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七大饮食原则(你被这些饮食禁忌)

痛风患者七大饮食原则(你被这些饮食禁忌)(1)

很多人一旦体检查出尿酸偏高或者患有痛风,就会被诸多的饮食禁忌“绑架”。

比如动物内脏不能吃,海鲜不能吃,肉汤、鱼汤、火锅汤不能喝,酒也别再想了,甚至很多痛风患者连粗粮、豆腐、香菇、黑木耳、水果之类的食材也不敢碰了,因为担心其中所含的嘌呤。

其实,仅仅以食物中的嘌呤含量来决定吃什么、不吃什么,并不是件明智的事情,还应该综合考虑食物的营养素情况。

因为痛风的根本原因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人体血尿酸中,2/3以上为内源性尿酸,食物中的嘌呤只是“贡献”了一小部分,所以提高身体对尿酸的代谢能力更为重要。

以下简单归纳了痛风患者常见的6个饮食误区,让我们来看看都错在哪里。

误区1:痛风患者只能吃素,鱼、肉、蛋、奶应该不吃或者少吃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除了上述肉汤、鱼汤等各类浓汤,红肉也应尽量避免食用,而蛋和奶还是要正常食用的。

鸡蛋和牛奶是典型的低嘌呤食物,是痛风患者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应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痛风患者七大饮食原则(你被这些饮食禁忌)(2)

在痛风缓解期,食用少量瘦肉以及嘌呤含量不高的水产品,如三文鱼、金枪鱼、海蜇等还是可以的,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优质蛋白,其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也是有帮助的,注意每天摄入不要超过50克。

误区2:痛风患者只能吃米饭馒头,不能吃粗粮

虽然白米和面粉相比于大多数粗粮,嘌呤含量更低,但是粗粮能提供更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钾和膳食纤维,这些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内嘌呤的代谢,还有利于痛风患者控制体重、血脂和血糖。

而且粗粮中各种薯类,如土豆、地瓜、芋头、山药等的嘌呤含量很低,玉米、小米的嘌呤含量也低于白米和面粉。

用这类粮食代替大部分白米和面粉,患者能获得数倍的B族维生素和钾,有利于人体内尿酸的顺利代谢。

误区3:痛风患者不能吃豆制品

干豆类的确属于高嘌呤食物,与鱼类和大多数海鲜属于一个级别,嘌呤含量在75~150毫克/100克。

但是我们吃干豆子的可能性不大,多会将其加工成为豆浆、豆腐、豆干等豆制品食用,在浸泡和磨浆的过程中,嘌呤会经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稀释,而且制成豆腐还要挤出一部分浆水,所以豆制品不能算高嘌呤食物。

痛风患者七大饮食原则(你被这些饮食禁忌)(3)

平时可以限量食用豆制品,作为优质蛋白的来源替代肉类食品,肯定是利大于弊,而且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对于人体内的尿酸代谢也是有帮助的。

但考虑到豆制品会在餐后暂时性升高血尿酸水平,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还是避免食用为好。

误区4:痛风患者不能吃菌类

与豆类相似,菌类以干重计算,的确属于高嘌呤食物的类别,但是其在烹饪水发后会增重10倍以上,自动降为低嘌呤食物的级别。

而且菌类一般只是作为配菜来参与烹饪,吃进去的量也有限,无需完全禁止。

再者,菌类也是B族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等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其中的游离氨基酸还能为菜肴提供天然的鲜味,避免菜肴缺少鱼肉造成的寡淡,菌类多糖还是抗肿瘤的能手。但是蘑菇炒肉、浓菌汤之类的菜肴还是应该避免。

误区5:痛风患者要少吃绿叶菜

总的来说,蔬菜、水果都属于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因为其水分含量大。

而绿叶蔬菜,如菠菜、小油菜、茼蒿等的嘌呤含量的确比其他瓜茄类、根茎类、浅色系蔬菜要稍高些,但是仍属于中、低嘌呤的级别。

绿叶蔬菜的营养成分最为密集,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K、膳食纤维含量最大,饱腹感也最强,痛风患者每天摄入300克左右的绿叶蔬菜是可以的。最好采取煮、焯、烫的烹饪方法,可进一步降低嘌呤含量。

误区6:水果的嘌呤含量低,痛风患者可以放心吃

绝大部分水果的嘌呤含量都不超过10毫克/100克,属于绝对的低嘌呤食物,然而水果却不适合痛风患者多吃。

痛风患者七大饮食原则(你被这些饮食禁忌)(4)

为什么夏天痛风高发?吃烧烤、喝啤酒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大量进食水果或喝甜饮料,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水果是果糖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果糖在肝脏里转化成油脂,造成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油脂囤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研究表明,一杯鲜榨橙汁对肝脏代谢造成的负荷,仅仅略次于一杯啤酒。人体对果糖没有像对葡萄糖一样的保护机制,胰岛素不起作用。过量的果糖摄入会导致脂肪肝,引起胰岛素抵抗,造成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而一旦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腹型肥胖,就意味着人体的营养素代谢已经紊乱,可能会同时出现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当然也包括尿酸异常,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会降低,体内产生尿酸的能力会增强。

所以,哪怕你没有吃肉也没有喝酒,只是每天大量摄入水果,也可能加重痛风。

如果一定要吃水果,痛风患者应尽量选择低果糖的品种,可以适当吃些小番茄、蓝莓、草莓、樱桃、荷兰小黄瓜等,最好每天控制在250克以内。香蕉、榴莲、芒果、菠萝蜜这些果糖含量极高的南方水果尽量避免。

本文合作作者:刘玲艳(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