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和柯达哪个好(恰恰是他们自以为是的)

你可能使用过 Sony 的随身听,或者是柯达(Kodak)的底片相机,但你有想过为什么他们无法延续他们的成功经验吗?

富士和柯达哪个好(恰恰是他们自以为是的)(1)

他们的“失败经验”可以概括为四大方面。

首先是“固执陷阱”(尚可继续症)。

这就是固守过去的成功,不顾组织和自己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持续无视“需要改变之事”的陷阱。

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一锅水里,逐渐提高温度,青蛙就会在没有察觉到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被沸水烫死。这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现象。而这就负面影响。

其次是“束缚陷阱”

在这个陷阱中,作为成功原动力的资源和价值观反而成为阻碍变革的绊脚石。这是日本人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模式。

还有就是“自负陷阱”(我很厉害,自我感觉良好症)。

苹果公司创始人贾伯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就是一个名叫傲慢的顾客。”获得成功以后,我们会不自觉地变得自负。

最后一个是“停止思考陷阱”(理所当然症)。

这种情况下,成功经验就会成为我们思维和行为上的制约或前提,对个人和组织产生负面影响。

让我们结合实例逐一检视吧!

首先,是“固执陷阱”(尚可继续症候群)。

随身听造就了 Sony 的成功,可是贾伯斯出现了,索尼(Sony)在 1974 年推出的随身听(Walkman)是一款真正的革命性产品。在当时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不是用音响听黑胶唱片,就是用卡式收音机播放录音带。在家里用音响听音乐的时候,甚至带着卡式收音机出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静止状态。

这时,随身听出现了。顾名思义,这款产品让使用者可以在行走和移动的过程中,用轻巧的耳机聆听录音带的音乐。随身听在全球大受欢迎。

后来在与飞利浦共同开发时,索尼推出了 CD(Compact Disc)。然后在 1992 年,索尼开始贩售只有 CD 一半大小,不易受振动影响,也更容易编辑音乐的 MD(Mini Disc)。CD 和 MD 作为欣赏音乐的新媒体受到大众广泛的接受。

至此,索尼无疑是音乐产业的领导者和主导者。

接着出现了贾伯斯带领的苹果公司。

跟不上创新?Sony 甚至比苹果更早推出下载服务苹果公司原本一直与音乐无缘,但后来推出了可说是音乐专用迷你电脑的 iPod 及 iTunes,便开始进入了音乐市场。iPod 和 iTunes 改变了音乐体验,使用者可以随身携带 1000 首歌曲,并以随机播放(shuffle)方式播放,因此使用者永远不知道何时会播放一首歌。而后苹果公司在 iTunes 商店上推出了下载服务,仅仅一周之内的下载量便达到了 1000 万次。这比之前所有提供下载服务的公司销售的歌曲总数还要多。自此以后,苹果公司掌控了数位音乐的发行权,并迅速成为音乐产业的龙头。

虽然索尼惨败给苹果公司,但事实上索尼比苹果公司还早开始推出了音乐下载服务。一般人很容易以为苹果公司最早开始提供音乐下载服务,但其实它是后来才加入的。为什么索尼处于音乐行业的中心位置,并且在音乐发行方面提供了最先端的服务,却仍然输给了苹果公司?

原因就是随身听的成功经验。

钻研随身听的技术,使 Sony 陷入“固执陷阱”就如同索尼过去用随身听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一样,苹果公司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不用再带 CD 和 MD,只需要音乐播放机跟可连网的 iTunes 商店。尽管在这种状况下,索尼仍然投入了大量的管理资源来推广传统的 MD 随身听。

在任职期间负责重建索尼个人声音(personal audio)业务的 Google 日本前社长辻野晃一郎在其著书《Google 的断舍离》中写道:

“当我开始与开发团队交谈,我感到非常惊讶。即使个人声音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也正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开发团队仍然坚持可以用“好音质”、“电池寿命”或是“防水功能”扳回一成。”尽管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竞争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索尼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被成功经验所延伸出的对科技技术的追求所蒙蔽。

同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音乐行业,也发生在相机行业。

富士和柯达哪个好(恰恰是他们自以为是的)(2)

第一家开发数位相机的柯达,却在 2012 年申请破产

过去人们通常是把底片装进相机、拍好照片,到相片馆冲洗,然后领取冲洗好的相片。这种对底片的需求在 2000 年时达到巅峰。而后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开启了用数位相机和手机拍照的时代。十年后的 2010 年,底片的需求量骤减为巅峰期的十分之一。2014 年时底片的需求量已经降到颠峰期的百分之一。

在这种趋势下,世界上最大的底片制造商柯达于 2012 年申请破产保护。柯达曾经是拥有高达 15 万名员工的大企业,但就这样破产了。其实柯达是世上第一家在 1975 年就开发出数位相机原型机的公司,比经常被拿来与柯达相提并论的富士底片还早了 10 年。

柯达的“固执陷阱”

柯达并不是没有适应数位化潮流,而是在很早期就采取了因应环境变化的措施。而且柯达还将触角延伸到包括影印机、化学药品、医药品、医疗用数位影像设备和资讯系统等,富士底片也进行了上述的多角化战略,据称是该公司成功的关键。

那为什么柯达会破产呢?

原因是底片市场被几家公司寡头垄断,获利率很高;而且制作底片需要高度的技术,所以柯达选择陆续出售旗下的多元化业务,专注于底片业务。

没有正视环境的变化,而是一味地被优势和利润率所蒙蔽双眼,继续以一厢情愿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就是这种认为“还可以继续”的一厢情愿想法最终造成了柯达的失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