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我们要继续奋斗 夜读

夜读我们要继续奋斗 夜读(1)

“5·12”特大地震发生时,18岁的李金凤正在原都江堰水电十局子弟校上课。地震突如其来,顷刻之间房倒屋塌,李金凤惊慌地从教室内跑出,不小心摔倒在地,膝盖渗出鲜血,染红了牛仔裤。

昔日欢声笑语的校园,充满了哀嚎和哭泣。李金凤和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镇定下来,耐心等待救援。

“是解放军救了我!”李金凤记得,当时灾区断水、断电,和外界的通信也完全中断,许多人忙着逃到安全地带,人民子弟兵却从四面八方向灾区集结,成了最勇敢的逆行者。

“这么多年来,我最想感谢的人还是当年给我包扎过伤口的军医阿姨。”虽然已经过去12年,但提起这位当时被大家称为“马姐”的军医,李金凤依然满怀感激之情。

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马姐”一边为李金凤清理伤口,一边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小妹妹,你忍一下,马上就好了。”

就这样,人民军医的光辉形象在李金凤心中生根发芽。

夜读我们要继续奋斗 夜读(2)

高中毕业后,李金凤决定参军入伍。2008年12月,她如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入伍后,她刻苦训练、严格要求,很快从一名地方青年转变为一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她白天在本职岗位上干好各项工作,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复习备考……2010年9月,李金凤如愿考上了原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临床医学检验专业。

在校期间,李金凤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她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医护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李金凤说,“白衣天使”这个称号光荣神圣,必须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容不得半点马虎。后来,她还在学院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中获得三等奖。2013年毕业后,李金凤被分配到原解放军452医院。繁忙的工作日复一日,她却始终牢记自己从军学医的初心。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蔓延,深深牵动着李金凤的心。

除夕夜,当李金凤看到军队医疗队星夜驰援武汉的新闻后,她就和同事开始进行穿脱防护服训练,为出征做准备。

夜读我们要继续奋斗 夜读(3)

不久后,李金凤所在单位接到上级通知,将组建医疗队赴武汉抗击疫情。得知消息后,她立刻报了名。然而,由于人数限制,第一批医务人员名单中,并没有李金凤的名字。

“2008年‘5·12’地震,作为重灾区的灾民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团结一心的力量。现在我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军队医务工作者,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病魔作战之际,我决不袖手旁观!”2月11日,这个柔弱的姑娘咬破手指,用自己的鲜血按下手印,向院党委递交“请战书”,一心要奔赴抗疫最前线。

正巧,上级通知医疗队增加人员。看着执拗的李金凤,该医院党委最终批准了她的请求。

“我当兵学医,就是为了今天。”李金凤告诉记者,自己是护士,更是战士,战“疫”一线就是自己的战场,必须为打赢这场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2月17日,李金凤与战友一道乘坐军机飞赴武汉。

来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工作后,李金凤和战友们共同承担起感染科数十名病人的护理工作。检测生命体征、记录各项指标、进行穿刺输液……每一个班次,李金凤和同事都忙得不可开交。

夜读我们要继续奋斗 夜读(4)

一天晚上,医院接诊中心通知他们接收一名70多岁的危重患者。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病多,转诊过来时情况很不乐观。但经过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们从“死神”手里将这位患者“抢”了回来。等到换班李金凤脱下护目镜和口罩时,才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湿透。

3月21日,一位康复出院的患者给李金凤发来“感谢你们全体医务人员在这段时间的支持和关心,感谢你的精心照顾。”

李金凤说,那一刻,感觉自己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再苦再累也值了。

4月27日,已经回到单位的李金凤在电视上看到,湖北省全省现有确诊病例清零的消息后,忍不住红了眼眶。

12年光阴流转,李金凤不仅如愿成为了解放军中的一员,还在武汉战“疫”一线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完成了当年许下的承诺。

一袭护士服,你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你们甘于奉献、默默担当。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谨向奋战在全军护理战线上的医护人员表达由衷的敬意。

作者:杨进、郭靳、格桑央西

播音:王东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