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典故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四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腹里好撑船

民间典故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四宰相肚里能撑船)(1)

为人处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宽容他人。宽容别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别人的佩服与尊敬。

一个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在于他是否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的人,是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个人的荣辱的,只有胸怀大志,才能胸襟开阔。

下面咱们就讲第四个民间故事。

民间典故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四宰相肚里能撑船)(2)

宋朝,真宗皇帝的宰相王旦,精明豁达、办事果断,胸怀若谷、量大容人。在任职的十八年间,使朝政清明,天下无事,百姓得享福禄安康、国家太平,盛世功高,传为美谈。

当时、王旦官为集贤殿大学士,负责监修两朝国史,以有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兼撰祠坛颂,拜司空,进位太保,兼侍中。

王旦一生被人最为传诵的是对待寇淮让贤荐能、不计小节的雄伟品德,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间,寇淮任武料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因讨厌三司使林特为人奸邪,每每和林特争论不休,僵持不下。但林特由于善于阿谀奉承拍马屁,便总是能得到皇帝的宠爱。

有一天皇帝实在是烦不胜烦,便叫来王旦对他说:“我认为就准淮办事已久,想必然会检点自己的行为,但是没想到,我看他越来越不象话!

看着皇帝盛怒的样子,王旦微笑地对皇上说:“看一个人要全面,既要看到他的缺点,也要看到他的优点,如果优点是占多数,就应该发挥他的优点,指明他的缺点,这样岂不是为陛下又多了一位贤臣呢!”

民间典故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四宰相肚里能撑船)(3)

时光匆匆,某一天王旦生病了,而且久病不愈。皇帝命人用车将王旦送入宫中救治。

皇帝看到王旦身体日益衰老,体力不支,便在接见时说:如果宰相的病一时难好,谁可以顶替你的职位?”王旦连忙拜谢说:“知臣莫如君,希望皇上自己选择定夺!”

皇帝看着王旦笑了笑,既然你不说,那有人提出让举荐张泳,亦有人提马亮,你看他们两个行不行?看着王旦连听了两个人,却都不表示态度,便接着说:“不然由你说吧,出谁代替好?”

这时,王旦抱病举面说:“依臣之见解,莫如寇淮为好。”

皇帝一时不解,你不是也说寇准身上确实也有不少缺点吗?可且,其度量非常小,他会看不起你的!

原来之前,寇准好几次见到皇帝都讲王旦宰相的坏话,而王旦每次参见皇上都说寇淮勇于克服自己缺点,其才干可堪以重任。坏话这样的事有好几次也传到王旦耳中,但他一笑置之,完全不以为意。还是对皇帝连连推荐寇淮。

后来连黄帝也看不下去,便亲口对王旦说:“师虽每次谈淮有才干,但他则每次说你的缺点,这又是如何呢?”王旦向皇帝再拜而谢说:“臣在任已久,缺点错误必然很多;淮对在下敢于直说,正是我所高兴的!”

正因为这些事情,时过不久。皇上正式提出让寇准担当何种官职?王旦总恳切的说:“淮在未三十岁时,已由先帝连升二府(指中书省与枢密院)。且有才望;若是拜为宰相,他将更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能发挥其文武之全才。”

等到朝廷正式任命下来,寇淮入见皇帝谢恩:“若非陛下相信我,我哪能担任这个重要的职务?”黄帝看着下面这个新宰相,便向其说明是王旦大力推荐的。

事后,寇淮逢人便说,王旦度量大,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一起共事,我不如他也!这便是“宰相腹里好撑船”故事的由来。

器量常常是指与人交往时的包容与大度,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在和他人相处时不能包容他人的缺点,甚至因为吃了一点亏而斤斤计较,那么这就不能算是“君子之交”。真正的君子都是具有坦荡的胸襟、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的人,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不会因为世俗的眼光就对他人用所谓的大道理来进行“道德绑架”,他们尊重生命,相信“价值平等”,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拥有强大的包容心,正如《劝学篇》里所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这些没有一定的器量和气度是达不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