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埋尸案全部案情改编(封面独家操场埋尸案)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曾洁

近日,湖南“操场埋尸案”将被改编成电影《操场》的信息引发网友热议。“操场埋尸案”被害人邓世平女儿表示,《操场》剧组没有通过家属授权,邓玲担心事件被胡乱改编。目前,邓玲已委托律师处理相关影视片未来可能涉及的侵权纠纷。8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资深影视传媒人、导演、编剧郑叶,他对影视剧如何改编真人真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操场埋尸案全部案情改编(封面独家操场埋尸案)(1)

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高歌猛进,不少电影制作方选择将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作品搬上大银幕,无论是改编自陆勇事件的《我不是药神》,还是改编自川航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事件的《中国机长》,票房成绩都在30亿上下,就连今年暑假领跑暑期档大盘的《中国医生》,也是改编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操场埋尸案全部案情改编(封面独家操场埋尸案)(2)

然而,真实事件改编是一把双刃剑,改编者如果尊重事实、独具匠心,将获得当事人及影迷的双重认可;如果稍有失真,则可能引发争议,甚至与当事人对簿公堂。这种改编的尺度在哪里呢?郑叶分享了影视作品对真人真事改编的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情况是人物实名改编,即片中人物用真实姓名、最接近真实的事件原型,片尾标注“源于真人真事”;第二种情况是人物非实名改编,片中人物用化名、故事内容进行适当改编,片尾标注“源于真人真事”;此外,还有一种人物非实名改编,是片中人物用化名,故事除主线结果外,皆可进行相应改编,片尾不标注“源于真人真事”。这三种情况越往后,改编程度越大。

郑叶说:“影视作品改编关键是效果,尤其是主导方向是否颠覆了人们的已知,并造成了大范围的负面影响。比如李连杰的《霍元甲》案,之所以片方胜诉,既是因为虽然影片与事实有较大出入,但影片的主导思想还是符合树立民族英雄、弘扬民族正气的方向,且影片片尾也注明了‘纯属虚构’字样。”

操场埋尸案全部案情改编(封面独家操场埋尸案)(3)

郑叶透露,当年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解救吾先生》,原型是曾被匪徒绑架的演员吴若甫。导演丁晟从有意与吴若甫接触到最终劝说吴若甫同意拍摄,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甚至提着大闸蟹去建立感情,这才叫诚意、这才是正确的创作态度。

郑叶本人创作并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剧本《默默》,也是根据爱狗人士劫狗车的真实事件改编,主导方向积极,结果也有益社会进步,所以并未受到相关当事人的质疑。

郑叶称,影视作品属于文艺作品,创作源于生活,不可能所有作品皆需当事人认可和授权。然而在郑叶看来,而作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我们也应尽最大可能去保护在真实事件中已经受到了伤害的当事人,这是职业道德问题。

他说:“比如采取化名、改性别、改地点、改年代、改影片属性,穿插多个事件等办法,相反,为博眼球而特意指明影片源于某一案件,并通过夸张等创作手法误导观众,造成观众对真实事件产生错误理解和联想的行为及作品,都让人不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