外无物。

心都包含整个天地宇宙了,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里面了,那自然心外无物了。

儒家说:至诚通神。

诚是心诚, 心修到诚,就是修到与天地宇宙一个心,自然就通神了。

这是天地为一、心无二心的道理理解。

心有所向学有方向(天向一中分体用)(2)

理解了这个, 有没有什么用?

有的, 而且是大用

我简单想到几个点:

第一个: 无善无恶心之体, 心本身是没有善恶的,注意,恶在这里不是害别人的恶,而是厌恶的恶,就是说心没有啥太厌恶的,如何对某个东西感到恐惧厌恶,那很可能是你头脑中的某个观念造成的。 此所谓“有善有恶意之动”

所以,只要破除了固有的观念,那么就解除了你的束缚、扩大了你的小宇宙、增加了你的能量

二八定律。 有人把二八定律写成一整本书,我也看过,不过写这么厚,也没参透今天讲的玄机,等下咱们就明白二八定律的无上用法

问个问题: 处于二八定律中的话, 你是愿意做二的部分、还是愿意做八的部分?

我知道,有些人是愿意做八的部分的。叫不醒、拖都拖不过来

那做二对吗?

前面说, 道是一、天地是一、宇宙是一、心也是一

心既然是一 ,我好不容易体会到这个境界、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了,为什么还要割掉一部分呢?

所以 去掉八、或者去掉二,都是我不愿意的

那该怎么办? 那到底是选二、还是选八?

没什么怎么办,就这么办; 既有二、又有八;二八共存; 即感应到二,又感应到八; 就这么定了

懂得了二八共存,那你就厉害了, 很多玄妙的招数, 就能无师自通了

太极拳练定式,前面八分力、后面二分力。虚实就是这么来的

高价值和可得性并存。 高价值为八为主,可得性为二若有若无。 纯高价值为装逼,纯可得性为舔狗

欲拒还迎, 不用说都知道了吧

工作和生活, 也是一体的

魅力、吸引力, 也是高价值和可亲近性

股票,赚钱的是二,亏钱的是八。 不过要想赚钱,同样也要二八都知道。

总之,你能想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你心上、或者宇宙一心上分出去的一部分,不是二就是八。

这样,你就不会被某个观念或什么限制,从而能从容感应一切。

所不同的,只是你把对方归于二还是八而已

心有所向学有方向(天向一中分体用)(3)

还一个感受:

知止可以不殆。

以前还写过一篇分析说: 止,只是道在某一刻的形式,并不是道本身。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像江海的话,止就像川谷一样, 所以不能停留于止、而要跟随道。

这样分析, 是对的,不过不全面。确切说,忽略了止的作用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江海是道没有错,江海同样要靠川谷才能顺畅流动。 同样,做好了止,才能更好的推进道的发展。

想通了这个,就能做好当下、兼顾未来。

放手抓住眼前两三年或者三五年的机会、积累大量财富,同时能更好地推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风水,山停水聚。

风、水, 是连续的、流动的、不断的,像道一样。

然而只有形成了止,才能发挥作用。 就是说,只有山停水聚,才能山清水秀、生机无限

这个简单讲完

心有所向学有方向(天向一中分体用)(4)

还一个主题:

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群里没有没听过这句话的吧?

傲慢的反义词,或者说生存的依赖, 是: 灵活!

那么什么是灵活? 怎么能灵活? 灵活能达到什么作用?

简单说吧:灵活, 是灵和活两个字。

灵, 是通灵。

道是一、天地是一、宇宙是一、心也是一。 找到这个一心,就能通灵

活,是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想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就需要事先明确你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外界什么事情会助推你、什么事情会对你暂时产生削弱、碰到这些该如何做。

这样就是活的。

灵活的生物, 哪怕很弱小,也能始终站立潮头,做时代的弄潮儿

心有所向学有方向(天向一中分体用)(5)

这几个主题,都是关于天地一体一心的。

气宇轩昂、老神在在、有如神助

心外无物、一以贯之、万法归一

心上起经纶、二八分化

知止可以不殆、道与止

灵活、什么是灵活、如何灵活

都是含光之后、胸腹收守储存了气、气足、心安、神定之后,所想到的体会感悟

记录下来,希望以后能保持气足,万一走岔了也好找回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