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家李苦禅(国画大师李苦禅)

文 |周冉 供图 |国家博物馆

李苦禅是山东高唐人,“高高的个儿,健壮的身体”,穿一双北方的中式圆口鞋。他拉过人力车,也唱过大戏,曹禺评价他,集合了山东人的彪悍与朴实于一身,是司马迁“游侠列传”中的人物。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1899年1月,李苦禅出生时家中一贫如洗,老辈人以“英杰”二字为他起名,寄望于这个孩子能在茫茫大雪中拼出一条艰难的生存之路,多年以后,李英杰成了李苦禅,以苦难坎坷为土壤,坚韧豁达为养分,终成大家。

2018年11月,国家博物馆呈现了一场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的艺术展,展陈规模庞大,包含百余件李苦禅的书画作品、画论手稿,以及他与齐白石、徐悲鸿之间的书札往来。观者从中能看到一个农村娃如何走出闭塞乡村,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又如何广纳变通,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走进近代中国的顶级艺术圈。

水墨画家李苦禅(国画大师李苦禅)(1)

李苦禅与齐白石

李苦禅的一生曾在很多地方任教,包括北平山东中学、北平师范、保定师范、华北大学、杭州国立艺专、京华美专、国立北平艺专等,颠沛动荡是人生的劫难,亦是一种财富。

战乱时期,李苦禅营救过革命学生,给八路军搜集过情报,也曾为抗日活动筹措经费倾尽积蓄,变卖画作,他常跟自己的子女们讲:那时候讲“爱国”真是沉甸甸啊,抗日爱国就意味着随时准备挨饿、流血、杀头。1939年李苦禅因为“勾结八路军”的罪名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入狱,遭到刑讯,身上留下了永久伤疤。

20世纪40年代,李苦禅回到山东家乡,与山东教育界人士王钦甫筹办山东省立美术院校,学校在抗战期间被日军控制。李苦禅曾设法集资创办私立美术学校,建校款又遭人诈骗。直到1946年,徐悲鸿受国民政府聘请,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得以全面实施自己的教育主张,聘请李苦禅为学校的国画教授,亲笔书联赞许他的人品。当时有人提出异议,齐白石找到徐悲鸿说:“如不聘苦禅当教授,我就要辞职了!”据说徐悲鸿找到李苦禅时,后者正借酒消愁醉卧在北京东单的路边,徐悲鸿下车拨开围观的人群,亲自把这位醉汉送回了家。

任职北平艺专后,李苦禅结束南北奔走的动荡岁月,过上一段相对平静而安宁的生活。他在北平参加了不少美术界的社会活动,结交同好,在全国各地都办过画展,也曾为保护北平古迹而奔走呼喊。

水墨画家李苦禅(国画大师李苦禅)(2)

《松鹰图》,1977 年,李苦禅

1949年以后,李苦禅仍然留在合并后的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不过在新中国文艺政策下,传统花鸟画因为无法表现革命历史和新时期伟大成就,花鸟画家渐遭冷落,很多人转攻其他领域或是失去创作机会。李苦禅也被派到学校后勤工作,在工会为师生买过电影票,在陶瓷系画过茶碗,在锅炉房烧过锅炉。

李苦禅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不得不接受艺术创作的改造。“文革”时期许多绘画刻意消除浓重的笔墨,以迎合“红、光、亮”的革命潮流,李苦禅却坚持传统写意画的笔墨基调。在批“黑画”冤案中李苦禅被批了四次,好心人劝他说:“抽空给小子们画张丰收图算了!你看美术馆展出的不都是大丰收?不难画。”他冷笑回答:“好,我也画一张,题上‘良心大贱卖,死尸大丰收!’”

李苦禅遭到批斗,家被查抄,人被关进牛棚,在学院的“小公堂”被毒打数日遭受重伤,被定性为“反动学术权威”,没了作画和行动的自由,被下放劳动,辍笔7年。下放期间,他还是坚持晨昏练功,暗中习字,以坚韧的心智扛过最难熬的岁月,甚至保护过体弱的画友。

到了“文革”后期,李苦禅被调到中央美术学院传达室工作,专管看大门。一日一个大汉在北京街头卖艺,围了一圈人,只有零星几个人丢下硬币。李苦禅看了一会,拨开人群进入圈子里对那大汉说:“你的功夫不到家,我给你示范一下。”说着拿起大刀舞起来,似是把满腔的怨愤都充斥在这套刀法中,最后把大刀抛向空中,单手在背后接住,顿时引来一片喝彩,围观的人纷纷投下硬币。李苦禅扔下大刀,转身大步远去,背影悲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