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

衣身基本纸祥的凸点射线与省移

衣身基本纸样的明显凸点是胸凸和肩胛凸。胸凸比肩胛凸突出而确定,因此在应用设计中,胸凸要比肩胛凸应用范围广而复杂。

一、胸凸全省与全省分解

胸凸全省是指包括乳凸、前胸腰差和胸部设计量的总和。全省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胸部余缺处理的最大极限。胸省的设计,是通过胸凸射线的选择完成的。

1,胸凸射线 传统胸省的选择,不外乎有五种,即腰省、肋省、袖窿省、肩省和领口省,这些省无论怎样改变位置,省的指向都是乳点(图示)。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1)

传统的五种胸凸省缝

设计这些省的方法无须考虑。如果按照凸点结构线的作用范围,只要省尖的指向固定,可以引出无数条结构线,换言之,对准乳点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作省,这样胸省的选择就不是五个了。准确地说胸省的设计可以选择无数次。这就是所谓的胸凸射线(图示)。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2)

胸省射线

2.全省的分解与转移方法

胸部余缺处理的极限,就是把全省用尽,我们把这种设计叫贴身设计。然而服装造型并不都是贴身的,服装结构应适应人们的生活环境、活动范围和审美习惯等多方面的要求。就胸省而言,也应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所以在胸省的用量中往往只用全省的一部分,尽管采用全省的贴身设计,也习惯于分解使用,这样能使造型更加丰满适体。因此,就出现了全省的部分转移和全省分解转移的设计方法。

全省的部分转移,是使全省的部分省量转移至全省位置以外的任何位置,剩余的部分含在腰围线中成为放松量。这意味着转移出去的省量越接近全省量,也就越接近贴身设计,相反也就越宽松。可见设计者所途择的省量,实际是对服装造型合身程度的理解。这里为了方便设计者掌握更明确的范围界线,部分省量转移,以前片原弯曲的腰线移成水平线为准。

下面用两个部分省转移的设计实例加以说明:

例1:侧颈省设计。图示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3)

侧颈省设计

的生产图表明,从侧颈点至 B . P 点设一省,在结构上理解为部分省。

纸样设计,使前身的乳点和侧颈点连线为省缝。利用前上身基本纸样,在侧颈点作记号并以此为界,复描前半部分,固定 B . P 点,转动纸样使原弯曲的腰线移成水平线。移完后以侧颈点为界的另外部分复描下来,最后把侧颈点张开的省量与乳点连接,就完成了侧颈省的纸样设计。从图示中侧颈省转移的过程看,腰线移平后,全省在腰线中还保留一部分,成为腰部的放松量。

用剪纸切移的方法使这种关系显得更简单、更易理解。把前上身基本纸样复制到薄纸上剪下,将全省量剪掉;然后,从侧颈点对准乳点切开(胸点稍连),合并部分全省,使腰线呈水平状为止。任何一种部分省转移都可用此方法去理解。

例2:肋省设计。根据图示中生产图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4)

肋省设计

所示,在肋线上适当的位置上确定省位,并与 B . P 点相连。固定 B . P 点,将腰线平移,描绘出部分省移到设定肋线上的纸样,完成肋省设计。根据这样方法,对于部分省设计可以作无数次选择。

当我们选择贴身设计的时候,需要完成全省的余缺处理,但是根据理想立体造型原则,如果全省的处理都集中至一个地方,虽然在使用量上是相同的,但造型效果生硬死板、使穿者和观者都有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就需要全省的分解转移,而且在作用乳点的基础上,分解作省的部位越多,其造型和实体越接近,这种设计往住利用全省转移成若千小褶的效果处理。

最简单的全省分解转移,是把全省分解成两个省,并转移至其它部位。全省也可以选择多次分解设计,从理论上讲,只要单位省的总和不超过全省,都是合理的结构。由此可见,全省的分解转移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应用范围。这里以最简单的全省分解转移方法举例说明,读者可依此举一反三灵活设计。

例:公主线结构设计。公主线设计往往是通过乳点上下连成断线,如图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5)

公主线设计

所示。如何判断部分省和全省呢?按照常规,凡是作贴身设计使用全省的,大多要分解使用,已达到造型的丰满、合体。因此,全省的使用通常是作用 B .P点引出两条结构线或省缝,部分省只有一条省缝。公主线从完成的服装看似乎只是一条线,但只要观察一下它的纸徉就会发现,公主线只不过是两个省的组合,这也说明公主线结构是贴身结构的专利。它不适用于宽松的服装造型。其纸样设计方法和部分省移方法相同,即把部分省移到肩部,使腰线呈水平状,同时把剩余在腰上的省量复原。

不过公主线的全省分解,有一部分恰好在全省的相同位置,故此不用转移。甚至凡是包括腰省的断缝结构,全省分解时根本不需要移省,只要把设定的断缝剪开,全省量剪掉,就完成了纸样(图4—6)。当然在省还没有形成断缝时,还是要移省的。如果分解的省都不与全省的位置相同,当构成断缝时,也只移省一次(如果没有形成断缝,当分解的省必须分解)。

例2:肩胸结构设计。将全省分别移到肩部和前中线上,完成后的纸样腰线呈上弧状。全省分解可以分两次转移,一次是腰线平移使部分省移到前中线上;二次是在第一次移动后的纸样基础上,把剩余的省全部合并,使其移到设定的肩线上。同时,也可一次全省转移,因为这种结构已构成断缝,其结果完全相同(图示)。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6)

肩胸结构设计

总之,不论是选择省移的位置,还是部分省转移、全省分解,其作用点都不能脱离 B . P 点(只有全省的一部分有脱离 B . P 点的机会和可能,即乳凸量以外的量),因为胸乳点在所有基本纸样的凸点中最为确定,特别是为胸部造型设计的省或断缝更是如此,一般握在 B . P 点以外4cm之内。

二、肩胛凸射线与省移

掌握了胸凸线与省移原理,凡纸样设计中的凸点设计,都可利用射线选择和省移的方法。

肩胛凸相对胸凸在外形上是比较模糊的,但同臀凸和腹凸相比还是较明确的,因此省的指向和结构线的作用范围是比较确定的(图示)。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7)

肩胛凸射线

在方法上与胸凸省移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肩胛省的使用量很少(1.5cm),不存在全省和部分省的分解,省量的选择往往也是一次性的。不过有时在一种比较严格的造型中,只用肩胛省的大部分,剩余的成为容量,使造型更加丰满自然。

问1,领胛省设计。使用后上身基本纸样,在后领口上按生产图所示确定省位,连接肩胛点,然后固定肩胛点,移动纸样使原来的肩胛省合并,转移到领口,最后修顺肩线完成领胛省(图示)。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8)

领胛省射线

在设计肩背较理想的造型中,实际转移肩胛省的时候,并不是把后肩线与前肩线的差量(1.5cm)全部转移出去,而转移它的三分之二( lcm )剩余的前后肩之差(0.5cm),再通过归拔处理消耗掉,使其吻合。从这种意义上说,该处理方法也是省的分解使用,因为归拔处理实际也是余缺处理的一种物理方法(利用布料的缩性),但在表面不宜发现。

例2肩育克线设计。我们看到有很多设计者,无论设计哪种服装,在肩背部习惯地随便画出一条线。其实肩育克线的设计这有一定功能要求的,贴身和宽松对肩育克线的选择大不相同。一般贴身的肩育克线设计,都与肩胛骨有关,因此,肩育克线通常基于肩胛省尖设计,作肩胛凸的余缺处理。在肩胛省尖以下 lcm 作水平分割线、固定肩胛点与分割线的交点,移动纸样,使省量转移到分割线上,然后分别修顺肩线和育克线使其成为断缝结构。肩胛省的用量也可以分解成断缝用三分之二,肩线容量用三分之一的理想结构(图示)

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衣身基本纸样的凸点射线与省移)(9)

肩育克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