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重大事件(郑成功老叛变灭旧主)

《鹿鼎记》是一代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经典作品,小说里塑造了韦小宝这么一个游走在天下各大帮会和皇帝大臣中间的人物形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如果对影片和书籍稍有印象的观众,或许还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位矛盾交织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有人称赞他是民族英雄,有人痛斥他是民族败类。

这位在清朝历史上的灰度人物,名叫施琅。他钟爱叛变,出卖朋友,且铲除旧主,是个十足真小人。但他又有情有义,甚至为国家统一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君子。

不得不说的是,他与郑成功还保有爱恨交杂的上下级关系。重回明清的历史现场,作为中间人的他,又是如何串联起当年一系列的人物关系呢?

郑成功的重大事件(郑成功老叛变灭旧主)(1)

一、民族败类:改朝换代中,他是位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纵观历史,对于施琅的评价之所以如此褒贬不一,主要是因为他与郑成功有着一系列爱恨情仇的复杂关系。

施琅自小就脸大额宽,是拜将封侯的贵人相,加上偏爱习武,注定是个戎马一生的人。他很早就料到大明气数已尽,于是下定决心——投奔将来的清朝。施琅的反骨,看来是自小有之。也难怪后人会评价他是一个喜欢叛变,甚至会灭杀旧主的人。

施琅跟的第一位主人是个明朝总兵,叫郑芝龙。郑芝龙虽然手握重权,但是他却胸无大志。他偏好于贸易经商,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至于江山姓甚名谁,他根本不在乎。所以,后来郑芝龙投降清朝,也就不足为奇了。

郑成功的重大事件(郑成功老叛变灭旧主)(2)

施琅作为郑芝龙的亲信,自然也投奔清朝。但后来,他们才发现一切有诈。首先,他的上级郑芝龙被骗到北京软禁,他相当于没有了主人;而他所谓的新上司李成栋则对他诸多排挤,这无疑都让施琅非常郁闷。

这个郁郁不得志的人,终于又作出了一个决定——反清复明。这时候,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主人,也就是郑成功。

他们二人,可谓一拍即合:郑成功的家庭因清朝而变得支离破碎,因此郑特别希望能剿灭清朝,光复明朝;而施琅正好与他理念十分一致,觉得清朝对他不善,理应歼灭。更关键是,郑的军队缺乏战斗力,屡战屡败,而施琅作战经验丰富,十分老道。

施琅的加入,无疑为郑成功赢得了十分重要的作战筹码。但即便是施琅与郑成功意见相投,能因光复明朝的理想而合作,但也无法改变施琅反骨的本质:一开始,他就希望投奔清朝,因为他认为清朝到来,乃大势所趋。

但一来二去,受到新朝廷如此对待后,他又投靠新主人,和他一同反清复明。可以看出,施琅就是一个十分势利眼的人物,这类人忘恩负义,见利忘义。在改朝换代的节点上,他做人反复,可谓是典型的民族败类。

郑成功的重大事件(郑成功老叛变灭旧主)(3)

二、民族英雄:争夺疆土中,他是位有情义的军事谋略家

可是,施琅并非只有“变色龙”的一面。他为人爱憎分明,且忠心耿耿。这股劲头,又让他在后来与成为民族英雄脱离不了干系。而施琅当上民族英雄,与郑成功的三次矛盾激化也有着十分深厚的联系。

这与他们两人的性格有关系。郑成功满腔热血,希望能反清复明;然而施琅一直反反复复,见风使舵,又觉得清朝统一乃历史必然,因此应战清军的态度十分消极。另外,而他的威风劲儿,则时常体现在平日在军队中的表现中,因此郑成功对其早有微词。

第一次矛盾,郑成功奉上级命令,奔赴广东出征。但一向消极的施琅婉拒此次行动,理由是双方实力悬殊。郑成功一怒之下,免除了施琅的职位,让其回厦门待命。

第二次矛盾,是施琅回心转意,立下大功,但却不得郑成功的尊重。由于郑大军出征,厦门空守,施琅赶来增援,守住了军事缺口。郑成功连忙班师回朝,施琅满心欢喜,以为可以论功行赏,官复原职,没想到只得郑的二百两白银。

郑成功的重大事件(郑成功老叛变灭旧主)(4)

郑成功

如此遭遇,施琅颜面自然挂不住。明摆着是奖罚分明,但有人揣测,是郑成功觉着施琅威胁到自家势力,所以才明奖实罚,以灭施琅威风。

第三次矛盾,可谓是间接推动了施琅成为民族英雄的存在。施琅杀掉了叛变到郑家军的将领,郑成功一怒之下,派人兵分几路,将施琅及其父亲等人统统逮捕,最后当众满门斩首。

消息传来,施琅立即归降清朝。他卧薪尝胆,希望有日能亲手处理郑成功,为父报仇。施琅叛变后,郑成功亲率战舰与将士,直奔台湾,并完成收复工作,建立自己的政权。无独有偶,康熙也想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重大事件(郑成功老叛变灭旧主)(5)

彼时,清朝刚刚完成天下一统,一切恢复平定,但无奈内耗连连,百姓人心涣散,收复失地,不仅由于它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有助于稳定天下民心。康熙思前向后,收复台湾,最好人选自然是施琅。

论资历,施琅是当时最优秀的水军将领之一,作战经验丰富;论经验,施琅是郑家军的叛将,对郑成功的作战谋略都极为熟悉。更重要的是,他与郑成功,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施琅希望报仇雪恨,这就是向圣上表忠心的最好证明。

就这样,施琅成为了后世并不多提及,但在当时却已声名显赫的民族英雄。

这场战争,打得毫无悬念。施琅知己知彼,无往不利。不但指挥调度,十分到位,而且船坚炮利,物资充裕。反观郑的军队,歪七竖八,根本不成气候。很快,在清军基本毫发无损的情况下,郑家军就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

但谁没想到,就在这可以摘取胜利果实,一举歼灭岛上其他居民的时候,这位三番四次叛变旧主的人,竟然停止了无休止的杀戮,并说了一句有情有义的话——“我不会拿你们报仇的。”

一向骁勇善战的他,却在这时,成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他并没有因为个人的爱恨而滥杀无辜。

郑成功的重大事件(郑成功老叛变灭旧主)(6)

三、矛盾交织:劳碌一生中,他是位极复杂的不得志之人

施琅一生,可以用“潦草而认真”来形容。

他的前期一直浑浑噩噩,郁郁不得志。他并没有真正厉害的战略眼光,在他看来,哪边风向好就往哪边倒。他老叛变,灭旧主,既想投奔清朝,又想反清复明。浑身都是狠劲,但却过得十分潦草含糊。如果细究起来,他当真得是个民族败类。

但他的后期一直显得有情有义,为复仇而活。受康熙的钦点,他率领军队到达台湾,并且成功收复,完成了十分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举动。然而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杀父之仇无限放大,而是点到即止,并没有加害百姓。这样的举动,也是有大将风度的表现。

人性都是灰色的,对于施琅而言,更是如此。在人生的走向上,他自私自利,但是在历史的走向上,他又深明大义。这也就不难理解,后人在对他进行评价时,往往也莫衷一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