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这样起步的(迈向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之作)

【专家访谈】 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长期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1953年至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之作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这样起步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这样起步的(迈向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之作)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这样起步的

【专家访谈】

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长期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1953年至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之作。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汪同三表示,“一五”计划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如何发展经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了当务之急。当时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在政治上,建立巩固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们又缺乏搞经济建设的经验。当时的经济发展政策主要是学习苏联的经验,其中很重要一条经验便是搞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期间,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这些数字都在讲述着这五年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迅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进入了工业国行列。“一五”计划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谈到制定五年规划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时,汪同三表示,制定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成为中国发展的独特制度优势,为宏观经济活动提供了框架性指导。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一五”计划是中国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奠基之作,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的初步探索,这条探索之路从未停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到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焕发着强大活力,刚刚过去的2020年,为“十三五”规划收官画上了圆满句号。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好2021年的经济工作,要紧扣“十四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 张翼 董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