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

25年前台海那场危机,对于三军来说都是一次大考验,考验的不仅是意志更是装备先进程度。毕竟信息化时代战争已经打响,90年代初海湾战争就已经给出了结论,光靠数量没有体系及质量优质完全就是一边倒。要知道当年中东小强伊拉克实力不可谓不强,有了石油做保障坐拥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到头来连美军都没见面就在空袭中被打的七零八落。更是在接下来100多个小时地面战中,表面看似强大的武装力量被摧毁殆尽,美军以200多人牺牲为代价直接开启战俘收容模式。

回顾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装备水平,排除战略核力量常规装备相比我们全面占优,经历过两伊大战有百万相对有经验大军,装备5600多辆主战坦克、7500多辆装甲车、3800多门各型火炮,以及770架先进战斗机和法国设计防空系统。这里面包含的T-72主战坦克,“霍克”、“罗兰特”防空导弹,米格-23\25\29、幻影F1战斗机等,都是超越同期我军装备水平。以F-117“夜鹰”隐形战斗机开道、“战斧”巡航导弹精确点名,用武装到牙齿形容的伊军,在美国强大信息化、电子干扰,以及远程作战能力下毫无作为、即刻间土崩瓦解。光挨打又找不到对手,所有核心目标都成了攻击靶子,在几十天的空袭下甚至引以为傲的空军都集体去伊朗避难。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1)

F-117A“夜鹰”攻击机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2)

“战斧”式巡航导弹

这场战争跟大众观察者想象中的场景完全不同,大家都意识到战争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原来还可以这么打。对此我们的感受就是“看得战战兢兢、汗流浃背”,然后大家把目光移到4年后的台海,刀光剑影下双方差距比海湾战争还大,总结下来最大差距同样来自空中而非“海上”。

1996年台海危机,当时要应付的对手包括整个对岸三军,以及美国远道而来的双航母编队。夺岛登陆无非制空权及制海权的获得,由于海峡不大距离不远实际上比拼的还是制空,此时和对岸空军相比在先进行战机数量及质量上我们还稍逊一筹。对岸装备大量F-5、F-104战斗机,还有50多架能够发射中距弹的IDF战斗机,IDF以及配套“天剑二号”中距弹都能自产,对于战时消耗作战当然有更大优势。另外还装备了E-2T预警机,这种空中力量倍增器的应用,可以实现战场空情的单向透明,使己方战机、防空火力等能发挥更大作用。

在E-2预警机加持下,射程达60公里的“天剑二号”在IDF携带下,其实可以在安全区域点名式攻击。这种不对等作战手段才可怕,更何况这才是整个危机期间一部分空中实力,以体系对抗而言海上还有舰载“标准-1”防空导弹(射程40公里)。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3)

IDF战斗机发射天剑二号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4)

E-2T预警机

反观当时的海空军,只有区区24架初步形成战斗力苏-27战斗机,以及刚交付使用的55架歼-8II战斗机。苏-27能够发射中距弹,歼-8II虽然号称二代半但此时只有理论上的中距空战能力,因为配套原装进口的“阿斯派德”空空导弹只有20枚,国产中距弹还遥遥无期。真正的主力是近距格斗专用歼-7战斗机,甚至为了应付战时消耗还大量启封歼-6,如果只是和对岸空军争制空的话以数量优势还能惨胜,但问题是周边还有两个航母战斗群。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5)

歼-8II发射PL-8导弹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6)

苏-27战斗机

美国双航母编队最强劲的实力就是舰载机,这也是获得制空权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当时包括“独立”号、“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抵近。两个航母作战群舰载机总数接近200架,包括了F-14“雄猫”战斗机、F-18“大黄蜂”战斗机、E-2C“鹰眼”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以及各类反潜、搜求直升机等。特别是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早就给我们上过一课,1994年黄海对峙阶段就曾在周边空域大量撒播假信号,使我军雷达屏幕上出现200多架战机信号,妥妥的电子战欺骗手段防不胜防。

以美国兰德公司撰写的报告显示,在当年台海最为核心的制空权争夺中,美国只需要7天时间就可以消灭我方50%参战空中力量。对应美方只需要出动0.8个联队约57架舰载机,以E-2C舰载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加持,再以F-14“雄猫”、F/A-18“大黄蜂”为主力制空对决,这种体系及质量优势是碾压性的。甚至如果时间放宽,美军在21天内以0.3个联队约22架战斗机,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7)

当时美航母舰载机标配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8)

F-14和F-18舰载机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9)

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我们以1994年黄海对峙时两方主力空中缠斗为例,海军航空兵首批出动两架歼-7战斗机,给被困近70小时091核潜艇解围,虽然就在家门口但腿短带来滞空时间严重不足。不得不撤离之后再次出动两架歼-8II及苏-27战斗机,这可是当时我们最先进的战斗机,美军则起飞两架F-14“雄猫”舰载机拦截。实际歼-8II高空高速特性注定只能直来直往,真正的近身缠斗由苏-27承担,双方纠缠多时按文学作品描术中方飞行员舍命近距拼刺刀,对方被震慑之后收工撤离。但实际以美方视角来看,对091型核潜艇近70个小时的模拟反潜,并进行了7次模拟攻击已经完成信号、情报收集任务,主动撤离并不代表实力不足反而是游刃有余。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10)

歼-7战F-14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11)

F-14“雄猫”战斗机

其实以海空军当时实力而论双方差距巨大,想要获得局部有限制空权都困难,当年战术指标只能采用无奈的数量优势。在数量有限的苏-27以及可以发射中距弹歼-8II掩护下,以歼-6、歼-7等大机群消耗对手视距外导弹,然后抵近接敌进行格斗求胜。这种方式针对规模较小的对岸空军可能勉强足够,但是两艘航母上代差严重的舰载机加入之后,可能真正成了空中标靶无还手之力。

空中劣势明显,至于当年也没有专瞄航母的东风快递,反舰都只能用亚音速的“海鹰、鹰击”系列。载弹平台是大量落伍的051型驱逐舰、053型护卫舰,还有空中数量更少的轰-6D,这些平台在对方空中优势下连接近的可能都没有,当年差距完全来空中而且是视距外作战能力。

十月的台海局势(双方最大的差距来自空中而不是海上)(12)

轰-6D轰炸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