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

姜是一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调味品蔬菜,也是很多农民喜欢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俗话说:“种姜养羊,本短利长”;这是一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意思是,种姜与养羊投入的成本少,但收益却很丰厚;比如种姜,投入的娘姜在一定时间内,娘姜不会在土壤中发生腐烂变质现象,会依然保持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如果在适期内采收回来,还可继续食用或售卖,售卖的娘姜收益可以冲抵大部分姜种投入成本;因此说,种姜投入的种子成本很小。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1)

虽然种姜投入的姜种陈本很小,但获取的种姜收益却不低;比如有些年份,种姜亩均收益超过万元稀疏平常不足为奇;很多人都知道种姜可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生活中,的确也有很多姜农靠种植大姜发了家,致了富,过上了美满富足的生活;因此,不少人也加入了种姜,这个本短利长的种植行业中;不过,由于一部分种植户受到种植技术与经验欠缺的限制,种出的大姜,常常表现出长势不良、生长缓慢、叶黄茎瘦、产量和品质均不高的特点。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2)

也有一部分种植户,虽然种过几年姜,手中也许积累了自己总结的种姜心得;在种姜过程中,也能见到她们勤于管理,但她们往往管不到点子上,种出的大姜也会表现出质差量低的现象;其实,优质高产的大姜,与九个重点因素有关;这九个重点因素,不仅要知道、要懂得,还得要做到、要做好;生产上,只要抓住这九个重点因素,距离种出优质高产的大姜就不远了;那么,种出优质高产的大姜,究竟与哪九个重点因素有关呢?如何做好这九个优质高产因素呢?下面,我用一文的篇幅,来给大家详细聊聊这些事儿。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3)

一,品种要素

种出优质高产的大姜,与品种因素有很大关系;因为大姜的品种很多,比如按照地域划分,有南姜和北姜之说;按照个头大小划分,有大姜和小姜之分;按照颜色划分,有黄姜、白姜、红姜、紫姜和绿姜之分;按照种类划分,有肉姜、沙姜、面姜、片姜之分等;大姜的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生物特点和生长习性,它们的品质与高产潜力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的生长环境,大姜的各个品种的适应性也不尽相同。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初学种姜的姜农,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种大姜品种的名字,对所种大姜品种的生长习性、生殖规律、品质概况、产能潜力以及抗性能力、抗逆能力更是知之甚少;也不清楚所种的大姜适不适应当地的口味和消费习惯,更无从谈起所种大姜品种的商品价值如何;我们还发现,有部分种植户,一直采用沿用多年的自留品种;不是说自留品种不能用,而是有些开花的品种、或者存在病害的品种,已经不适合继续留种了,需要淘汰换取新的品种了;如果继续沿用物种退化或存在病害的品种,只能与优质高产的种植初衷相距甚远。

因此,种出优质高产的大姜,选对品种很重要;各地种植户,应根据种植目的,根据当地的土壤土质条件、气候条件、种植环境、以及当地口味和消费习惯;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种植条件,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符合当地口味和消费习惯,具备优质高产潜力的、商品价值较高、抗性能力与抗逆能力出众的优质品种种植;并且,尽可能多的掌握所选品种的生长习性、生殖规律与优质高产的管理要求;尽量少用或弃用年代久远、种性不高、物种退化的陈旧品种与存在问题的劣质品种。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4)

二,种质要素

优质高产的大姜,对种质选择也有一定要求;俗话说:“种不好,苗不正,结个葫芦歪了腚;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种姜也一样,俗语也说:“母壮仔肥”;意思是娘姜芽体粗壮,结出的仔姜也肥大;娘姜,也就是母姜、姜种子,它是给仔姜提供姜芽的载体,也承担着给三股杈之前的仔姜提供营养物质的重担;娘姜的品质优劣,关系姜田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关系出苗质量,对决定大姜未来品质和产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因此,建议从娘姜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抗逆性角度,选择去年生长健壮、姜块丰满肥大、色泽鲜润、肉质新鲜、姜芽丰富饱满、个头匀称的优质姜块作为当年种植的娘姜;避免采用上年存在病害、受冻、存在干瘪、萎缩、腐烂、霉变、腌渍、癞皮、损伤、残缺、变色现象的姜块作为娘姜;同时,也不建议将窖口姜、秋芽多、收获较晚、收获时含水量过大的姜块当作娘姜;一般情况下,体态匀称、单重为50克左右的个体姜块非常适合作为娘姜;个头较大、单重大的娘姜会增加种植成本投入;个头偏小、单重较轻的娘姜则不利于培育出优质健苗壮苗。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5)

三,择地要素

农谚说:“不是肥地不种姜,不是肥田不栽秧;姜在地下长,土里要干爽”;优质高产的大姜,与种植地的土壤性状、土质属性、有机质含量、肥沃程度以及排灌条件也息息相关;有些田块本身就不具备高产潜能,不应该也不能将大姜种植在存在问题的田块里;比如盐渍化较为严重的田块、板结现象较为严重的田块、土壤比较贫瘠的田块、沙化比较严重的田块、曾经受到过污染的田块、重金属超标的田块、排灌不便的田块、易涝易旱、耕层较浅的田块,均不适宜种植生姜这种作物。

那么,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植大姜呢?其实,农谚早就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上面那句谚语:“不是肥土不栽姜”;大姜是一种宿根植物,它没有直根,只有纤维根和肉质根;大姜的根系入土较浅,根系欠发达,主要根群分布在20厘米左右的耕层内,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也较弱,营养吸收面积也较小;大姜的根系特点和生长习性,决定了大姜是一种喜肥不耐肥、需水又怕涝的植物;大姜的优质高产,需要较高的土壤营养水平和较为优越的土壤墒情,才能满足其高质量的生长发育需求。

而肥地一般具有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疏松通透,有机质含量丰富,微量元素均衡全面,排灌便利的特点;肥地的这些土壤土质性能,正好可以满足大姜高产优收的生产需求;除此之外,种姜择地,还应避免原畦种植;因为大姜是一种怕重茬的作物,农谚也告诫:“葱姜蒜,不见面;见了面,泪涟涟”;如果条件允许,种姜择地还应选择姜田周围有高大树木花荫的田块;因为大姜属于半耐阴作物,它不耐强烈光照,在花荫条件下反而能生长的很好。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6)

四,适期播种

在自然条件下露地生产的优质高产大姜,与适期播种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大姜是一种性喜温暖气候的植物,它的生长发育与块茎结实需要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达成优质高产;大姜不耐寒,不耐高热、也不耐霜冻,属于无霜期作物;一般情况下,大姜在高于16度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发芽,在20度至25度的环境中发芽能力出众并芽质高;在超过30度的环境中,大姜虽然发芽很快,但芽质纤细,易出现徒长现象。

在18度至28度的环境中,非常适宜大姜的地上茎生长;在18度至25度的环境中,适宜大姜地下茎的发育与膨大;如果自然温度低于15度,大姜则会生长停止;当温度高于35度时,高温条件也会抑制大姜的正常生长;当温度低于10度时,大姜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5度时,大姜地上茎和地下茎则有受到冷害的可能;当大姜受到霜染时,大姜地面茎不能生存,地下茎则会失去发芽能力,并品质会变差。

在大姜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姜农习惯将谚语:“立夏种姜,夏至取娘”作为大姜适播期的指导时间点;因为立夏前后,大部分地区的地温和自然温度已经上升至播种露地大姜的温度安全标准;而“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谚语,也预示大部分地区的晚霜已经结束,大姜幼苗不会受到霜冻浸染;所以,在大部分的区域内,姜农习惯将立夏前后作为露地大姜的适播期;播种过早,温度低,气候不稳定,会影响大姜发芽率和出苗质量;严重的霜染,还会威胁大姜幼苗的生存;播种过晚,会不同程度的压缩大姜的生育周期,会影响大姜的品质和产量;故露地大姜不宜播种过早或过迟,以立夏前后下播为宜。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7)

五,定植方式

大姜的优质高产,也取决于选择的定植方式;比如露地培植的大姜,定植方式有平畦定植方式、窝栽或沟栽定植方式、以及垄埂定植方式;其中开沟定植是大姜栽培历史悠久,采用频率和范围较为广泛的一种栽培方式;由于大姜的生根发芽与块根的发育膨大,需要在疏松、通透、湿润、密闭的黑暗环境中,才能获取较高的出苗率和整齐度,才能长出外观鲜嫩硕大、和营养丰富的内在品质的姜块;开沟定植正好可为大姜提供优质高产所需求的生长环境和发育条件。

一般情况下,开沟定植的大姜,沟距约为45厘米至50厘米,沟底宽度约为15厘米,畦梗底部宽度约为35厘米,沟深约为20厘米至30厘米;一般株距约为20厘米左右,当大姜幼苗出苗后,需要经历两至三次的培土管理,最后将姜埂变成姜沟,姜沟变成姜垄;窝栽与沟栽的栽培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窝栽的种植密度更大,与沟栽相比,获取的产量和品质更高;但窝栽投入的劳动精力更多,栽培过程更加琐碎和复杂。

而平畦栽培和垄埂栽培是指将大姜种植在平地上,或者畦梗上,等到大姜出苗后,通过多次培土管理来获取大姜产品;但这两种栽培方式,会给培土管理和其它田间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获取的产量和品质均不高;因此,这两种栽培方式很少被姜农采用。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8)

六,养分要素

优质高产的大姜,与土壤的营养水平紧密相关;因为大姜是一种生育周期较长的植物,它的生育周期长达180天至210天左右;而且大姜枝叶繁茂,结姜众多,在长达数月的生长周期内,大姜需要较高的土壤营养水平,才能满足其开枝散叶和结姜众多的需肥需求;如果土壤营养水平低下,大姜获取不到充足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姜则会表现出生长缓慢、长势不良、叶黄茎瘦、分枝减少、脱肥早衰、产量与品质均不高的特点。

但是,生长阶段不同,生育内容不同,大姜在各个时期的需肥量和需肥类型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大姜三股杈之前,大姜发芽和仔姜分杈所需的营养多从娘姜中获取;且此期之前,大姜幼苗生长缓慢,生长量也不大,它对土壤养分需求量不大;从三股杈之后,大姜进入旺盛生长期;此阶段是大姜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姜生殖生长转换的重要转折点,大姜对养分的需求量呈递增趋势,养分需求量占到总需求的88%左右;这个时期,应保障土壤养分供给充足,以此满足大姜地面茎快速生长和地下茎良好发育的需肥需求,帮助大姜多结姜,结大姜,快长姜。

在大姜生育周期内,它对钾元素的需求量最多,需求量次之的是氮素,需磷元素相对较少;据有关实验成果显示,每生产1000公斤的鲜姜,需要消耗土壤的纯氮素5.76公斤,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到有机磷2.54公斤,需消耗钾元素11.47公斤,氮磷钾的消耗比为1:0.5:2;此外,优质高产的大姜,对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功能元素也有所需求;从大姜的需肥特点来看,除了在种植大姜时,施足底肥之外,在大姜生育周期内,还需通过多次追肥和喷施叶面肥以及冲施水溶肥的形式,满足优质高产大姜对养分的基本需求。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9)

七,水分供给

水分是大姜植株和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高产的大姜,需要水分参与叶片的光合作用,转化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也需要水分溶解肥料满足大姜生长发育需肥需求与提质增产;不过,大姜是一种浅根系植物,它的根系不发达,根系入土浅,根系吸收能力也不强,根系难以汲取到较深较广范围内的水分;况且,大姜的叶片保护组织不发达,叶片水分蒸腾快,水分蒸腾量也较大;大姜的这些根系和叶片器官构造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不耐旱不耐涝,偏偏又喜水不耐水的植物。

因此,优质高产的大姜,在水分供给方面呈现出适时而浇、按需而浇、小水勤浇的特点;如果供水量过小,土壤持水量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水需求,则会影响大姜正常生长和优质高产;如果供水量过大,或者土壤水分渗透存在障碍,或者形成淹渍或涝渍局面,则会导致大姜根系出现沤根、烂根或根系新陈代谢异常现象,会威胁大姜的生存,也会对大姜产品品质和产量构成不良影响。

在生产实践上,要遵循大姜的需水规律;比如苗期生长量小,需水量不大,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生长期,大姜随着生长量增加,需水量逐步增加,特别是仔姜和辈姜膨大阶段,保持充足水分供给,方能满足块茎充分膨大的需水需求;在块茎膨大后期,减少供水,利于茎叶中的养分回流,利于块茎蓄储干物质和增重;否则,此期土壤湿度过大也会致使块茎腐烂并降低块茎的耐储能力。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10)

八,光照要素

大姜是一种半耐阴性的作物,它的优质高产需要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大姜不耐强烈光照,特别是在大姜的发芽期,和块茎形成期,黑暗密闭的环境反而能让大姜发芽率更高,发芽更加健壮整齐,块茎膨大更加充分;在大姜的苗期,强烈光照会抑制叶片的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作用,会降低大姜叶片的光合转化作用,会影响根系的正常发育与扩展;强光下的大姜会表现出生长缓慢、长势不良、叶黄叶薄、茎秆矮小、叶绿素不足、产量品质不高的不适反应。

而在散碎花荫的中等光照条件下,大姜则能长势良好、生长迅速、叶色青绿、分枝增多、产量与品质也优于强光下生长的大姜;因此在生产上,给大姜挑选周围有高大树木花荫的种植地;或者与高粱、玉米、芋头、辣椒、丝瓜、豇豆、苦瓜等高杆作物或爬架作物间作;或者在大姜种植地架设遮阳网、搭制姜棚、扦插姜草等遮阳庇荫设施,是获取大姜优质高产的重要有效措施。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11)

九,控旺要素

不可否认,凡是种姜的种植户,都想将大姜种好,都想要大姜结得多,长得大,产量高,品质优;于是,很多种植户通过增加定植密度,或者通过施肥浇水和遮阳等田间管理方式,来获取较高的大姜产量,来获取大姜种植的较高经济收益;殊不知,过度密植,或者过度的营养水肥,过度的遮阴管理,则会引发大姜出现旺长徒长现象;旺长的大姜会表现出,植株过高,叶疏茎细,分枝不多,地面茎叶易倒伏,产量品质不高的特点;所以,预防和控制大姜旺长是获其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情况下,大姜旺长会发生在两个时期,一个是三至七杈的苗期,也就是地面茎叶的快速生长期;这一时期地面茎叶生长快,地下块茎长出仔姜;另一旺长阶段是在孙姜发育期,此期姜叶每天可以抽生2至5片芯叶,新杈不断长出;在第一个大姜旺长期,由于大姜苗期抗性能力不足,不便使用抑制类产品进行控旺;此期可以使用含量为钙、铁、镁、硼、锌、钼、铜等多种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每隔7至10天连续喷施2至3次;通过喷施中微量叶面肥,促进根系生长与发育,促进大姜茎秆组织发达,增强大姜植株抗逆性,增加有效分杈的滋生数量与质量,从而达到植株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吸收作用,达成预防大姜旺长的目的和效果。

在大姜发生旺长的第二个时期,如果植株旺长的程度不严重,或者植株刚刚有旺长的迹象,依然采用连续喷施中微量叶面肥的办法,协调植株养分吸收量,提升植株抗性能力,来达到预防和抑制植株继续旺长的目的;如果此期大姜植株已经呈现比较严重的旺长局面,则只能采用抑制类产品,按照说明剂量,或者在专业农技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安全实施控旺措施;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大姜在快速生长期通过防控,则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旺长效果;也就是说,预防大于治理。

大姜高产技术图解(优质高产的大姜)(12)

概述

大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蔬菜之一,也是很多农民喜欢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不过,由于受经验技术与栽培习惯的限制,一部分种植户种出的大姜,会表现出生长缓慢、长势不良、叶黄茎瘦,产量品质不高的特点;其实,优质高产的大姜,与九个种管因素有关;在生产上,只要抓住和抓好这九个种管要点,距离种出优质高产的大姜就不远了;这九个种管因素分别是品种因素、种质因素、择地因素、适期播种、定植方式、营养因素、水分供给、光照因素与控旺因素

#夏日生活打卡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