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火气太重怎么降火最快(冬季上火如何快速去火)

冬天天干物燥,加上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吃辛辣刺激食物,抽烟喝酒,上火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似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上火的意思,也能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堆的症状来证明自己上火了: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大便干、牙痛、咽喉痛、口腔溃疡等等。可是您真的了解上火吗?

冬季火气太重怎么降火最快(冬季上火如何快速去火)(1)

什么是“上火”:“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

“上火”的分类: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心、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上火”的治疗

治疗“上火”的方法是“去火”,也有叫“下火”,即中医的清热泻火法,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药物,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调畅情志,少吃辛辣煎炸等容易上火的食品。

冬季火气太重怎么降火最快(冬季上火如何快速去火)(2)

(1)实火:多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牛黄上清片、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2)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阴虚火旺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气虚火旺者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建议就医后使用汤药调理,常用中成药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等。

常用中药方剂

1)常用方剂导赤散、清胃散、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大承气汤、二至丸等。

2)常用滋阴中药天冬、麦冬、玄参、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等。

3)常用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等。

4)常用清热解毒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

冬季火气太重怎么降火最快(冬季上火如何快速去火)(3)

如何预防上火:

(1)保证室内空气湿度。平时要保证室内空气湿度,暖气房、空调屋内可放置一盆清水,或配备加湿器,把房间湿度维持在50%左右;

(2)注意随时补充水分。经常补充人体水分,应常喝温水或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

(3)注意保持饮食平衡。均衡摄入肉、蛋、奶、蔬菜等,控制进食辛辣食物的频率,多吃绿豆芽、豆腐、苦瓜、丝瓜、萝卜、木瓜、南瓜、大白菜等清火蔬菜;平时少吃油炸、烧烤食品,象久菜、包菜、芹菜、笋干等致热蔬菜; 

(4)注意补充清凉水果。如吃点梨、苹果、香蕉、山楂、甘蔗等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少吃荔枝、菠萝、芒果、桔子等“上火”水果,帮助“清火”;

(5)注意保持规律生活。在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减少“上火”的可能性。

冬季火气太重怎么降火最快(冬季上火如何快速去火)(4)

另类上火:

中老年人由于肾精不足,更容易出现“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的症状。这样的患者,往往平时身体下部凉,比如腿脚凉,膝盖凉,而上焦容易热,会经常突然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眼睛赤痛,头疼等问题。如果误认为是实火,过度清热解毒或清热泄火,则可能更伤肾精,病情缠绵不愈。这种“上火”,则需要填补肾精,引火归原。可以用引火汤、镇阴煎甚至封髓丹之类的方剂。曾诊治一女性口腔溃疡患者,50余岁,从年轻时就容易出现口腔溃疡,之前服用去火的药物或食物有效,近几年却效果越来越差,病情反反复复。就诊时症状:口腔疼痛,散在溃疡,有白点,心烦易怒,容易出汗,下肢发凉,膝盖以下更明显,处方以封髓丹加减,药物仅四味:黄柏、砂仁、炙甘草、连翘。患者取药时尚有疑虑:这么简单的方子能治病吗?结果服药1付后疼痛减轻,5付药后基本痊愈。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虚火上炎,有时候确实会引起上焦的真正的热毒,所以,有的时候,用一两剂镇阴煎,或者引火汤、封髓丹,会解除大半的病情,可是,还会残余一点咽喉疼痛或者不适,此时再用一点清热解毒之药,则立竿见影。

医生简介:

冬季火气太重怎么降火最快(冬季上火如何快速去火)(5)

刘传波,男,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现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学组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胃癌等肿瘤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对减轻肿瘤手术、放、化疗后产生的毒副反应有一定经验,对中药外治尤其是在中药治疗术后胃瘫、恶性肠梗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此外对内科肝胆、胃肠、呼吸系统等常见疾病如焦虑失眠、腹胀便秘、咳嗽虚劳亦有疗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