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学会成长(在困苦中学习成长)

叔梁纥娶了一个妻子姓施,施氏生了九个女儿,无子。后来有一个妾,妾生了长子孟皮,孟皮“病足”,走路有点跛。

叔梁纥已是花甲之年,年迈而无健康之子,于是在66岁的时候,娶了17岁的颜徵在,这就是孔子的母亲。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2年)九月庚子日(现在很多人认为是公历9月28日,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孔子出生。由于孔子是他父母在尼山祈祷之后生下的,尼山又叫尼丘山,所以起名叫孔丘,字仲尼。

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带着他离开鲁源村,到了曲阜城的阙里。阙里住着鲁国贵族们,他母亲就以浆洗缝补等为工作。

阙里在曲阜城的东南部,离鲁国太庙和洋宫都不远。太庙就是鲁国国君祭祖的地方,洋宫则是贵族子弟上学的地方,这为孔子接触到文化知识提供了基础条件。

据说,孔子在小的时候,孩童嬉戏时最常做的活动就是跟大家玩祭祀的活动,跟大家讲礼仪。孔丘知“礼”,在他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而周代礼乐制度的制定者便是周公,因此,就算经历这春秋五霸争雄,天下已经礼崩乐坏,但鲁国的礼乐典籍器物都算是齐全的。而孔子一生的政治主张就是恢复周礼,一生的追求就是能成为周公一样的人。

生活在太庙和洋宫附近,从小耳濡目染,孔子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子曰:“吾十五志于学”,意思就是15岁的时候就开始立志要去求学。

虽不是贵族,不能成为洋宫正式的学生,但学堂一般是半开放的,像孔子这样的平民也是能够进入的。太庙凡有祭祀等大型活动,孔子都会在边上观看学习。

孔子当时也不能算是平民,上一篇说过,他祖上是宋国的公卿,到了鲁国,也要算士族,况且他父亲叔梁纥当年是鲁国的大力士、大英雄,地位也自然不会太低。

在洋宫的学习,一般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诗》、《书》、《礼》、《易》,而且他学习成绩很好,在当时已经有了些名气。

当然,除了学习,他还要工作,为母亲分担生活的困苦。他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是说我小时候贫贱,低微的工作啥都会干。据孟子说,孔子给人做过会计、放过牛羊。

17岁那年,母亲去世。按照葬礼的要求和母亲的遗愿,他把母亲的灵柩运回老家,与父亲合葬。

母亲去世后,他不得不找了一个工作,而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便是给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饲养牛羊。

那时候,给公卿家族放牛羊也是要有地位和身份的,而孔子是士族,便理所当然。

在苦难中学会成长(在困苦中学习成长)(1)

图片来自毕宝魁的《孔子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