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的独居自白(离乡背井的单身狗)

点击上方江南晚报订阅

锡城热点新闻即时推送

上海大学生的独居自白(离乡背井的单身狗)(1)

网络图

继“空巢老人”之后,“空巢青年”一词逐渐流行起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空巢青年”多是大学毕业,留在大城市,与父母亲人分居,离乡背井,独自打拼。

有人这样形容“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水果一次只买三四个,买多了怕吃不了的尴尬;下班回到空荡荡的家,心中泛起的一丝失落;因家里没人只好将快递寄到单位的无奈;没叫外卖的夜晚突然响起敲门声的惊讶。更有文艺的网友将这种状态总结为“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无锡“空巢青年”生活状态如何?昨天,晚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一个人生活最能锻炼自己

2017年4月10日,何炎奇距离毕业已经过去10个月。90后也开始加入“空巢青年”的大军。虽然从小生活就比较宽裕,但是父亲依旧告诉他,他长大了,该学会自己生存。于是小何选择了离开无锡,一个人闯荡。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被外派去做一名私人健身教练。因为新店开业,公司对业务要求很高,所以每天都要向客户介绍产品,指导会员锻炼。高压的工作强度背后,三餐不正常成了小何生活的常态,一天两天还好,时间久了,他的胃越来越不好,他决定重新找工作。“一个人最能锻炼自己”,小何开始了到处面试的日子,每次航空公司发布招聘信息,他都会准备好个人简历去不同的城市面试,飞机、火车,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北上广深。终于经过层层筛选,他被东方航空公司录取了。紧接着就是三个月的乘务员培训,各种应急设备、航行知识、英语考核,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学生时代。然后就开始了到处飞的日子,节假日是最忙的,无缘陪伴家人的他很是遗憾。

闲暇时,小何喜欢一个人旅游。厦门、青岛、秦皇岛,每去一个地方都是一次成长。他悄悄地说,其实也很羡慕别人能结伴出游,跟喜欢的人一起欣赏外面的世界,但是自己不喜欢被束缚,向往自由。只希望在未来,如果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时,也会永远怀念作为“空巢青年”时奋斗的自己。

一个人的生活总有些孤单

在异国读研的李悦超,今年开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奶茶店。“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想一些有的没的”,这是他在韩国的第三年,因为舍友毕业回国,所以开始过起了“空巢青年”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总有些孤单,为了丰富生活,他开了奶茶店。

开始的时候确实挺难,什么都不会,弄店铺、装修、器材、配方,这些都要靠自己来做,他常常忙到深夜,第二天又爬起来继续做。后来慢慢摸索,逐步开始有了进展。“有时候,选择一个人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小李怕自己会产生依赖感,导致主观意愿被一些客观因素改变,从而改变事情的处理方式。当一个人去面对问题时,只有硬着头皮去解决,没有借口、没有解释,不遗余力地去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对于别人笑称他为“空巢青年”,他表示:“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空巢老人是因为年纪大了,子女不在身边而造成的。如果放在孩子身上,叫做留守儿童。小李说,“空巢青年”只是年轻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他们渴望独立,渴望一种自由的生活、自我的生活。这个决定没有正面或者反面。人是群居动物,但也有独居的,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打拼十多年

88年的小冯已经在无锡打拼了十年。2007年9月份,她只身一人来到无锡上大学。小冯有个弟弟,她说,为了给弟弟做榜样,所以一直都很独立。那时开学,好多同学有家长送,她是一个人来的。上学期间,寒暑假她就开始打工做兼职。小冯曾有一份实习工作——二手房销售,还没毕业时她就做到了业绩第一,那时候的她,花50元买了一辆小破自行车,每天骑着上下班。

因为工作,小冯也去过浙江,“整个厂里一到晚上只剩下我,总让我觉得自己是看大门的”,她这样形容在那里的生活。想要回无锡时,恰巧天气转凉,没有被子盖,其实也可以买被子,但总觉得马上就要走了坚持几天就可以了,结果每天都是被冻醒,后来还是老板娘看到她只有一条床单,给她带来了家里的床垫和一床被子。“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哇!好幸福啊!有被子盖”。

在我们的想象里,一个人的日子本就孤单,如果生病了,那真是雪上加霜,但是小冯却在努力把日子过得鲜活。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日子身体特别不好,小冯只能做内勤,干些打杂的活。那时候,她一直没告诉父母生病的事,大半年没回家,没打电话,只是因为声音特别虚弱,怕父母担心,就基本跟父母断了联系。那时候,体力只能支撑两到四个小时,但是如果不上班就没钱看病,所以还是坚持每天上班,身体快好了,才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

十多年来,虽然一个人,但是小冯依旧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现在就做三样事情,工作、开店、救助流浪猫狗”,过了十多年“空巢青年”的生活,小冯准备把父母接来无锡。

专家建议

多参加社交活动

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心理学专家王君柏指出,“空巢青年”这个群体远离故乡在大城市打拼,未婚单身没有家庭生活,独居让他们缺乏感情寄托。虽然同为“空巢”,但与老年人在子女离开后的被动式“空巢”不同,“空巢青年”更多是自主性选择。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去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展。比如北京,它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创业中心,资源积聚,很多人认为在这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待遇水平。

“年轻人可在工作之余多参与社区活动,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王君柏说,现在很多社区都组织社区建设,年轻人多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归属感。王君柏认为,现在很多人也是手机、电脑一族,其实在互联网上也可以建立和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圈子,也可以和同在一座城市的校友多交流联系。

(晚报记者 晓城、见习记者 张颖)

链接

全国“空巢青年”达2000万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生活上的“巢空”,也带来精神上的空虚和迷茫。有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5800万的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达到2000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