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1)

司马相如:大赋动天地,冤负渣男名

要说司马相如的名声很大,可能并不是他的作品,更多的怕是他的风流艳事,夫人卓文君功不可没,如果有百人知道他的《凤求凰》,可能其中最多只有一个人看过他的《上林赋》。

风流韵事对声名的传播作用很大,比如,就政绩和对历史的贡献来说,唐太宗李世民比起唐玄宗来说,那要高出许多,但李隆基同杨贵妃的那点破事儿,对民众来说,谁人不知,戏曲舞台常年演绎,声名也比他老祖宗大了很多。

司马相如正是沾了这个光,而当时同他齐名的枚乘,如今就落寞了很多,我去过多次枚乘的家乡淮安,没见到一处纪念之处,看来家乡人民也没有拿他当回事;这同司马相如在成都的待遇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琴台路、驷马桥,老成都人就太熟悉了。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2)

他是著名的词赋大家,“西汉文章两司马”之一,另一位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司马迁,也是他朋友圈的人物,他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两之人,夫人是著名才女,老丈人在全国富豪榜上有名,当朝皇帝是他的粉丝,算来也是个背景强大之人。

但是,现今的他似乎被黑得不是一般,他从以前人们传诵中的痴情郎位置上,一路下滑,到现在直如陈世美一样,扭曲得变了形,甚至在多家认证的“历代渣男排行榜”上,他一直是稳进前五之人。

司马相如是我们正宗的成都府人,字长卿,开始叫什么名字却无人知晓,只知他有个小名叫“犬子”,大概是取个“狗剩”或“小毛”一类的贱名好养活之故吧,及长,因为他很佩服战国时的蔺相如,渴望能和蔺相如那样名留青史,遂改名叫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3)

从这名字上看,他很是自负,一心想着出将入相,他第一次去长安时,路过成都沙河上的升仙桥,桥边为城门,题其门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于是,这桥便被后世称作驷马桥了,可见其志向远大。

他家境应该是很不错的,在景帝时用钱可买官,他老爸便为他买了个“武骑常侍”,大概如名义上的骑兵侍卫头衔,但就如同现在升工资低级职称不加分一般,没人拿这当棵葱,于是,便干脆去京城闯荡去也。

他首先是被进京探亲的梁孝王赏识,遂跟着去了梁国,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子虚赋》,声名大噪,可惜的是,这梁王短命,没几年就归了西,没奈何,他回到了成都,但家中父母早已离他而去,于是便陷入穷困的境界,很是凄惨。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4)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去投靠了昔日好友王吉,经过一通的筹划,大龄屌丝最终是逆袭成功,抱得美人归。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子虚赋》被汉武帝读到,大加赞赏,便将他召到京城,他为刘彻又续写了《上林赋》,文采斐然,赏了他一个郎官的职务,成为京官一枚,过得很是滋润。

司马相如是个文学人物,于政绩上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但他曾出使过西南,写过《谕巴蜀檄》及《难蜀父老》,为西南边境的归附作出过贡献。

对汉武帝来说,司马相如就如同东方朔一样,不过是个弄臣而已,雄才大略的武帝要的是能开疆拓土,痛击匈奴,如卫青和霍去病一般的人物,而如司马相如这样的文人肯定是不会受到重用的。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5)

他一到京城就是个郎官,一生也没有升迁过,期间还曾被人举报贪污而罢官,一直混到逝世,可见,他就是在皇帝身边一个文人,如后世的李白一样,想要成就梦想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司马相如的方才那是不容质疑的,妥妥地文学大家,鲁迅先生在其《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作为汉赋的奠基人,他在武帝时的文学地位是无人能撼动的,被后人尊为“辞宗”或“赋圣”。

司马迁对他也是赞赏有加,在他的《史记》中,为文学家立的传仅两篇:一是屈原和贾谊的合传,另一篇便是为他单独立的传,而这篇传的篇幅是前者的六倍,足足用了三万余字,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司马公心中的地位。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6)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嵳,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陁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

作为汉赋的代表人物,我们从他上面这篇《上林赋》便可知其风采,他的作品场面恢宏开阔,词语富丽堂皇,渐次推进,层次分明,声色丰富,惊心动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的作品被后世推为神品,其视野之恢弘、胸襟之开阔,是以前文学作品所没有的,杨雄就曾说过,“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大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感叹。

但是,司马相如给人有点怪怪的感觉,如果抛开他同卓文君的艳事,可能识得之人不会很多,司马迁在《史记》中捧红了很多人,唯独他大力塑造的司马相如,总是不温不火。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7)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后世文人对他的追捧也很给力了,甚至把明朝才有的《凤求凰》古琴曲也安到他的头上,戏曲笔记的也弄了不少,但就是始终红不起来。

但是他那夫人卓文君的声名比他还火,至少在民间如此,我们成都就是“文君酒”,没见哪儿有过“相如酒”,而且卓文君还被列为“蜀中四大美女诗人”之首,这倒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细究起来,很多人不喜欢司马相如还是有原因的,如果按正统观念,他有拐带良家妇女之嫌,如果按民间理论,他又犯有始乱终弃之罪,所以,一个吃软饭的人,最后还吃了不长,这让人如何喜欢得起来。

“吃了不长”是四川的一句俗语,比喻受了别人恩惠还不领情之意,于司马相如来说,他全靠着卓文君吃香喝辣的,后来发达了,就产生了纳妾的想法,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在感情上当然过不去了。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8)

不可否认,他以前是费尽心机将卓文君弄到手,到京城后,靠着那声名,自然有一堆的粉丝追捧,眼前成天莺莺燕燕的簇拥着,很难拴得住意马心猿,这个嘛,很正常。

封建时代,一妻多妾乃寻常之事,有钱人身边没有几个小妾是会被人嘲笑的,司马相如相比于同朝为官的东方朔,称为正神都不过分,要知道,那东方朔可是每年都要换一个妻子,而不是纳个小妾的。

再说了,结婚多年,卓文君也没有给司马相如传宗接代,这在古代可算是硬伤,为家庭血脉故,纳个小妾以续香火,天经地义,如何在司马相如处便行不通,被后人诟病呢?不懂。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9)

不过,后人对二人的婚姻状况是演绎出了很多的故事,主流说法是司马相如在长安呆久了,寂寞孤独,想纳个妾,于是给夫人写去一首诗,卓文君看后很失望,就回了一首诗,结果这司马相如幡然悔悟,人们在赞叹卓文君文采的同时,也对她的智慧大加赞扬。

此事记载于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这本书中的很多故事在正史中都只有点影子,却因为这本八卦书而光大四方,甚至成为国家记忆,比如那“昭君出塞”。

《史记》中对司马相如纳妾之事是无一字记载,但200年后的刘歆,却在他的书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10)

就是这一段话,将司马相如推上了“古今渣男排行榜”,其实,不说一个“相如乃止”,说明了他对夫人的言听计从,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彻底掐灭,即使纳了又如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金屋藏娇”的皇后阿娇,再有权势,再对刘彻的上位有恩,还不一样被打入冷宫,名正言顺之事嘛,有本事你生个儿子!怎么到了司马相如这里就被人口诛笔伐了呢?

民众不喜欢司马相如,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卓文君的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这些被称为卓文君的诗真是她写的,那些如《白头吟》或《诀别书》、《怨郎诗》一类的,真的是让人很怀疑。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11)

但百姓们是不管这些的,那些文人们为了吸睛,也起劲地将卓文君伤心欲绝的故事加以扩大,从此,一个超级怨妇和女诗人的形象便树立在人们的心中,风头直盖其夫君。

当然,这司马相如也不能站出来辟谣,富家千金爱上穷书生的故事被多少人钦羡,始乱终弃又遭到多少人的谴责,他千年来便只有戴着这“渣男”的头衔立世,真是欲哭无泪啊。

司马相如人品如何(名列古今渣男第五的他)(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