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名的对联100副欣赏(不出名却精妙的4副对联)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只不过,时间匆匆,一些好对联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埋没,不被广大读者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精妙的4副对联,不但有文采,而且耐人寻味。

第1副:刺吻每能遭妾愠;伤心犹自向人吹。

这个对联算是一副无情对,作者是清代人。上下联的内容并不相关。上联说的是“胡子”,亲吻的时候胡子扎人,所以说“每能遭妾愠”。

下联说的则是“牛皮”,我们常常说“吹牛皮”,下联用的就是这个说法。我感觉这个对联的上联还是一般般,下联则写出了人生活灵活现的一幕。

有人说,吹牛是得意忘形。也有人说,吹牛是不知羞耻。还有人说,吹牛是逢场作戏。而对联的作者说,吹牛是苦中作乐,是自己最后的陪伴。就算是伤心沮丧之时,至少还可以吹牛解闷,也是人生中难得的娱乐了。

不出名的对联100副欣赏(不出名却精妙的4副对联)(1)

第2副:毕生事业三书院;盖世功名一海塘。

清朝末年,有个官员姓乌。他做官的时候,没有突出的功绩,对于海塘防汛,倒是特别留心,时时派手下查验。同时他对于书院,也颇为认真,花费了大量精力。

这两件事,当然也算是为百姓的好事。然而身为地方大员,主要的功绩也就是这两件事,不免“乏善可陈”,惹人非议了。

于是就有好事者写了“毕生事业三书院;盖世功名一海塘”这个对联,表达对这位官员的嘲讽。毕生事业,开端极大,结果不过是“三书院”;盖世功名,震撼人心,结果不过是“一海塘”。

数字词的运用,使得这种对比效果愈加明显,让人觉得这个对联很有艺术魅力。当然,在对联之外,这个故事也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不出名的对联100副欣赏(不出名却精妙的4副对联)(2)

顺便提一下,有个名联,也和这位乌姓官员有关。他在书院食堂巡查的时候,发现大家争着抢饭,食堂闹哄哄的。于是他就笑着说:“好一群老鼠!”

很多学生愤愤不平,很快就有学生写了一个对联贴在书院中:“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总姓乌。”这是根据这位官员名字而产生的“戏谑”对联。

第3副: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才子郑板桥。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第一眼看到这个对联,就想起了郑板桥的名作《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个对联也表达了郑板桥对竹子的喜爱,而这种喜爱,乃是因为郑板桥感觉竹子的坚定与独立,与自身追求相契合。

不出名的对联100副欣赏(不出名却精妙的4副对联)(3)

上联说读书人将几句至理名言记在心里,一辈子都不忘记,正是孔夫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下联说竹子很容易繁衍,郑板桥的意思是说,因为竹子独立坚强,反而能够适应环境,竹子的精神才得以传播开来。

这个对联寄托了郑板桥的思想感情,表达了郑板桥坚守某种境界的心声,不但文采不错,最关键令人深思。

不出名的对联100副欣赏(不出名却精妙的4副对联)(4)

第4副:忌我何尝非赏识;欺人毕竟非英雄。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将领杨芳。我们看这个对联的上联,很容易想起一句老话“不遭人妒是庸才”。

但是这个上联更把这层意思拓展与延伸,不只是认为别人的嫉妒是难以避免的,更说:“别人的嫉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你的一种赏识与肯定。”

仔细一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这样就化解了心中的郁闷,足以泰然处之,而不必老是问苍天:“为什么老有小人嫉妒中伤我?”而可以积极面对生活,积极去创造更精彩的功绩。

下联则是站在自我角度,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欺人毕竟非英雄”,不要恃强凌弱,这才是真正的大勇之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男子汉。

不出名的对联100副欣赏(不出名却精妙的4副对联)(5)

大家觉得这些对联怎么样?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