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什么是伤害型父母)

自2018年9月以来,被告人李某以女儿王某(2010年8月出生)不按时完成作业、说谎为由,长期、多次对其实施殴打期间,虽经学校、街道、司法机关多次介入劝说干预,但2020年6月9日、6月16日,李某再次因王某没有完成作业,对其实施殴打,将其致伤后被查获,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原生家庭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原生家庭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什么是伤害型父母)

原生家庭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自2018年9月以来,被告人李某以女儿王某(2010年8月出生)不按时完成作业、说谎为由,长期、多次对其实施殴打。期间,虽经学校、街道、司法机关多次介入劝说干预,但2020年6月9日、6月16日,李某再次因王某没有完成作业,对其实施殴打,将其致伤。后被查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施暴的事件比比皆是。在《原生家庭》书中,我们会仔细审阅不同类型的有毒的父母的行为模式以及如何从有毒父母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享有国际盛名的心理医师和畅销书作家,在多家心理机构和医学诊所担任心理医师和指导顾问。通过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了子女成年后的生活,传授对此具体的对策,从而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什么是伤害型父母?

《原生家庭》书中给出答案。父母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就是伤害型父母。这些伤害型父母有一个共性——有毒。

在这一界定中的"持续性"和"反复性"方面存在一些例外,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伤害太过巨大,往往一次就足以给孩子的感情造成重创。

以下是七种典型的伤害型父母的行为模式。

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类父母觉得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在这样的影响下,孩子在心中建立起"完美父母"的假象。他们会忘记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否认父母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合理化。

一个叫桑迪的女孩,还在上高中时未婚先孕,此后她的父母会经常性地数落她的劣行。甚至将结婚后两年来怀孕失败这件事归咎于此。而桑迪认为她让父母的颜面尽失,犯下的罪过让他们如此伤心。还竭力为父母开脱责任,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咎由自取。

2、不称职父母

这类父母会剥夺孩子正常的童年生活,把本应由自己来承担的重任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得不到关爱,常被忽视。长大后,他们的父母仍在行使支配权。

一个叫莱斯的人,在八岁的时候,母亲患上神经衰弱,爸爸经常出差,对母亲的病情已不抱任何希望。从那时候起,他‬就要做饭或是打扫并照顾两个弟弟的生活起居。而最终导致莱斯成为一个痛苦的工作狂。

苏珊·福沃德博士认为,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五项基本职责:

[微风]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微风]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微风]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

​[微风]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微风]他们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3、操控型父母

这类父母善于把操控伪装成关心,"这都是为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这都是一些常见的说辞。而孩子有两条路可以走:投降或者叛逆。

操控型父母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控制,就是简单直接,毫无掩饰地控制,经常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另一类是巧妙控制,常见的是"帮手型"父母,经常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

4、酗酒型父母

这类父母经常留给孩子的时间和关爱微乎其微,酗酒这件事是家里的大秘密。

苏珊·福沃德博士认为,这个秘密具备三个要素:

​[微风]在大量的证据以及自己令家人感到恐惧和羞辱的行为面前,酗酒者仍矢口否认自己酗酒的事实。

​[微风]酗酒者的配偶(常常也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否认问题的存在。他们通常会找些理由来为酗酒者开脱。

​[微风]"正常家庭"的伪装,是家庭成员在彼此和外界面前做出的假想。

受这类家庭的影响,酗酒者的孩子成年后的配偶常常也是酗酒者,他们的孩子至少有四分之一也会成为酗酒者。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每个人都有重复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论这些情感是多么的痛苦又或者对我们有极大的伤害,都会对我们的生活提供舒适感和整体的架构。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许多行为和信念是通过父母的模仿和认同形成的。

除此之外,酗酒家庭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使得很难信任任何人。他们认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信任,那还能信任谁呢?

5、身体虐待型父母

这类父母的愤怒突如火山喷发,一旦喷发,孩子所做的任何抵抗只会加剧父母的愤怒。他们的虐童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

虐待子女的父母都有共同的特点。其一,他们都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其二,他们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几乎毫无意识。其三,体罚孩子已经成为他们对抗压力的惯性做法。其四,暴力就是他们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

有些虐待子女的父母想要获得理解,他们会在施虐后请求孩子谅解,甚至乞求孩子的宽恕。还有一些虐待者,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暴行归咎于他人,而是竭力将其美化为的是实现孩子利益最大化。

以上都是主动实施暴力的虐待者。对于那些出于恐惧、依赖或努力维持家庭现状等原因而允许暴力发生的父母被称作"被动的虐待者"。

对于那些被父母虐待或的孩子,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

父母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籍,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而那些童年充满焦虑、紧张和痛苦的人,这些情绪会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

6、言语虐待型父母

这类父母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言语虐待型父母分为两种。一种是会直接地、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另一种是通过长期事物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绰号。有些父母还会以引导为名,将他们对孩子的贬损合理化。

为何会言语虐待?常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争强好胜。为了显得自己有能力,不被孩子超越,而贬低孩子。二是不切实际地期望子女十全十美。父母因此用激烈言辞敦促孩子。追求完美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深陷"3P"的困扰:完美主义(Perfectionisn),拖延(Procrastination)以及心理瘫痪(Paralysis)。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和赞许而不断地苛求自己;要么极力反抗。

7、性虐待型父母

存在比较严重的情感孤立、隐瞒、贫穷、压力大以及缺乏尊重等问题的家庭是滋生这一现象的温床。有些父母会产生疯狂的嫉妒,认为孩子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

孩子通常会选择保持沉默,他们害怕再次收到伤害,更害怕导致家庭解体。而这类伤害会产生3D遗毒:肮脏(dirty)、伤害(damaged)、异类(different)。受害者的生活因这3D而严重扭曲。他们觉得自己肮脏,认为自己是异类。他们受到的心理伤害就像心理癌症,令其痛苦的同时,也让其生活严重受损。

8、有毒的家庭体系

苏珊·福沃德博士说,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有毒的家庭体系中,观念和规矩都分为两种。一种是能说出口的,因为可以说出口,我们审视、质疑、甚至推翻它们就比较容易。另一种是未说出口的,就如同是牵动木偶的看不到的线,父母通过它们咋幕后操控着孩子。

这样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是生活的常态。


问题父母的行为给予孩子造成的伤害,伴随着它们的生活挥之不去。下面将提供一些具体的做法和行为策略,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回自信和自我价值。

1、注意原谅的陷阱

苏珊·福沃德博士原以为原谅伤害者,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有许多咨询者声称已经原谅了自己有毒的父母。但其实,它们的状况

往往并没有丝毫改善,让然存在心理问题。

她认为,子女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同时,只有当父母努力去求得子女的原谅时,这种原谅才有意义。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它们才是真正的解放。

2、摆脱和父母的纠缠

孩子与父母建立一定程度的情感联系是有益的,但在健康的家庭里,这种亲子关系也有可能过头,其影响是难以预估的。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永远把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地屈服。另一种是孩子大吼大叫、威胁父母,或与父母形同陌路,但其实和父母的关系密不可分。

这两种类型看起来不同,但实质上父母仍然紧紧地控制着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只要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他们就仍然可以控制孩子。

子女需要做的,是在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质。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3、自我界定

如果撇开父母及其他人的灌输和影响,仍可以自由地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那么就进行了"自我界定"。

如何自我界定?答案是:少一些反应,多一些非辩护性回应。非辩护性回应是指有节制而温和的方式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表明立场可以帮助我们少做反应。

选择也是自我界定的关键。经过选择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能让我们远离消极的反应。

4、不再自我惩罚

苏珊·福沃德博士说:"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拿一张自己自己童年的照片,对着照片说:"你不需要为......负责!"

一旦我们将责任归于责任人,就会对那些加诸在我们身上的痛苦和这些痛苦的始作俑者充满愤怒。

有效的管理愤怒的五种方式:

​​[微风]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微风]表达出你的愤怒。

​​[微风]增加运动量。

​​[微风]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

​​[微风]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我们在认清与父母关系的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应做到以下事项:

​​[微风]成为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

​​​[微风]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微风]面对童年的事实。

​​[微风]勇敢地承认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

​[微风]勇敢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微风]面对并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无论它们是否健在。

​[微风]当自己的行为残忍、刻薄,伤害到别人时,改变自己的行为。

​[微风]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治愈内心的童年创伤。

​[微风]重新获得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权力和自信。

5、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惧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敢于直面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实情,为此后的关系定位。

对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峙有效果。二是,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将会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在与父母对峙前,必须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微风]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者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足以应对。

​[微风]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的后果出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微风]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微风]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对峙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写信。内容应涵盖四个要点:

你曾经对我做的。

我当时的感受。

我的生活如何受到影响。

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与患病或年迈的父母对峙,如果担心他们的身体状况无法承受,可以写对峙信,只是不寄出而已,将信的内容读给父母的照片听。

与过世的父母对峙,也可以写对峙信然后读给父母的照片,或在父母的墓前朗读。还有一种选择是选择与你过世的父母同辈的亲戚谈一谈你与父母间的过往。这位亲戚最好是关系密切的血亲。

方法二:面谈。面对面对峙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对峙的地点。尽量选择在自己心理医师办公室或者自己家里,如果需要去另一个城市对峙,选择将父母约到自己的宾馆房间来。

面对面对峙前,需要预测父母的反应。

作者列举了以下几种情况:

父母说:"根本没这种事。"

你的回应:"你不记得并不足以说明事情没有发生过。"

父母说:"这都是你的错。"

你的回应:"你可以把这些归罪于我,但我不会为你在我小时候对我做的事情承担责任。"

父母说:"我已经道过歉了。"

你的回应:"感谢捏的道歉,但这只是个开始。如果你真心觉得道歉,就应该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伸出援手,和我一起解决问题,重新建立起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说:"我已经尽力了。"

你的回应:"我知道你的日子也很艰难,我也相信你不是故意要伤害我,但我想要你明白,你处理自己问题的方式真的伤害了我。"

父母说:"想想我们为你付出的一切。"

你的回应:"我很感激你为我做过的一切,但是这并不足以补偿那些殴打(不断责骂、暴力、侮辱、酗酒等)带来的伤害。"

父母说:"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你的回应:"很抱歉让你感到不安或受到伤害。但是我自己也伤心了这么久,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不会放弃的。"

苏珊·福沃德博士认为,根本不存在"失败的对峙"。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最后,有些创伤是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如果在童年时遭受过性骚扰,凭一己之力难以打破因遭受迫害形成的行为模式,选择心理治疗可以帮你摆脱它对你生活的控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