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牵引训练动作(捆绑与牵引技术)

脊柱牵引训练动作(捆绑与牵引技术)(1)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四肢和脊柱。

牵引疗法有皮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以及自身牵引等,临床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肌肉发达的程度和软组织损伤情况的不同,可分别选用。牵引重量以缩短移位程度和患者体质而定,应随时调整,牵引重量不宜太过与不及。牵引力太重,易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造成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牵引力不足,则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

1、 皮肤牵引技术

(一)皮肤牵引技术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使作用力最终达到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与休息的技术,称皮肤牵引。此法对患肢基本无损伤,痛苦少,无穿针感染之危险。由于皮肤本身所承受力量有限,同时皮肤对胶布粘着不持久,故其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操作步骤】

1.准备用具:①宽胶布:长度为骨折线以下肢体长度与扩张板长度两倍之和,宽度为扩张板的长度。②扩张板:为长方形,长度与宽度之比为4:3,宽度应比足中部宽2cm。③其它:牵引绳、重锤等。

2.按肢体粗细和长度,将胶布剪成相应宽度(一般与扩张板长度相一致),并撕成长条,其长度应根据骨折平面而定,即骨折线以下肢体长度与扩张板长度两倍之和。

3.将扩张板粘于胶布中央,但应稍偏内侧2~3cm,并在扩张板中央孔处将胶布钻孔,穿入牵引绳,于板之内侧面打结,防止牵引绳滑脱。

4.防止胶布粘卷,术者将胶布两端按三等分或两等分撕成叉状,其长度为一侧胶布全长的1/3~1/2。

5.在助手协助下,骨突处放置纱布,术者先持胶布较长的一端平整地贴在大腿或小腿外侧,并使扩张板与足底保持两横指的距离,然后将胶布的另一端贴于内侧,注意两端长度相一致,以保证扩张板处于水平位置。

6.用绷带缠绕,将胶布平整地固定于肢体上。勿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7.将肢体置于牵引架上,根据骨折对位要求调整滑车的位置及牵引方向。

8.牵引重量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肌肉发达情况而定,小儿宜轻,成人宜重,但不能超过5kg。

【适应症】

骨折需要持续牵引疗法,但又不需要强力牵引或不适于骨骼牵引、布带牵引的病例。

1.小儿股骨干骨折。

2.小儿轻度关节挛缩症。

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4.肱骨髁上骨折因肿胀严重或有水泡不能即刻复位者。

5.成人股骨干骨折或股骨颈骨折的临时制动。

【禁忌症】

1.皮肤对胶布过敏者。

2.皮肤有损伤或炎症者。

3.肢体有血循环障碍者,如静脉曲张、慢性溃疡、血管硬化及栓塞等。

4.骨折严重错位需要重力牵引方能矫正畸形者。

【注意事项】

1.须及时注意检查牵引重量是否合适,太轻不起作用,过重胶布易滑脱或引起皮肤水泡;

2.注意有无皮炎发生,特别是小儿皮肤柔嫩,对胶布反应较大,若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牵引;

3.注意胶布和绷带是否脱落,滑脱者应及时更换;特别注意检查患肢血运及足趾(指)活动情况,一旦发现血运异常,应及时解除牵引;

4.一旦发现对胶布过敏,应及时停止皮肤牵引,改用其他方法;

5.经常检查足部两侧与皮肤接触的部位,防止压迫性溃疡;

6.腘窝及跟腱处应垫棉垫,切勿悬空。

(二)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操作步骤】

1.准备用具:①宽胶布:长度为骨折线以下肢体长度与扩张板长度两倍之和,宽度为扩张板的长度。②扩张板:为长方形,长度与宽度之比为4:3,宽度应比足中部宽2cm。③其它:牵引绳、重锤等。

2.按肢体粗细和长度,将胶布剪成相应宽度(一般与扩张板长度相一致),并撕成长条,其长度应根据骨折平面而定,即骨折线以下肢体长度与扩张板长度两倍之和。

3.将扩张板粘于胶布中央,但应稍偏内侧2~3cm,并在扩张板中央孔处将胶布钻孔,穿入牵引绳,于板之内侧面打结,防止牵引绳滑脱。

4.防止胶布粘卷,术者将胶布两端按三等分或两等分撕成叉状,其长度为一侧胶布全长的1/3~1/2。

5.在助手协助下,骨突处放置纱布,术者先持胶布较长的一端平整地贴在大腿或小腿外侧,并使扩张板与足底保持两横指的距离,然后将胶布的另一端贴于内侧,注意两端长度相一致,以保证扩张板处于水平位置。

6.用绷带缠绕,将胶布平整地固定于肢体上。勿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7.用同样的方法将两侧肢体垂直悬挂于牵引架上。

8.牵引重量应使患儿臀部悬空,利用自身重量牵引。

【适应症】

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股骨干骨折。

【禁忌症】

1.皮肤对胶布过敏者。

2.皮肤有损伤或炎症者。

【注意事项】

1.将患肢与健肢同时进行牵引;

2.牵引重量两侧应相等,以患儿臀部刚好离开床面为宜,重量太轻牵引无效,重量太重则使患儿倒悬,出现呼吸不畅等不适;

3.密切观察双下肢远端及末梢血运情况,因为牵引时,双下肢高出心脏水平,易发生血液供应不足;

4.加上牵引带缠绕的压迫,容易导致末梢血运循环不良,出现足趾发凉、苍白或麻木、疼痛等。

二、骨牵引

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一)颅骨牵引

【适应症】

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或骨折伴脱位。

【禁忌症】

1.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颅骨骨骼有病变者。

3.颅骨局部需要切开手术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仰卧,头下枕一沙袋,剃光头发,用肥皂及清水洗净,擦干。

2.定位

①方法1:用龙胆紫在头顶正中划一前后矢状线,分头顶为左右两半,再以两侧外耳孔为标记,经头顶划一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使两臂的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该处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②方法2:由两侧眉弓外缘向颅顶画两条平行的矢状线,两线与上述额状线相交的左右两点,为钻孔的位置。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使两臂的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该处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3.消毒与铺巾

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范围约半径约15cm,保护眼睛和耳部,防止进入眼睛和耳朵。用碘伏(对碘伏过敏者用酒精,以下相同)消毒3遍,先在头下铺1无菌巾,其它3块在上面和左右,露出2个进针点,铺洞巾。

4.麻醉

采用局部利多卡因麻醉,用5ml注射器吸3ml利多卡因,在进针点插入,至皮下,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部出现白色皮丘,范围约直径2cm。对侧操作与本侧相同。

5.安装牵引弓

①切口:麻醉后,用尖刀在两点处各作一长约1cm小横切口,深达骨膜,如果有明显出血,用弯钳钳夹,1号线结扎止血。②钻孔:用带安全隔板的钻头在颅骨表面斜向内侧约45°角,以手摇钻钻穿颅骨外板(成人约4mm,儿童为3mm)。注意防止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③装颅骨牵引弓:将牵引弓两钉齿插入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使其牵引弓钉齿固定牢固,缝合切口并用酒精纱布或碘伏纱布覆盖伤口。④安装牵引架和牵引重锤:牵引弓系牵引绳,将带有滑轮的牵引架固定在床头(可以用自由的装置或其他绳子等),将牵引绳通过滑轮,末端系好已经准备好的牵引重锤,抬高床头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加1kg。复位后其维持牵引重量一般为3~4kg;

2.牵引方向:一般为垂直牵引,如果脱位严重,远端向前脱位,可以适当垫高近端,如果远端向后脱位,可以适当垫高头部;

3.为了防止牵引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4.每天在针眼周围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进行消毒,防止针眼感染;

5.每天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有效,防止牵引砣接触地面,牵引弓与床头接触从而丧失牵引效果;

6.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二)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症】

1.适用于难以复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

2.粉碎型肱骨下端骨折;

3.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禁忌症】

1.肘关节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肘关节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肘关节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仰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

2.定位

在尺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一横指处,即为穿针部位,龙胆紫标记。

3.消毒铺巾

常规皮肤消毒(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范围约半径约15cm,用碘伏(对碘伏过敏者用酒精,以下相同)消毒3遍),铺巾(先在肘下铺1块无菌巾,其它3块在肘上和左右,露出2个进针点,铺洞巾)。

4.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采用局部利多卡因麻醉,用5ml注射器吸3ml利多卡因,在进针点插入,至皮下,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部出现白色皮丘,范围约直径2cm。对侧操作与本侧相同)。

5.安装牵引弓

先将克氏针安装到手摇钻,助手将进针点皮肤向上拉紧,将克氏针自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经,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与骨干垂直并与床面平行钻入并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酒精纱布或碘伏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儿童患者可用大号巾钳代替克氏针直接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2.牵引方向应根据骨折线和远端的移位情况而定;

3.必须自内侧向外侧进针,防止损伤尺神经;

4.针眼必须经常消毒,防止感染;

5.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尤其对年龄偏大,体质偏弱,肌肉不发达的患者要防止过度牵引。

(三)股骨下端牵引

【适应症】

1.股骨干骨折;

2.转子间骨折;

3.髋关节脱位;

4.骶髂关节脱位;

5.骨盆骨折向上移位;

6.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禁忌症】

1.膝关节、股骨下端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股骨下端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股骨下端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仰卧位,伤肢置于牵引架上,使膝关节屈曲40°。

2.定位

在内收肌结节上2cm股骨下端前后之中点,即为穿针部位,龙胆紫标记。

3.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方法同上),铺巾(先在股骨下端下面铺1块无菌巾,其他3块在上面和左右,露出2个进针点,铺洞巾)。

4.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同上)。

5.安装牵引弓

先将克氏针安装到手摇钻,助手将进针点皮肤向上拉紧,以克氏针穿入皮肤,直达骨质,针与骨干垂直并与床面平行,徐徐转动手摇钻,当穿过对侧骨皮质时,同样向上拉紧皮肤,以手指压迫针眼处周围皮肤,穿出钢针,使两侧钢针相等,酒精纱布或碘伏纱布覆盖针孔,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1/6~1/8,维持量为3~5kg;

2.穿针时一定要从内向外进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3.穿针的方向应与股骨纵轴成直角,与床面平行,否则钢针两侧负重不平衡,易造成骨折断端成角畸形;

4.针眼必须经常消毒,防止感染;

5.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四)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症】

1.股骨干骨折;

2.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

【禁忌症】

1.膝关节、胫骨近端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胫骨近端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胫骨近端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仰卧位,将患肢置于牵引架上。

2.定位

穿针的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为进针点,龙胆紫标记。

3.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方法同上),铺巾(先在胫骨结节下面铺1块无菌巾,其他3块在上面和左右,露出2个进针点,铺洞巾)。

4.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同上,注意:避开腓总神经)。

5.安装牵引弓

先将克氏针安装到手摇钻,由外侧向内侧进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助手将进针点皮肤向上拉紧,以克氏针穿入皮肤,直达骨质,针与骨干垂直并与床面平行,徐徐转动手摇钻,当穿过对侧骨皮质时,同样向上拉紧皮肤,以手指压迫针眼处周围皮肤,穿出钢针,使两侧钢针相等,酒精纱布或碘伏纱布覆盖针孔,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量3~5kg;

2.如用骨圆针作牵引时,必须用手摇钻穿针,禁用锤击,以免骨质劈裂。如用骨圆针作牵引时,必须用手摇钻穿针,禁用锤击,以免骨质劈裂;

3.穿针的方向应与股骨纵轴成直角,与床面平行,否则钢针两侧负重不平衡,易造成骨折断端成角畸形;

4.针眼必须经常消毒,防止感染;

5.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五)跟骨牵引

【适应症】

1.胫骨髁部骨折;

2.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3.踝部粉碎性骨折;

4.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

5.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禁忌症】

1.跟骨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跟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跟骨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仰卧位,将伤肢置于牵引架上,小腿远端垫一沙袋使足跟抬高,助手一手握住前足,一手握住小腿下段,维持踝关节中立位。

2.定位

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为穿针部位;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长的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处。以龙胆紫标记。

3.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方法同上),铺巾(先在足跟下面铺1块无菌巾,其他2块在踝关节上方及左右,露出两个进针点,铺洞巾)。

4.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方法同上)。

5.安装牵引弓

以手摇钻将骨圆针自内侧钻入,直达骨质。注意穿针的方向,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正常生理弧度。在此角度上与床面平行,徐徐转动手摇钻,当穿过对侧骨皮质时,同样向上拉紧皮肤,以手指压迫针眼处周围皮肤,穿出钢针,使两侧钢针相等,酒精纱布或碘伏纱布覆盖针孔,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为3~5kg;

2.跟骨牵引成人最好用骨圆针,骨圆针较克氏针稳妥,不易拉豁骨质;

3.针眼必须经常消毒,防止感染;

4.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六)尺桡骨远端牵引

【适应症】

适用于开放性或皮肤条件差的前臂骨折及肘部损伤或疾病。

【禁忌症】

1.尺桡骨远端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尺桡骨远端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尺桡骨远端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仰卧位,屈肘90度,前臂垂直,远端朝上。

2.定位

桡骨茎突上1.5~2厘米处与桡骨前后中点相交处,龙胆紫标记。

3.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方法同上),铺巾(先在尺桡骨远端下面铺1块无菌巾,其他3块在上面和左右,露出2个进针点,铺洞巾)。

4.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5.安装牵引弓

在上臂部加一布带向下作对抗牵引。将克氏针自外向内刺入直达骨骼,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为2~4kg;

2.针眼必须经常消毒,防止感染;

3.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七)掌骨牵引

【适应症】

1.开放性或皮肤条件差的前臂骨折及肘部损伤或疾病;

2.桡骨下端骨折;

3.腕关节疾病。

【禁忌症】

1.2-4掌骨干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2-4掌骨干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2-4掌骨干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仰卧位,屈肘90度,前臂垂直,远端朝上。

2.定位

横贯2-3或2-4掌骨干中下1/3,龙胆紫标记。

3.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方法同上),铺巾(先在手背下面铺1块无菌巾,其他3块在掌上和左右,露出2个进针点,铺洞巾)。

4.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5.安装牵引弓

在上臂部加一布带向下作对抗牵引。将克氏针自外向内垂直钻入直达骨骼,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横贯2-3或2-4掌骨,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为2~4kg;

2.针眼必须经常消毒,防止感染;

3.对于骨折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八)拇指指骨牵引

【适应症】

1.第一掌、指骨不稳定骨折;

2.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禁忌症】

1.拇指指骨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拇指指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拇指指骨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各手指置于对掌功能位。

2.定位

指甲根部横线与末节指骨侧方前后中线相交处。

3.安装牵引弓

将克氏针自外向内垂直钻入直达骨骼,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横贯拇指指骨,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用管型石膏将腕,指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然后用一"u"型铁架的两脚固定于拇指石膏的两侧,以橡皮圈连接牵引弓及u型架顶端凹陷处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利用橡皮圈维持牵引力;

2.针眼必须经常消毒,防止感染;

3.对于骨折要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调整重量,骨折有重叠则增加重量,骨折分离则减轻重量。

(九)2-4掌指骨牵引

【适应症】

适用于第2-4掌指骨不稳定骨折。

【禁忌症】

1.2-4掌指骨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2-4掌指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

3.2-4掌指骨需要切开复位者。

【操作方法】

1.体位

依骨折部及类型而定。

2.定位

指甲根部横线与末节指骨侧方前后中线相交处。

3.安装牵引弓

将克氏针自外向内垂直钻入直达骨骼,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横贯指骨,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处。管型石膏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t板及铁丝钩置于石膏掌侧,石膏凝固后,将板弯成适当形状,伤指置于板上,然后用橡皮圈连接牵引弓及铁丝钩进行牵引,为了减少摩察力,可在皮圈与石膏之间放一鐣木。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利用橡皮圈维持牵引力;

2.牵引装置安置完毕后将牵引针两端多余部分剪去,并套上小瓶,以防止针尖的损害;

3.注意牵引针两侧有无阻挡,如有阻挡应及时调整,以免减低牵引力;

4.经常检查针眼处有无感染,为防止感染,隔日向针孔处滴75%酒精2~3滴。如感染明显又无法控制,应将其拔出,并根据病情采用他法;

5.注意牵引针有无滑动或将皮肤拉豁。此种情况多见于克氏针,应及时调整牵引弓或重新更换;

6.注意肢体有无压迫性溃疡;

7.鼓励患者及时练习肌肉运动和指(趾)功能锻炼;

8.每天测量肢体长度与健侧比较。在牵引最初数日,应及时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便及时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如对位不良,应相应调节牵引方向或重量。牵引重量应一次加到适当最大量,以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如系关节挛缩可逐渐增加重量,但应注意肢体运动情况及有无血液循环障碍。

三、布托牵引

系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各种兜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兜托和重量进行牵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颌枕带牵引

【适应症】

1.无截瘫的颈椎骨折脱位;

2.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等。

【禁忌症】

主要包括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发生于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颈椎邻近有血管损害性疾病;颈椎活动有禁忌的疾病,如:颈椎严重的失稳,颈椎椎体骨折;颈脊髓压迫症及脊髓型颈椎病;有尖锐的骨刺且其尖端指向椎动脉及脊髓者应禁用颈椎牵引;颈椎突出的椎间盘破碎;牵引治疗后症状(特别是疼痛症状)易加重的疾病,如:颈部肌肉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严重的骨质疏松;严重的心、肺、肝、肾和脑部疾患者;有高血压、低血压、久病体虚、孕妇、严重神经官能症患者,以及有明显骨质疏松者应慎用颈椎牵引;椎体间有骨桥形成者亦最好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目前使用的颌枕带一般为工厂加工成品,分为大、中、小号。也可自制,用两条布带按适当角度缝在一起,长端托住下颌,短端牵引枕后,两带之间再以横带固定,以防牵引带滑脱,布带两端以金属横梁撑开提起,并系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重量砝码,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牵引重量为3~5kg。牵引重量不宜过大,否则影响张口进食,压迫产生溃疡,甚至滑脱至下颌部压迫颈部血管及气管,引起缺血窒息。

(二)骨盆悬吊牵引

【适应症】

1.耻骨联合分离;

2.骨盆环骨折分离;

3.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

4.骶髂关节分离等。

【禁忌症】

孕妇禁用、有出血性倾向、恶性肿瘤、严重高血压、皮肤损伤患者慎用。

【操作方法】

布兜以长方形厚布制成,其两端各穿一木棍。患者仰卧位,用布兜托住骨盆,以牵引绳分别系住横棍之两端,通过滑轮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以能使臀部稍离开床面即可。一侧牵引重量为3~5kg。

(三)骨盆牵引带牵引

【适应症】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椎间孔狭窄引起的神经根受压;

3.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禁忌症】

孕妇禁用、腰椎不稳、脊髓疾病、腰椎结核、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椎弓断裂、重度骨质疏松、牵引区骨折、有出血性倾向、恶性肿瘤、严重高血压、皮肤损伤患者慎用。

【操作方法】

用两条牵引带,一条骨盆带固定骨盆,一条固定胸部,并系缚在床头上,再以两根牵引绳分别系于骨盆牵引带两侧扣眼,通过床尾滑轮进行牵引。也可以将两侧的牵引带连接到电动牵引床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一侧牵引重量为5~15kg;

2.牵引重量不宜过大,牵引后症状加重可能是牵引过大;

3.牵引后反而出现神经根症状加重者,不能再进行牵引;

4.小关节紊乱者,牵引次数不能太长,症状缓解后不需再牵引;

5.腰椎不稳者禁忌牵引。

(四)悬吊过伸牵引法

【适应症】

适应于屈曲型压缩骨折,其中柱完整,属于稳定性损伤,但可有一定程度的脊椎畸形,以后有可能引起慢性腰背痛。

【禁忌症】

脊髓疾病、腰椎结核、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椎弓断裂、重度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倾向等。

【操作方法】

1.麻醉

复位前1小时服用适量的镇静剂与镇痛剂(吗啡等药),必要时可在骨折周围组织(棘突,椎板周围的肌肉组织)内注射0.5%Procaine浸润麻醉,以减轻患者疼痛,以及减轻肌肉痉挛。

2.牵引

患者俯卧床上,以吊带向上牵引两下肢,至腹部离开床面为止,必要时术者可在背部骨折处轻轻加压,加重其过伸体位,使骨折复位。

【注意事项】

1.经X线摄片证实已复位以后,即可改为仰卧位,但需保持过伸;

2.腰椎压缩骨折不稳定患者禁止牵引;

3.牵引时间不宜过长,要及时拍片复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