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

未来,锦城公园里将会有什么标志性的“网红”建筑?亲子丛林、茶馆、鲜花餐厅?如何通过塑造城市地理新地标、新型建筑空间,从而挖掘消费新场景、新动能?来自全球各地的建筑师将给你答案。

2019年12月8日,由成都市人民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政府主办,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圆满收官,竞赛最终评选出了7个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它们分别是《古乐楼美术馆》、《耍园》、《竹腾》、《成都朵朵灵魂》、《绿带》、《云林寻趣》、《观茶屋》 。其中,《观茶屋》获得了“最佳城市展品”称号。

未来,这7个建筑作品将落地到锦城公园,让设计成为市民可触碰的现实。通过本次竞赛,来自全球的建筑师齐聚成都,探讨如何形塑城市的肌理格局,激活更多经济形态,促进城市更新。

7组优秀建筑设计作品

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

成都锦城公园长约200公里、用地规模达133.11平方公里,跨经12个区,是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重要一环。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2)

获奖作品——《竹腾》

锦城公园不仅拥有自然、人文、城市等多元景观,还串联起16个特色小镇、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3)30个特色园、170个林盘院落,以及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区,形成一条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绿道环”。与此同时,咖啡馆、餐厅、民宿、美术馆、酒吧夜店、小剧场等多元新空间也将融入其中,形塑城市新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座城市级的巨型建筑展场,如何通过一个创意空间,重新定义绿道,引领城市变革,正是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所探讨的课题。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教授Ali Rahim、耶鲁大学教授Inaqui Carnicero、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前任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4)主席邓国辉等7位来自全球建筑高等学府的教授及建筑师担任导师,分别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最终评选出了《古乐楼美术馆》、《耍园》、《竹腾》、《成都朵朵灵魂》、《绿带》、《云林寻趣》、《观茶屋》 7个优秀建筑设计作品。

其中,建筑项目《观茶屋》 获得了“最佳城市展品”称号。《观茶屋》 的设计理念是将茶叶叶面的转折形成的微小空间放大成建筑,这成为了主要的空间原型,利用折面的原理在几何的逻辑下形成有效的空间结构。空间上的营造则依据功能的需求和气氛为主,创造出独特的成都茶文化体验。

《观茶屋》 建筑师冯金铭表示,茶馆是成都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在这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丰富的城市生活,同时也充满着成都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惬意、闲暇的态度,“绿道是自然的,所以我希望绿道和建筑融合也是自然的状态,我从自然的茶叶中获取灵感,既展现成都的市井生活,也符合绿道的自然状态。”

“锦城公园太大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绿道,会满足不了市民的生活需求。所以需要建筑去填充,绿道上必须要有各种空间、功能,甚至说是不同的情绪在里面,才能创造城市不同的场景。”冯金铭说,不同的建筑就有着不同的情感和情绪,《观茶屋》 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而《耍园》、《竹腾》等项目又是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情感融合,这样才让绿道有生命。”

建设设计将落地锦城公园

打造城市网红新地标

据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佳介绍,此次评选出的7个建筑项目,将全部在锦城公园不同区域落地建设。“建筑设计师将全程参与到项目建设实施中,力求原汁原味展示他们的设计。”

“选出的优秀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而是可以打造成好用、好玩、实用的的网红地标。”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绿道处副处长张帆表示,此次的设计中有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5)关注儿童的游乐建筑,有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6)关注成都历史的建筑,也有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7)关注成都本地地域特色的建筑,“这些好的创意将通过和本地团队的配合,让蓝图变为实际的建筑。”

此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前任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8)主席、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高级设计署长邓国辉对此次竞赛中的优秀作品在落地实施中如何与城市融合提出了自己的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9)建议。“打造公园城市,建筑必须与公园相配合。要去思考公园怎么基于文化历史去做建筑,去产生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对话。”邓国辉说,建筑与城市的融合尤为重要,“不能只看建筑的形状,而是要去看建筑对整个公园城市营造的帮助。”

未来,7个建筑单体的设计将成为锦城公园中独具特色的建筑,并成为城市公共配套以及市民生活中重要的载体。

优秀作品——

《古乐楼美术馆》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0)

旨在创造一个创意展览空间,将画廊和表演空间与餐饮和零售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1)结合起来。其布局和设计理念基于与场地毗邻的金华寺的布局原理。

《耍园》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2)

建筑就是绿道上面的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这条路径在有些地方平缓,有些地方微微翘起,远远望去像三座“小丘”。它是一座剧场,“山顶”的三个小丘可以作为观众席,建筑围合的“坝坝”转成舞台,整个绿道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剧场。

《竹腾》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3)

将竹的编织文化智慧运用到建筑中,打造竹文化展览中心。这将是一个通过现代的语言和建筑手法,用新的语言和新的角度来传递历史精神,探索未来发展的城市展示中心。

《成都朵朵灵魂》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4)

它颠覆了传统餐厅,屋顶就是草地和少量的花。入口就是一个水池,水池右侧为一个大的用餐区域,餐厅所有核心都围绕中央水池展开。

《绿带》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5)

“儿童是自由的,而不是被建筑所束缚的,这里有漂浮的石带,青色的丛林,蜿蜒的小路与自由的漫步。”

项目的场地被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地块,在统一屋顶空间下,三个地块内部被分别设计为“Greed Land”、“Wood Park”、“Blue Planet”的主题空间,独特的内部空间把植物、木与水等自然元素引入建筑内部,与渐变的屋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有趣的空间,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和多维度的体验。

《云林寻趣》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6)

设计将场地分为四个围合式组团,云朵状的建筑体量与中小型林盘尺度相似,设置旅居酒店、餐厅、书吧和亲子中心等公共设施,形成一个和谐、幸福的空间,是一次对“林盘”田园安居模式的当代诠释。

《观茶屋》

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7)

将茶叶叶面的转折形成的微小空间放大成建筑便成为主要的空间原型,利用折面的原理在几何的逻辑下形成有效的空间结构。整个建筑由10个单独的转角单元形成一个片段式但又连续的整体。流动交错的曲线成都的城市更新项目网红打卡地(成都又一打卡地)(18)贯穿整个建筑,而立面竹子的利用将建筑更加生动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叶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