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

罗翔老师解答了先救女朋友还是先救妈的问题,但是另一个足以与之相媲美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还没有解决。闲来无事,今天就来带大家探讨一下这个千古难题,相信在你在看完后,会对这个问题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

先救谁?

以防有人不怎么关注罗翔老师,或者不怎么了解法律,先把「先救谁」的问题解答一下。从法律要求来看,我们对父母有保护义务,对女朋友则没有(只有道德上的义务)。所以,你要是不救妈,出事了,你就得进去待两年;而你不救女朋友,出事了,就算全世界都骂你,你也不承担法律责任。由此,先救谁,相信各有见解。

没有证据,只有论证的答案

其实解答「先救谁」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目的,即对比出「先有谁」这个问题在解惑方面遭遇的困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前者是一个伴随社会进步,永远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变化);而后者却是一个停留在古老进化过程中的历史真相问题。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2)

假如历史是一个黑箱子,那我们“滥用”一下「薛定谔的猫」这个理论会发现,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非得穿越时空,亲眼看见到底是「鸡下了蛋」,还是「蛋孵出了鸡」。由此,这个「先有谁」的问题,是只有论证,没有绝对可靠的证据的。因为,无论我们的答案多有说服力,倾听者都可以这样回答:我还是不相信,你又没有亲眼见过!

说这一点,是希望朋友们能够开放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化身“杠精”,毕竟咱们是要开开心心地学习不是吗?

孔明先生:先有鸡

先来看看古人怎么说的。

相传诸葛亮来到东吴,和周瑜商讨御曹大计。众所周知,周瑜看诸葛亮是不顺眼的,一直想给诸葛亮小鞋穿。有一次,他就拿“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千古疑题来刁难诸葛亮。我们的蜀国智囊团第一人也不犯怵,云淡风轻道:鸡蛋鸡蛋,鸡在前,蛋在后,自然是先有鸡

我们细细分析孔明先生的说辞,会发现他其实是在表达这么一个意思:在古人的认知里面,先有“鸡”的概念,然后才会把“鸡”下的蛋叫“鸡蛋”。

故鸡先出现。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3)

于谦:俺也一样

孔明先生的解答,于谦应该是苟同的。在相声《老师来了》中,郭德纲扮演学生问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于谦扮演老师答:先有鸡。郭德纲继而问道:那世上第一只鸡怎么来的?于谦答道:生活所迫!

于是,我们可以结合孔明先生和于谦的答案,想象这样一个故事。在很早以前,因为生产资料的落后,老祖宗总是饿肚子。于是,他们就从林子里面抓了一些「走鸟」回来吃,吃完后觉得味道还可以,就长期以此为食。但一直这么抓效率过低,老祖宗就想着把他们养着吃。而为了区别和其他野生鸟的不同,老祖宗就叫这种「走鸟」为鸡。

这个故事里,结论当然是先有鸡。但是我们会发现两个逻辑漏洞。

一:这个鸡到底是不是第一只鸡;

二:这个鸡到底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鸡。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4)

第一个漏洞。当老祖宗开始饲养第一只「走鸟」的时候,他是否意识到这是一只“鸡”?大概率他/她是意识不到的。所以这第一只被饲养的「走鸟」只是「走鸟」,而不是鸡。如果它不是鸡,那它一定是在被饲养过程中,慢慢被叫做鸡的。有人会说,那也有可能在饲养之前,这个物种就已经被叫做鸡了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它足以反向证明,这个鸡它不一定是第一只鸡。既然大概率不是,那么先有鸡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第二个漏洞。古人饲养鸡的历史非常漫长,光我国可考证的就能追溯到石器时代。也就是说,鸡可能已经进化过很多次。也许以前的鸡还具备鸟的特性,翅膀比较发达 ?能够长时间飞?但时间长了,鸡就慢慢变成了现在的鸡。如此说来,这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就像鸡是恐龙演化来的一样,你能说鸡和恐龙是一个物种吗?

这两个漏洞提醒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得确定这个鸡到底是哪个鸡,蛋是哪个蛋。不然语义上不同的理解,将会使这个答案走向无数个版本。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5)

古生物学家:先有蛋

让我们来看看对语义不同理解产生的另一种答案(这个答案是笔者在SELF讲坛上听中国古生物馆馆长在演讲时说的,非常有意思),而且这个答案还有绝对可靠的证据。这么一说,肯定有人要问了,不是说这个问题没有绝对可靠的证据吗?不急,你先接着看。

鸡蛋有多层的膜来保护其中的胚胎,这使它区别于像青蛙这样的水生动物的胚胎。在这多层膜结构中呢,有一层名叫做羊胎膜,它的作用是保持胚胎的湿润,避免胚胎“干”死。可以说,羊胎膜就是为了保护陆地上的“蛋”而诞生的。

而最早的羊胎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现知最早的羊膜生物是3.15亿年前就存在的「林蜥」。但生物学家没有找到3.15亿年前的“蛋”,因为最早时期的蛋可能是“软壳”的,难以保存下来。而已知“蛋”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于恐龙,存在时间超过2亿年。所以,未免有人不信,我们以更迟的2亿年前作为“蛋”出现的时候。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6)

我们再看“鸡”。鸡是鸟演化过来的,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鸟最早的化石记录是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距今差不多1.5亿年。由鸡出现的时候比鸟迟可知,鸡出现的时候不会超过1.5亿年。

2>1.5,所以,蛋出现的时间肯定比鸟要早。

蛋,鸡祖,蛋祖?

古生物学家的论证听上去就很靠谱,既有证据,又有论理。但还是那个语义问题,其所理解的“蛋”是广义的“蛋”,“鸡”是广义的“鸡”。当然了,在这个论证逻辑中,“鸡”是哪只鸡并不影响结果,因为其不会在1.5亿年前出现。但这个“蛋”,恕我不能苟同,因为我认为多数人对这个“蛋”的理解是“鸡蛋”,也就是能够孵化出来“鸡”的蛋。

这里我就可以解答为什么又会有绝对可靠的证据了。因为古生物学家的答案是对“蛋”的理解扩大化所产生的结果,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修改了问题,使其变成一道自己会做的问题。

现在,我们虽然现在已经得到了两个答案,但都颇有些“答非所问”。要得到答在点子上的答案,我们必须严格限制“鸡”的“蛋”的定义。按照多数人理解,我们可以把“鸡”限制在现代的“家鸡”,那么第一只“家鸡”可以叫它「鸡祖」;把“蛋”限制在第一个孵化出“家鸡”的“鸡蛋”,可以叫它「蛋祖」。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7)

由此,我们会发现,孔明先生和于谦的答案连“鸡祖”都没搞清楚,古生物学家的答案也只解答了“蛋和鸡祖”的问题,没有解答“鸡祖和蛋祖”的问题。

进化论:先有蛋祖

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我们终于冲破两道关卡来到了最后一关:鸡祖和蛋祖的问题。到这里,推理学和古生物学都不好使,咱们要引进进化论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鸡祖」和「蛋祖」的出现,是靠基因突变,并且将突变后的基因稳定遗传实现的(往后出现了鸡物种)。从鸡来看,其个体的细胞已经相当相当稳定,一旦发生基因突变,很难产生大范围的性状变化和遗传,进而妨碍了其从「类鸡」变成「鸡祖」从蛋来看,其处于胚胎阶段,一旦发生基因突变,更容易产生系统性的变化,导致其孵化出「鸡祖」,那么这个基因突变的蛋就可以称之为「蛋祖」。

由此,「蛋祖」先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鸡祖」。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8)

英科学家:先有鸡祖

但英国科学家不同意了,谢菲尔德大学工程材料系的弗里曼博士表示:“以前不少人觉得是先有蛋,但根据我们的科学证据表明,明明是先有的鸡。有一种蛋白质已经被我们发现,它与鸡蛋密不可分,并且我们已经知道其中的关系了。”

原来,他们在鸡蛋壳中发现了一种学名叫「OC-17」的蛋白质,而这个「OC-17」呢,又是在母鸡的卵巢中诞生的。所以,没有母鸡,就不会有鸡蛋。继而,即便是伟大的「蛋祖」,也来自于一只母鸡。所以,「鸡祖」先出现。

说实话,英国科学家的答案和另一个答案很相似。其是这么认为的:鸡蛋的遗传基因来自于母本,即下蛋的那一只。同理,「蛋祖」的遗传基因也来自于母本,那么生下「蛋祖」那一只,到底算不算「鸡祖」呢?如果不算,那「蛋祖」有它的遗传基因,就不能称之为「蛋祖」;所以答案只有一个,是「鸡祖」生下了「蛋祖」。

故「鸡祖」先出现。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9)

互相矛盾

但但但但但是,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从遗传角度推理的答案是有漏洞的,还和基因突变角度推理的答案产生了冲突。因为,我们怎么知道,「OC-17」蛋白质,就不是“类鸡”生产的呢?毕竟弗里曼博士也表示:类似的鸟类也在利用「OC-17」蛋白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又怎么知道,在下蛋这个过程中,不会产生基因变异,导致蛋的基因没有跟母本走呢?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于是,我们会发现,推理了半天,我们又回到这个问题最初的起点。只有回到历史上那个「鸡祖」or「蛋祖」出现的那个时间点进行科学观测,发现基因突变彻底完成的那个瞬间,我们才能够发现谜底。

唉,这个第三关,看上去是通不了了。不过,笔者相信天底下不缺少有智慧的人,能够给出更好的答案,如果你有什么高见,欢迎指点。(蓝草)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研究结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0)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科学论证的“结果”让人意外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古生物学家和英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