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全球排名(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倒闭了)

IEA(国际能源机构)在今年发布的“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2300万辆,届时电动车辆将超过1.3亿辆(不包括两轮/三轮车)。


电池行业全球排名(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倒闭了)(1)

(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报告)

电动汽车正在快速扩张,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元素之一,势必会迎来高速发展。但近日,一家全球排名第四位的电池巨头企业却倒闭了。

从被收购到破产,只用4年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下称沃特玛)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通信基站后备电源、风光储能及家庭储能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


电池行业全球排名(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倒闭了)(2)

(图源: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官网)

据其官网介绍,2017年1月,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权威统计,沃特玛位居2016中国动力电池前三强。

2017年10月,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2017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最新数据,沃特玛位列全球第四,国内第二。

就是这样一家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在2016年后的命运堪称跌宕起伏。

2016年,沃特玛被坚瑞消防以52亿元、溢价近5倍收购,坚瑞消防由此改名为坚瑞沃能,进军新能源领域。

2017年一季度,沃特玛为坚瑞沃能带来高达1681倍的净利增长。

2017年下半年,沃特玛爆发债务危机。

2018年,沃特玛投资的多个子公司股权陆续被冻结。

2019年11月13日,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发布公告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沃特玛破产清算一案。

成也专利,败也专利

沃特玛在2016年前取得的所有成绩,均得益于其对专利的重视和布局。

据沃特玛官网显示,截至2018年1月,沃特玛拥有专利2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98项,国际专利42项,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11年4月,沃特玛成为“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发起组长单位,2011年11月,入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力50强”企业。

除此之外,据企查查显示,沃特玛还拥有18件商标,以及5项著作权,可见,沃特玛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可圈可点。

转折点发生在沃特玛在2016年被坚瑞沃能收购之后。

笔者通过企查查检索发现,沃特玛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但在2018年急剧下滑。商标注册申请呈现同样趋势,注册申请数据止于2016年。从数据来看,沃特玛似乎在2016年之后停止对商标的维护,在2017年之后停止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

电池行业全球排名(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倒闭了)(3)

电池行业全球排名(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倒闭了)(4)


(数据源:企查查)

与此同时,沃特玛没有把准市场脉搏,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沃特玛做磷酸铁锂电池起家,截止2013年底,沃特玛动力电池在国内25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中的市场份额一度飙升至26.6%。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们逐渐在续航能力上摩拳擦掌,以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著称的三元电池迅速席卷市场,而在这部分产品上,沃特玛是比较缺失的,导致其市场份额快速萎缩。

更有业内人士直接指出,沃特玛的衰落和公司不重视核心技术,只想通过产业联盟,赢得一时订单的做法有直接关系,这直接导致公司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内忧外患”下,沃特玛们怎么生存?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出现阶段性下挫,但长远来看,巨大的市场机会也将如期而至。

同时,特斯拉、吉利、宝马、奔驰、大众,以及威马、蔚来等车企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电池生产线规划或者投资布局,甚至部分车企已经提出了固态电池具体的量产时间表,这将进一步压缩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

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11批)》,列入目录的搭载外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首次在中国获得补贴。


电池行业全球排名(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倒闭了)(5)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11批)》)

这意味着,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正式向外资开放。

“内忧外患”下,动力电池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有200余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工信部目录;到2017年只剩下90余家;截至今年上半年,真正实现装机量的企业只有40家左右。有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将降至20余家,淘汰9成以上。

沃特玛不幸成为被淘汰的一员,行业洗牌在未来只会愈演愈烈。笔者注意到,根据知产宝数据显示,近几年,关于“动力电池”的裁判文书明显增多。


电池行业全球排名(全球排名第四的电池巨头企业倒闭了)(6)


(图源:知产宝)

大浪淘沙下,能够留下的企业一定具有创新技术与核心竞争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