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庶吉士敕授文林郎(秋官第颜府兄弟武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敕授文林郎(秋官第颜府兄弟武进士)(1)

秋官第位于梅江区望杏坊,这里走出了武进士颜鸣皋、颜鸣汉。赖俊权 摄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梅州作为文化之乡,崇文重教风气为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量人才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走上仕途,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家,同时,梅州也是“崇文尚武”的地方。

据《梅州进士录》载:各类进士283名,其中文进士224人,武进士59人。乾嘉期间,梅州创造了乡试连续“五科五解”的奇迹,更有父子同进士、一腹三翰林、公孙三翰林、长乐武运开、八旬翰林、学霸韩山等翘楚佳话,亦有武状元李威光、武榜眼曾琼琲和解元武进士房殿魁、御前侍卫王杞薰、丘大彰和叱咤疆场的武进士、武将军,武人武事不胜枚举。他们征战沙场、戎马一生,为国镇守边关、立下赫赫战功。位于梅江区望杏坊的“秋官第”颜府,兄弟双双成为武进士,文韬武略、同心报国,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军功卓著 兄弟将军

“五岭东趋尽揭阳,中有梅花乡,横枝独傲冰雪里,畸人节士代相望……”这是著名学者、曾任中山大学教授的梅州人古直描绘的家乡。

据颜家后裔颜谋亨老师的文章,颜氏兄弟的祖辈在明朝弘治年间从福建龙岩缘岭搬迁到程乡,即今天的江南三角地寮背岭沙塘坝,到第六代,即颜鸣皋的祖父,在清代顺治年间迁到梅城上市忠孝里,修建了颜府老屋,也就是现在的老颜屋位置,到八世诞生了两位将军,就是颜鸣皋、颜鸣汉兄弟。

“崇文尚武”一直是客家民系一大特色。有人说是中土遗风,也可说是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为了对付迁途中遇到的强盗、土匪,女的包揽家务,男的或多或少接受尚武精神。练好武艺,增强体质,才能书写家国情怀。唯其如此,客家人才能在艰苦漫长的辗转流徙岁月中生生不息,自成一脉。

据《梅水诗丛》,颜鸣皋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武进士,曾在福建多地担任总兵兼署提督;颜鸣汉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武进士,曾任御前侍卫,又曾在西北宁夏、甘肃等地任职,后期也回到福建,出任福建陆路兼水师提督,是清中叶梅州重要的历史人物。

据谢崇德所著《嘉应传奇》,颜鸣皋是读书秀才,自幼豪俊,常对人说“大丈夫功名,当于诗书中求之”。当时有一相士,曾对他说:“颜君骨相清奇,他日当以长枪大剑,题名麒麟阁。”颜鸣皋后来赴京应考,武艺不差,而策论则洋洋数千言,场中无人能胜他。主考赏其论述精当,遂选为甲榜进士,出任福建试用守备。

盘点颜鸣皋的从戎生涯,大部分时间在福建。颜鸣皋在澎湖、金门等地担任过游击、守备、副将等职务十余年。1773年,已经50多岁的颜鸣皋从闽安协副将升任金门镇总兵,同年又改任台湾镇总兵。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皇帝当时的人事任免是有理由的,他认为各省水师总兵有巡查洋面、训练舟师之责,必须熟谙海洋沙线,通晓会哨巡防,并重点提到了江南京口协副将金彪、太湖协副将袁秉诚、福建闽安协副将颜鸣皋、广东龙门协副将蓝元枚等人选。可见当时颜鸣皋深得乾隆信任。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维护海疆的安全与稳定。

颜鸣皋的弟弟颜鸣汉,字济川,自幼勤奋努力,以哥哥为榜样,(1763年)考中武进士,由宫廷侍卫授西安州都司,再升为甘肃镇海营参将。(1788年)补授建宁镇总兵,后迁福建陆路提督,仍兼任水师提督,诰封威振将军。

文经武纬 凤起蛟腾

梅州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武术传授的?这是很难查考的,因为过去没有文字记载,师徒之间大多是口传身授。但过去,不论在城市、圩镇、农村都普遍存在“拳馆”,这是传授武术的场所,很多是在祖屋或在老宅门前,舞狮、拳术、器械等深受大家欢迎。

如需了解两位武将军的事迹,可以来到位于梅城江北的“振威将军第”。振威将军第门口有对联“文经武纬 凤起蛟腾”,隐隐可以想象当年的荣耀。“振威将军第”后门是中华街秋官第,这里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里面的布局有如意堂和天章楼、光裕楼等,经过近年的修缮,巍峨壮观。

也可以直接从中华街进入秋官第大院,在如意堂、天章楼、光裕楼仔细游览,尽管墙面斑驳,但青色的花瓦、朱红色的屋檐、雕花游廊,依然绽放当年的光彩。据说宅子的墙壁都是糯米搅拌沙石筑的,坚固如初。

颜氏兄弟文武双全,在民间留下不少佳话,从《梅水诗丛》中可欣赏到他们的诗作。颜鸣皋著《过百花洲》第一首曰:“芳洲新雨后,笠屐过桥西。一片斜阳里,蜻蜓蛱蝶飞。”第二首曰:“西山衔夕照,一带起炊烟。何处来渔唱,芦丛有钓船。”

颜鸣汉著《郊游即事》曰:“九月毕农事,村游屡快心山家新稻熟,茅舍暮烟深。俗俭衣冠古,人稀草木阴。风波惊宦海,归兴托瑶琴。”《舟夜遣怀》曰:“商山起林薄,寒意入孤篷。月影半滩白,灯光终夜红。乡愁杯酒里,客梦大江中。谁与慰幽独,栖鸦复过鸿。”颜鸣汉的《送张副军领兵入蜀》诗云:“此去路万里,秋风吹战袍。平芜何莽莽,哀雁更嗷嗷。西入潼川暗,云连蜀道高。群狐方聚啸,磨剑浙江潮。”

拜读二人诗作,文笔细腻,意韵无穷,抒发丰富多彩真挚情感,令人折服。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诗人廖道传在《周勋臣先生诗存序》云:“吾梅三百年来,诗人踵起,而武将工文翰者,以颜氏鸣皋、鸣汉两军门为最著,流风余韵,乡人犹艳称之。”

颜鸣皋晚年以读书写字为乐。他不但学有根底,而且书法名重一时。其书法沉雄苍劲,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曾叹服其书法“有真气也”。

颜鸣皋、颜鸣汉不仅骁勇善战,且文武并用、博学多才,并非一般武人,同时在《梅水诗丛》《梅水汇灵集》等书籍中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兄弟俩互敬互学,共同勉励,不失为客家“崇文尚武”典范。斯人虽已远去,但他们崇文尚武、勤奋进取、厚德博艺的精神永远守卫着他们曾经热爱的家乡土地。

参考书籍:《进士录》《梅水诗丛》和谢崇德著《嘉应传奇》

文:赖俊权 何苑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