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太监是干什么的(清朝太监那些事儿)

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以求换得另一种生活。清代应该算是太监为患比较轻的一个朝代,很可能也是太监制度最完善的一个朝代,以则例而言,就有十余部之多。

清朝时期的太监是干什么的(清朝太监那些事儿)(1)

第一部分 基础

清代太监数量有多少?

清代太监的人数有浮动,但是整体来说是从清初到晚清越来越少。清初的时候,清宫接收了很多明代的太监,据说数量多达九万多,所以清初时太监的数量据说是极多的,到了顺治朝晚期还有九千多人。之后则越来越少,乾隆时内务府所属太监2866人,嘉庆时2638人,光绪时1989人,民国二年七月1517人。据说明清宫廷里流传一句俗话,叫“够不够,三千六。”曾经有学者说这指的是清代宫女的数量,请踹那个学者一脚,不要相信他,这句话指的其实是太监的数量。不过准确来说,这是“理想中的太监数量”,而清代太监的人数在消耗掉前明存活之后,似乎一直没能达到这个数量。

第二部分 宫中的太监

清代太监的入宫手续有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吗?

先净身,之后报名。报名之后按个儿检查,据说内容为看相貌、言谈、聪明伶俐劲儿,然后摸档(隔着裤子摸)。据说净身乃至于疗养、医药、报名以及置办一套靴帽袍褂需要不少钱,这些钱一般都是太监欠着净身处的,以后工作慢慢还钱。

挑太监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清代规定,“凡年岁不满十五岁者,每一人发给刀儿匠赏钱12吊”,称为“刀子赏”或“洗手钱”。可见年纪越小越好。

有的书上写,有的太监是旗人出身的,是这样的吗?

是,也不是。很多学者是直接看的档案,很多太监都写的是“正黄旗下”之类的,他们就以为这是旗人出身的太监。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旗人,而仅仅是认旗,清宫老太监说:“进宫前在慎刑司住了些日子,没有在旗的要认旗,也就是要我们这些准备进宫的人归到哪一旗下,这大概是为了明确一下身份,将来好有人负责。”

已经成过家的,有家室的人,可以当太监吗?

可以的。清宫有个老太监在回忆太后的生活时说:“我记得那年交进的二十多帮(个)太监中有三十岁的。老太后问他成过家没有,回说成过了。问有儿子没有,回说有。老太后说,好哇,媳妇有了,儿子也有了,又想当太监啦,你倒不错。说完,咯咯儿直乐。”

宫里太监怎么挑选?

新太监在学了规矩并且审查过后之后,便被内务府的人带入宫廷,写明名字、年岁、来路,然后成排跪在院子里让主子挑选。先是皇帝或者太后来挑,挑剩下的其他主子挑,再剩下的则分到各处去。

清宫戏里说太监不能识字,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清宫有个老太监在回忆太后的日常生活时说:“再不就靠靠,闭着眼叫太监给念古诗、念闲书,听着听着也许睡着了。司房里单有几个字眼深的太监当这份差。”可见是有认字的太监的。

挑选太监的时候,怎么确定他已经净身过了……?

挑选之前要“验缺”,先看他是否腿瘸、是否口吃、面貌是否端正。之后要“验净”,即一个一个进入净室,由司净太监检查你懂的……

人们老说顺治有一个铁牌子,上面写着太监不可干政,是吗?

是的,铁牌子上内容很多,简单说一下:顺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谕内院:凡系内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结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色置买田产,因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其在外官员,亦不许与内官互相交结。如有内外交结者,同官觉举,院部察奏,科道纠参,审实一并正法。防禁既严,庶革前弊。仍明谕中外,以见朕酌用寺人之意。内院即传谕该衙门遵行。着刊刻满、汉字告示,自王以下及官吏军民人等咸宜知悉。

太监的刑罚是什么?

清代对于太监的限制很多,处罚则例更多,甚至于《太监和女子自戕自尽分别治罪条例》、《太监偷钓园庭鱼虾治罪条例》、《宫殿内误遗金刃等物分别治罪条例》这种都有很多。

清宫戏里,老有太监打其他的太监或者宫女的,还有什么太监自杀的,都不可能吗?

我们看看则例好了。“凡各宫大太监有不奉本主之命,擅自责打小太监和宫女者,系首领(太监),即行发遣,系(普通)太监,即行正法。”“凡太监、宫女,在宫内用金刃自伤者,斩立决;欲行自尽,经人救活者,绞监候;在园庭欲行自缢自尽,经人救活者,发往伊犁给兵丁为奴,女子准其照律收赎;在宫内自尽自缢身死者,将尸骸抛弃荒野,其亲属发往伊犁给兵丁为奴;在园庭自缢自尽身死者,尸骸免其抛弃,亲属发往乌鲁木齐给兵丁为奴。”

为什么自杀还要追责?

自杀毕竟是一种不吉利的事情,宫里比较忌讳,所以处罚也比较严格,不过一般来说都会略微判得轻一些,如乾隆年间,饭房太监王国泰持刀刎颈,被发壅山铡草十五年……

要是太监逃跑呢?

依然有则例。看一下。“初次逃走投回、责六十。送进当差。减食五钱赏银一年。被获、及二次逃走、俱系投回、均责六十。发吴甸铡草一年。二次逃走、内有一次投回、责八十。发吴甸铡草一年半。俱系被获、青一百。发吴甸铡草二年。三四五次逃走、无论投回被获、均责一百。三次发吴甸铡草三年。四次四年。五次五年。铡草未满年限逃走、及五年期满、交进后复行逃走、无论投回被获。俱永远枷号。”不过相对来说,逃跑的罪责是比较轻的,所以有个别的太监连续逃跑达五、六次之多……

太监怎么分高低贵贱?

大体来说,从事实上讲,分总管太监、首领太监,普通太监三种。从官品来说,分有顶戴太监和无顶戴太监等。从当得差事来说,分上差太监和非上差的等。

太监有品级吗?

康熙六十一年,才第一次规定太监品级,其中最高的是五品。雍正时期,又有了四品的,而到了晚清,太监才有了二、三品的顶戴。具体来说,有四品督领侍、五品宫殿正侍,六品宫殿监正侍,六品副宫殿监侍,七品正执守侍,七品副执守侍,八品侍监,八品副侍监等。据说太监一共分成20等,这里不赘述。

不同等级的太监待遇如何?

高等太监待遇极高,四品总管每月月银八两、米八斗、公费制钱一贯三百,而无品级的太监则按照三等来发,一等太监每月月银三两,米三斗,公费制钱六百。二等太监每月月银二两五钱,米二斗五升,公费制钱六百。三等太监每月月银二两,米二斗,公费制钱六百。这是宫内的,但是宫外王府里的太监,工资普遍都要低于宫中。另外,宫里的一些特别的太监,如李莲英等,其收入显然不仅仅是这么少。

高级太监的比例是多少?

这方面的统计数据比较少。根据晚清记录,光绪年间有太监1900多人,其中总管16人,首领152人,占总人数的8.47%。

清宫戏里,皇帝召见臣子的时候,身边都有太监,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清制规定,皇帝召见大臣时,奏事处负责带领臣工的总管、首领或太监,只能在门外的廊下只候,不准擅进明殿。

宫里的太监怎么值班?

具体要分是如何值班,在哪里值班。如在晚清太监说:“上了班,无论是站在主子身边或者在廊沿下听后吩咐,都得笔直地站在那儿,两只手紧垂在身边的两旁。”又如御前太监所说,“……皇上睡下后,几名御前就在皇上的寝宫地下‘做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个别首领太监需要请安之外,一般太监值班的时候都不行礼,“我们当御前的,照例不跪拜,上了班就各人做各人的事去。”“普通太监不进去请安,就是进去该班听差、摆膳,也都不行礼,该干吗干吗,没事就在哪站着。”

清朝时期的太监是干什么的(清朝太监那些事儿)(2)

第三部分 太监的生活

太监们怎么互相称呼?

根据晚清太监的口述,“同辈的互称爷,张的张爷、李的李爷,低一级的把高一级的称作师父。太监们不喜欢人们把他们直称作太监,如果你把他们叫作老公,那简直是骂他们八辈祖宗。”

太监可以娶妻吗?

清代高等太监在外都有外宅,如小德张就有四个老婆呢,不过当然,没啥“用处”……不过底层太监一般就没这种闲情逸致。

小说或者清宫戏里老说对食什么的,清代有吗?

清代没有这种习惯。清代宫女是雇佣制度,二十多岁就可以出宫了,之后自由婚配,怎么还会跟太监对食呢。

有人说太监要“验二茬”,有这个说法么?

一些野史里,以及《宫女谈往录》里似乎有这个说法,不过应该都不确实。根据老太监所说,清宫曾经因为安德海被处斩后谣言四起,说安德海未净身,又进而说宫内太监如何如何,于是对内廷太监有过一次“二检”,这次“扫二茬”的事件被很多太监视为“奇耻大辱”。这个似乎是比较可信的说法。

宫里的太监平时穿什么?跟清宫戏那样穿着吉服袍(蟒袍)吗?

不的。太监平时穿普通的袍褂,各按其品级。无品级、顶戴的御前太监,补子用蟠龙花和五蝠捧寿,非御前的无品级、顶戴的太监则不用补子。只有在礼、节日的时候,御前太监(“上差”太监)不分大小皆要穿蟒袍。

太监要一直工作吗?什么情况可以离开宫廷?

根据清代规定,太监因年老体残或患病不能当差时,经总管太监奏明属实,可以退役出宫为民。也有一些太监,在年龄比较大之后,就被送到王府之类的宫外府邸去,干些闲差安度晚年。

离开宫廷之后他们怎么样?

离开宫廷之后,太监一般比较惨。首先是社会歧视,其次是他们多数是穷苦人,无家可归,而且很难谋生。所以基本都在寺庙或者道观里了却残生。北京周围有二十六座太监寺庙哦。

太监寺庙为什么会接受他们?

他们在宫中做事的时候,一般就会攒下一笔钱财,之后用这笔钱财直接捐给寺庙,或者买了地亩捐给寺庙,这就算以后在这个寺庙有了安身之地。

如果是很穷的那种太监,没有钱捐给寺庙怎么办?

如果是很穷的,而且没什么人际关系的太监,在出宫之后经常沦为乞丐,晚境凄凉。

除了小德张、李莲英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太监?

有个刘多生,是孝钦显皇后身边的二总管,后来拜白云观的方丈张宗璿为徒,法名刘诚印,道号素云道人,之后和高云溪同为白云观第20代方丈,还开创了道教龙门派的分支霍山派,给太监信奉道教创了宗派。据说他给相当多的太监都受过戒,并且修了数座太监寺庙。

太监的长相有什么特殊的么?

其实听说,如果是从小就……的,年纪大了之后也显得特别年轻,据说刘诚印“谈吐风雅,貌如书生,年逾花甲,尚团团如贵官,如四十岁人。”而如果是“半路出家”的,就老的特别快。

有人说太监都不长寿,是吗?

也未必,新中国之后进行文史资料记录的时候,就有一些八十岁以上的太监还在世。

太监不值班的时候干啥?

太监不值班的时候,一般都伺候高级太监,再没事的话,就百无聊赖。用太监的话说,“在固定的圈子里走,也走腻了。”

太监怎么住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朱家溍曾经问慈禧跟前的太监,“你在宁寿宫当差的时候,住在哪里?李莲英住在哪里?”太监答:“皇极殿西面的配房,李莲英总管住。东边配房,崔玉贵住。我跟师父住东转角门,堂西边那一间。”

太监当差就是一天都在当差吗?

太监一般都有“班”的制度,以御前太监来说,早上到午膳,是一班。午膳到晚上,是一班,皇上就寝时,是另一班。

太监有假期吗?

宫里的太监没有固定的假期,遇事可以请假,但是总体来说很少。晚清的某太监说道:“有时候请几个钟头假到外边去玩玩,也没有散心的地方,而且进出宫手续很麻烦。”

太监吃什么?

不同身份有所不同。高等太监吃得很好,如小德张,据说他吃的跟太后什么的都差不多,排场很大。中等的太监,吃“赏下”的。简单说,由于乾隆之后清宫饮食排场很大,所以浪费很多。故而剩下的菜肴,就都“赏下”给太监们打扫。至于下等太监,根据相关记载,“各处所服役的太监,每餐都是一饭一汤。其他空宫、门头、打扫处等处的太监……吃的都是大锅饭、大锅菜。”

有什么特殊待遇么?衣服怎么来的?劳保呢?

宫中三节和圣寿都有赏钱,比工资还要多。

太监是不是都要拿拂尘?

太监拿拂尘这种形象,是戏曲舞台上的形象,现实中没有的,不要被清宫戏骗了哦。

清朝时期的太监是干什么的(清朝太监那些事儿)(3)

第四部分 王府的太监

王府里的太监是什么情况的?

跟宫里差不多,不过只分成自己投来的和宫里赏出来的。具体来源也都一样,有官方净身的,也有自己如何如何的。

王府里的太监地位如何?

王府里太监的地位总体来说是比较高的,在内宅里的地位高于丫环,跟有地位的仆妇基本同地位。

王府的太监都做什么工作?

王府的太监主要就是在关防内工作,也就是所谓内宅。关防外有府员,关防内则都是太监和仆妇、丫环。工作的内容也十分复杂,有身边伺候的,有伴读的,有总理事务的,有看守门院等等。

王府的太监如何分等级呢?

王府的太监,第一等级的是总管,一般有总管太监一名和副总管太监一名;

第二等级是“老辈太监”,是在跟前伺候府中长辈的太监,他们经常是小主人从小到大的“家长”(因为父母很少直接抚养孩子),连小主人都不敢怠慢他们;第三等级是“小太监”,小太监一般是在主人身边伺候的,年纪都小一些,但是比较受宠;同样还属于第三等级的,是“回事太监”,负责主人身边一些重要的接待工作,与小太监一样属于“上差”;第四等级是“苏拉太监”,即是普通的太监,分在各处做事当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