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1)

清 朱耷 孤禽图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zhū d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垔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2)

清 朱耷 枯木来禽图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3)

清 朱耷 游鱼

朱耷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4)

清 朱耷 鹅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5)

清 朱耷 双雁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的画非常简单,常常只有一两笔,勾出一条鱼、一只鸟,姿态十分奇怪。他的画面,空白很多,用墨的方法有点像徐渭。

他画的鱼、鸟,常常使人觉得有人的表情,好像孤独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6)

清 朱耷 花鸟山水册

因为明朝灭亡,八大山人一直很不快乐。

他有时哭,有时笑,在街上像疯子一样地唱歌。

八大山人的画,达到了中国水墨画“简单”的极致。无论多复杂的造型,他只用一两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生动地表现出来。画这种画很困难,事先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观察事物,然后用很快的笔法勾勒下来。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7)

清 朱耷 花鸟山水册

他画鱼在水中游动,也画河中或岸上的鸭子,都很生动有趣。

有时候,画家会把自己的表情、姿态和心理上的感受,不知不觉地画在对象的身上。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8)

清 朱耷 荷凫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的画就是圾明显的例子。

我们只要一看他的画,就可以感觉到这个画家的孤独、悲愤、狂傲的心情。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9)

清 朱耷 花鸟山水册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10)

清 朱耷 墨荷图 安徽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一只眼(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11)

清 朱耷竹石双雏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