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遗诏道光如何即位(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妥协与坚守)

杯酒谈笑间,脑洞阐史观。

今天阐史君要聚焦一个我们最不愿提及的内容——《南京条约》。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条约有着太多的无奈,有着太多的屈辱,有着太多的不堪回首……然而,阐史君今天还要触及它,揭开这道伤疤。

长时间以来,关于大清谈判代表团的腐败、愚昧以及在谈判桌上的步步相让,我们听的太多了。

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一次谈判下来,大清皇帝和官员只做了这些让人不齿的事吗?作为一个国家,即便是封建末期的国家,这也不太符合常理啊!

那么,今天阐史君的脑洞,就要换个角度聊聊《南京条约》,说说条约签订的前与后,道光皇帝以及代表团官员除了妥协之外,还有的那丝对底线的坚守。

本文不再叙述具体的谈判过程,只是从其中拎出几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细节。这些内容恐怕与历史课本上讲的不太一样,也与我们的常识不太一样,但却对了解历史,很有意义!

没有遗诏道光如何即位(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妥协与坚守)(1)

《南京条约》签订

好,置一杯酒,或一盏茶,我们的旅程开始了。

一、合约签订前夜,道光彻夜未眠

让我们先回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的一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日间的暑气已经去了一多半,然而此时的道光皇帝却没有一丝睡意,他有的,只是满心的愁绪。现在他正背着双手,不断在便殿的台阶上,走来走去,据太监后来回忆,他的叹息之声彻夜未停。

直到五更时分,道光皇帝才再次将目光投向桌子上的奏书——英国公使提交的议和条款。伴随着一声长叹,他“草书一纸”,然后将其密封了起来。

没有遗诏道光如何即位(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妥协与坚守)(2)

难眠的一夜

这时天色刚刚蒙蒙亮,道光皇帝将谕书交给了内侍,并且略带神秘的叮嘱说:“待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入宫后,就赶紧交给他,不得有误。”就在内侍领命后,道光皇帝又补充道:“不要让祁嶲藻知道。”——祁嶲藻是坚定的主战大臣。

就这样,《南京条约》的签订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不过在此之前,道光还是提出了自己条件……

二、道光的争取:福州之争

大家都知道《南京条约》最重要的一条内容就是,清朝要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

但是道光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的回复是:“其他四处,皆准英人前往贸易,唯独福州不能开放,如果万不得已,可于泉州附近,准予通商。”

道光在谕旨中也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那就是,他不理解,福建省已经有了厦门口通商,为什么还要开埠福州,这个省有必要存在两个通商口岸吗?

没有遗诏道光如何即位(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妥协与坚守)(3)

五口通商

由此来看,这道谕旨实在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更像是形式上的讨价还价。不过,作为臣子,耆英还是将这个意见向英国人提了出来,只是不出所料,英人断然拒绝!

在耆英给道光皇帝的奏疏中,他也明确指出了英国人的威胁:“关于福州贸易问题,英人坚决不从,如果不按英国人的要求办,英国人会再次攻打南京城。”在耆英的奏折中,曾经就有过这样的描述:

夷炮已架设钟山之巅,江宁全城民众命在呼吸之间。该夷所请各条虽系贪利无厌,而其意不过求偿码头,贸易通商而已,……不如姑准所请,以保江南大局。

这话说的实在毫无骨气!而在重压之下,道光也无奈的批复道:*

于万无可奈何之中,不能不勉允所请。照议办理。

福州之争,以清朝的妥协结尾。

三、大清的底线:鸦片贸易绝不能合法化

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战败,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说,作为战胜方的英国,应该趁机让鸦片贸易合法化。没错,现在一般性的论述,都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是允许或者说默认鸦片贸易的。

——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不见得!

在谈判期间,英方中文秘书兼翻译小马礼逊,率先提出了“鸦片贸易”的问题,他建议鸦片贸易合法化;同时,他还提出,把鸦片进口口岸,只控制在鸦片贸易最活跃的福建泉州和广东南海。为了达到目的,这位小马礼逊还以利益诱惑清政府,他说:“每年每个口岸进口三万箱鸦片,一年能为清政府创收一百五十万。”——这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

然而,大清的谈判官员耆英却相当滑头,这位老兄既不答应,也不拒绝,而是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这个条件他开的十分过分,借此也想让英国人知难而退。

耆英对英国人说:“一百五十万太少,你们英国公使要做出保证,每年要为大清创造出三百万的税收,并且英国要提前给大清国预交五年的税收,也就是一千五百万。如果英国同意,我就上报皇帝,否则就此作罢。”——在职业官僚耆英面前,英国公使只得暂时放弃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想法。

没有遗诏道光如何即位(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妥协与坚守)(4)

吸食鸦片

不过,就在《南京条约》签订的前两天,英国公使璞鼎查向耆英提交了一个备忘录,第二次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要求,他建议:

除非中国能完全阻止鸦片贸易(这一点我觉得你们绝对办不到),否则,只有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让鸦片贸易合法化,才是鸦片贸易的唯一补救方法。

对此,耆英的回复是

关于撤销鸦片禁令,此时不宜急向皇帝上奏;但是,中国官吏对禁止鸦片的权力,只以不准中国军民吸食鸦片为限,至于各国商船是否运载鸦片,中国无需过问。

这里耆英表达了两个意见:第一,撤销鸦片禁令,基本上不太可能;第二,外国商人进行鸦片贸易是你们自己的事,中国无需过问。这其实是一个让步,这个让步当然表现了投降派的软弱无能,甚至可以称之为卖国。

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最终,在《南京条约》正文以及附录中,都没有录入“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光政府还坚守着最基本的底线。

四、道光最后的倔强:战败后依然禁烟

不仅在《南京条约》中没有“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内容,而且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道光帝依然保持着对鸦片贸易的高度警惕,在某种程度上,他继续着此前的禁烟运动。而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颁布新的“禁烟令”

鸦片战争前的最后一个禁烟令是在1839年的颁发的《查禁鸦片章程三十九条》。《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这条禁令非但没有废除,而且在1843年,道光帝又发布了新的“禁烟令”,要求全国严加禁烟,抵制鸦片。他说:

“如果内地各省令行禁止,不阳奉阴违,吸食鸦片之风就可禁绝……此后,内地官民如再有开设烟管并继续吸食者,务当按律严惩,不可稍有姑息。”

可见,道光的禁烟政策没有改变。

没有遗诏道光如何即位(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妥协与坚守)(5)

禁烟

(二)、明确鸦片为违禁品

此后,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都将鸦片列入违禁品,《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

合众国民人凡有鞋带鸦片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

此外,中法《黄埔条约》也有“将鸦片列入了违禁品”的内容。

(三)、处理鸦片走私案件

道光二十五年,宁波海关查获了一艘英国快艇,在快艇上清廷查出了171斤的鸦片。海关人员并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行默许,而是迅速知会了英国领事,要求他们尽快处理此次走私鸦片事件。

在清廷的施压下,英国领事只得吊销了这艘快艇的航行证件,以做处罚。这件事的处理,也表明了道光皇帝处理鸦片走私的决心。

五、总结:道光皇帝 倔强下的无奈

由上面的叙述来看,鸦片战争虽然失败了,但道光禁烟的态度却丝毫没有变化。之所以道光会继续禁烟,其实也是痛定思痛后的无奈,下面也简略分析一下道光皇帝这么做的原因:

首先,鸦片战争的战败,惊醒了道光皇帝和清政府。鸦片战争的战败可谓是“古今未有之变局”,其实在道光皇帝的内心,是不接受战败的,他渴望能够改变落后的现状。此后,他还不断地向大臣打听世界各国的情况,这也是一个佐证。

其次,战败之后,必须要有挽回颜面的政策。战争打败了,不平等条约也签订了,这令道光皇帝脸上相当无光。据说,当时议和的时候,英国公使到静海寺回拜,南京人民夹道围观,不少人指着英国公使鼻子大骂,甚至还有个少年向英国公使扔了石块——由此可知,当时的舆论并不认可议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对道光皇帝非常不利。《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也想借着“禁烟行动”来试图挽回自己的尊严和权威。

没有遗诏道光如何即位(南京条约签订前后的妥协与坚守)(6)

鸦片战争

只不过,历史就是那么无奈。

道光皇帝大张旗鼓的禁烟行动,更像是一厢情愿,英国的鸦片贩子们依然大行其道。凭借着鸦片战争以及《南京条约》换来的特权,英国走私犯开始了大规模的鸦片走私活动,而此时,大清也一步一步地迈向了深渊之中……


注一:在其他作者的论述中,往往只会描述大清官员在谈判中的腐败无能。本文创作的目的,是让大家能了解《南京条约》签订中,清朝依然有坚守、有底线、有无奈,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南京条约》签订背后的历史。

注二: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的谈判》 蒋顺兴

《〈南京条约〉谈判清方官员的表现》 李占才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外交思想和实践研究》

《力争国权 整军经武——鸦片战争时期耆英对外交涉思想探析》 李光和

《道光王朝》 倪玉平

本文作者:脑洞阐史观

(作者介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从事媒体行业,有数十篇文章散落网络之间,望与诸君交流,欢迎各位关注赐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