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1)

1697年夏尔·佩罗出版了一本故事书,里面收录了这则《Cendrillon》(灰姑娘)的"童话",从此魔幻的南瓜马车、象征"高贵"的水晶玻璃鞋以及"灰姑娘"最后会和王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广为流传,成就多少女孩、少女们"公主梦"的原型。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2)

2011年一部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上映,顶着真人真事改编的噱头,披着"无阶级"温暖友情的外衣,一个真诚直白(粗鄙不堪)的"灰姑娘"黑人德希斯(Driss),摇身一变成为"王子"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的"小伙伴",一起共度了"一段"美好的人生。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3)

“原谅”笔者这样的另类解读,因为观看简介:

迷恋跳伞的白人富翁因事故瘫痪,必须接受看护的他,出人意料的选择了一位毫无经验且刚从监狱释放的黑人混混。融洽而幸福地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最后各自娶妻,分别......

如此一个白日做梦般老套的故事,居然是当年法国的电影票房冠军,还在豆瓣上有超过67万人,打出了高达9.2的评分,笔者被挑起很大的兴趣。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4)

但全片看完,没有特殊CP卖点,没有热血英雄剧,不是情感励志片,更不是或搞怪、或恶趣味之类另辟蹊径的"出牌"......

112分钟里,最突出的居然是从黑人"小保姆"口中和莫名其妙的肢体里,传递出的丰沛的笑点,温情不足,但温暖有余,其实看完,第一时间从脑海蹦出的感觉是——人生第一知己,死而无憾。

但如果只看到这些,未免太过片面,属于两位导演,奥利维埃和埃里克的迥异思维的"激情"碰撞,巧妙地让深层次种族问题、阶级矛盾以及隐藏在最深处,说不出口的意犹未尽——现实主义对西方文明的没落的忧虑等设计,不是可惜了。

其实很喜欢原本的法文名《Intouchables》,也可译为不可触碰如此其实就把全片的温情友情基调给全部"否定",像是一个美好的梦境,被冰冷的现实打破,只留下那漫长人生中,短暂而渺小的"曾经有过",亦真亦假的回忆。


黑VS白穷VS富被演绎地温情脉脉的种族"隔离",似真?还假?

1963年,马丁·路德·金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看似在如今这个地球村里,梦想成真,实际上在美国,居然是奥巴马于2016年签署的法律条案,被称之为"新版"的《民权法案》,才正式以"公正"的法律给确立下来。

那么在2011年以前的欧洲,黑皮肤的德希斯与白皮肤的菲利普,真的可以如伯牙和子期一般,得一"知己"(朋友),死而无憾吗?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5)

虽然,或许《触不可及》的两位导演并不想把如此沉重的"东西",摆在台面上,只是用两个如此天差地别的人物来引导观众,让故事碰撞出异彩纷呈,"法式浪漫"的深邃。

人人都爱"灰姑娘",不仅女孩喜欢,其实男孩也喜欢,所以有另一个名词——"凤凰男",但灰姑娘可以幸福美满地和王子在一起,大家却难以忍受(容不下)凤凰男与公主过着美好的生活。

为什么?

因为前者定义上的"主人"是高富帅、霸道总裁般的王子,是一切幸福的最高水准,豪车、豪宅、数不清的财富以及高雅艺术的代名词,令人产生无限憧憬;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6)

而后者在定义上的"主人"却是模糊不清的富豪的掌上明珠,亦或"贵族"的宝贝公主,一个穷小子如何带给什么都有的公主幸福?与生俱来的阶级鸿沟就足以消弭一切,比如所谓的"爱情"。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7)

本片从一开始就把"高潮"用倒叙的方式带给观众,刺激过后,才把"源头"徐徐讲述,换句话说,也就是意外残疾的高富帅"王子"菲利普,是如何与一无是处的混混"灰姑娘"德希斯"结缘"的。

影片告诉观众,王子之所以选择灰姑娘是因为:

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灰姑娘德希斯,有着每个"灰姑娘"最美好的品质——不爱财不媚富,就像是那些年无数此类偶像剧中,那个傻白甜,对霸道总裁(王子)不屑一顾,却偏偏总是纠缠不清,最后在一起的灰姑娘拥有一样,在王子眼中这恰恰是最"可贵"的优秀品质。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8)

“灰姑娘”最佳范本

但现实是,德希斯确实不爱财,但要地更实际,比如失业金、美女和可吸的XX,当然,这不是他单纯,只是他从小在父母双失的环境中摸爬滚打地长大,早被现实给打了无数巴掌,他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只要"应该"得的,"王子"菲利普"允许"范围内的,比如雇佣金。

当然,"王子"菲利普能坐拥一切财富,除了含着金汤匙以外,能有如此积累,也不是傻瓜,所以事实上,正是初次见面,德希斯那种,从前不可能出现在他的世界的肆无忌惮,给吸引了,这也正是他作为"病人"最想要的——所谓的"尊重"(平等对待)。

天生"王子"的菲利普,即使意外残疾,还是一个可以呼风唤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富豪,他还是什么都有,但正是如此,缺乏了活下去的动力,比如尊严和内心的"完整"。

是的,他可以用钱买来对自己最好的照顾,但维系这段关系的不过是"金钱"而已,是没有"感情"的,也缺乏"尊严"的。

但德希斯不同,他从一开始的肆无忌惮,正是因为他从来没想过从菲利普身上获取除了"雇佣金"以外的东西,所以对他而言,菲利普与自己的平等的,在他眼中并不自卑自己贫民窟的黑人身份,教育也没有"告诉"他,富豪白人就高尚到哪里去。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9)

于是他们可以当"朋友",他可以陪着菲利普看名画,看不懂会吐槽"什么玩意",可以吐槽歌剧是"咿咿呀呀太吵闹",当然,也会带着菲利普一起抽XX,讨论怎么泡妞,一起飙车、骗警察等等。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10)

在德希斯看来,菲利普不可怜,也是理所当然地需要加倍呵护,更不需要特地照顾他的"感受",他看到的菲利普是朋友,所以他用最简单的身体力行,去拯救了一个孤独的心灵,放弃怜悯,放弃同情,放弃嘲弄,当然也不去逢迎,只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快乐"去感染菲利普,让他完全释放。

这一切在从小在教条、规矩的条条框框里长大的菲利普看来,显得如此新奇、尤其,与众不同,有时候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当然"尊重"来得也是如此简单,只需要一把叫"德希斯"的魔盒钥匙,去打开,去释放,去摆脱那个"笼子"就好。


底层VS贵族种族融合以及对文明社会的思考

很显然,故事不会如此简单,或者说点到为止的跨种族、跨阶层的深厚"友情",只是一层温情脉脉的外壳而已。

深入其中,其实《触不可及》真正想说的,或者说埋藏在里面的核心隐喻,还是当人类从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开启后工业时代的现代,对依旧存在的种族隔离,以及矛盾重重的文明社会的现实拷问。

从种族隔离的角度看,其实全片,黑人德希斯在种种"贵族"们聚会的场合里,总是不知不觉地显得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却毫不在乎,这种放大的,以荒诞的形式处理的对白人世界,对上层"贵族"的挑衅。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11)

如在看歌剧时的"大声"吐槽,如在"高雅"的音乐会上,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带头跳舞,比如在聚会时,自然地请"高贵"的白人们让位,自己一屁股坐在"想泡的妞"身边等等,看似"无知"粗鲁的行为,其实都是一种潜在的"示威"。

诚然,于本片而言,在菲利普全盘"接受"的一刻,或许是对"种族融合"最好的祝福,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吐槽"(讽刺)情节,其实也是在为"黑与白"的种族平等,描绘相处的完美蓝图。

甚至不惜违和地,比如用菲利普居然纵容德希斯把自己女儿赶出自己房间,还言听计从按照他的意思,教训女儿的"错误",如此的"种族平等"也太过梦幻,太不现实了。

如此,其实再换个角度,把菲利普和德希斯"符号化",分别代表被规则框住的文明社会以及天然"放肆"(野蛮)的原始社会。如此来结构整部影片的种种,或许有另外的观感。

其实"人"从原始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这漫长的时间里,发展、衍生出的不只是一整套"完美"的文明体系(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体系。)而正是这套框架(体系),用规范、标准的种种规则(道德)去自然地,从小到大约束"人"的一生。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12)

但同时带给我们的是,根深蒂固的种种情感和对应的反应处理,比如看到残疾人会产生同情的感情,自然接受阶级的客观存在,并认同。

即使明明深知,残疾人最想要的首先是平等看待的尊重,其次才是"无用"的同情;

即使现代已经有很多所谓打破阶级的,"灰姑娘"嫁给"王子",但事实存在于各种诸如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地位"等等,阶级依旧牢牢占据着"应该"在的位置,没有丝毫动摇。

这一切的一切,文明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尊严"与"自由",看似我们为此受惠,但实则利弊总是相随,正反面总是集于一身,所以受惠也受制。正如菲利普的"人生"一般。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13)

而反之,如果在现在文明社会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德希斯,这个完全没有"文明"规矩的"草根":

他不受"文明的规矩"约束,所以他没有"同情"地拿开水烫菲利普的双腿,只为了测试瘫患者是否真的没有知觉;

没有阶级之分,所以身为黑人小混混的他,对白人菲利普的美丽助理,没脸没皮地"泡妞";

没有出生高低区别的困扰,所以他从来不认为他低菲利普一等,怎么想就怎么做;

没有所谓高雅和低俗的"自卑"认知,所以吐槽画"丑"和歌剧"吵"......

但反而,在影片中,德希斯这个"原始"的,缺乏"文明"约束的人,他身上的优点却反而显得熠熠生辉,他用幽默、率真的纯真美好去展现人类"文明"社会中最缺乏的本性的美好。

而菲利普这位"文明"人,却被所谓"文明"牢牢地束缚在轮椅(现实)上,不得脱身。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14)

这何尝不是本片埋藏在最深处的,关于欧洲世界的隐喻——享受"文明"带来美好的,同样是依赖的,也是被束缚,最后被牢牢控制的,最后不免走向"死亡"。

想要"活过来",或许正需要"野蛮"的、原始的,肆意洒脱的"反文明"强心针的注入,从精神上让其摆脱桎梏,获得重生。

最后的最后,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所以必然分离......

真的存在跨种族的爱情(你只看到跨种族友情)(15)

写在最后:

其实对于《触不可及》这部电影来说,或许后面的部分,关于种族和社会的部分,会被诟病是过度解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现在,那个启蒙运动中诞生了,"倡导人人平等"的伏尔泰、"天赋人权"的卢梭的法国,当地的法国人即使时常把"人权"、"平等"、"自由"的精神,挂在嘴边。

但其实依旧从骨子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仅自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全世界最高贵的,还对所有异国人,有着绝对的高贵感,更"有趣"的是,就连他们本身,巴黎人对巴黎之外的地方,都称之为la province(外省)。

或许这部《触不可及》在法国大卖,会给他们一丁点对于真正的种族平等,及人人平等,有正面的的向往和反思的看法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