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

元末,乱世。从1351年刘福通起义,到1368年朱元璋大军攻入元大都,全中国都在混战中经历了18年。

历史上保护广东免受兵灾的人

广州也开始乱了,觊觎广州城的土匪都不知凡几。但历史上,广州城总有英明睿智的人来保护,使其免受兵火涂炭之苦。这种经历,大抵上是由于广州人的重商重义的思维方式相关,长相计量,总能为广州找到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东汉末年,士燮割据岭南,为保一方平安,先后向曹魏、东吴称臣,使得广东免于战乱;

南北朝后期,冼夫人没有割据一隅,毅然带领岭南众人归顺大隋,避免了生灵涂炭;

宋亡时,张镇孙也是拼着“一人降而活全城”的信念,保全广州城。

元末时,广东也出了一个同样睿智的人,保护广东平稳渡过了相对平稳的18年的战争岁月。

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1)

元末的乱世,广东如何自保

效忠元朝,崛起的何真

何真,祖上是从南雄珠矶巷迁到东莞茶山的,与广州沙湾何家不是同一支。到其祖父时,何氏已经是东莞数得着的巨富之家了。何真年轻的时候能文能武,在惠阳的盐场做个小官,并没有上任,仕途其实也不算得意。

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2)

茶山镇圆头山何真公园

时间到了1351年后,中原乱了,广东也乱了,四处大大小小的土匪如乱蜂一般,其中也包括何真做官的惠州区域。何真想了下,算了,我还是回家吧,把家守好才是正经。

何真的家,在现在的深圳笋岗村。何真按广府围屋的模式,用军事的角度重新构建了笋岗围屋,四五米高,一米多厚的砖墙,差异于圆形的客家围屋,但也足以保护族人不受外来的袭扰。现在广州深圳香港很多叫“围”的地名,如蔡屋围、天水围等,就是指这种高墙环绕的地方。

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3)

何真打造的笋岗老围

何真在深圳笋岗专心的保境安民,一心不问世事。但是事情还是来了。1354年,惠州有个叫王成的召集人手准备造反,何真当了多年的基屋公务员,于是到惠州的衙门去举报。这事无所谓对错,各人立场不同。况且,何真的阶级立场,确实是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何真向官府举报时,没想到王成事先已买通了官府,这下子,何真就处于危险当中了,于是何真急忙逃回了深圳笋岗围村里了。

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4)

现在残存的笋岗老围原址:元勋旧址

惠州王成果然造反了,而且占据了惠州城,驱逐了地方官,何真与王成已经属于不死不休的阶级敌人了,于公于私,何真也不能置身事外了。

于是,何真就发动了他的"地主武装",向惠州进发,通过一系列的战争与谋略,将惠州与东莞都纳入囊中,这个操作,同察罕有些类似,这种不依靠朝廷的部队,自己组织"义兵",镇压起义的行为,受到朝廷的大力表扬。日暮途穷的元朝廷封他为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在众多“地主武装”中,何真获得了官方认可的身份,势力也膨胀得厉害。

1363年,历史书上记录的广东农民起义领袖邵宗愚攻入广州,诛杀了元朝的主官八撒刺不花。本来这件事是得到了广州城内众商户默许且支持的,但邵宗愚进城后,一改往日的立场,直接在全城大肆搜刮,同时也由于分赃不均,搞得包括何真在内的,两广所有的地主武装、土匪头子全都要来讨伐他,邵宗愚见势不妙,忙撤出广州城,众望所归之下,广州城归何真了。

这一年,何真派人到元大都见元顺帝,表达了广东路的忠心,元顺帝封何真为广东分省的参政、还将广东与福建划为新的行省,由何真任这一行省的左丞,治所就放在广州。

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5)

深圳罗湖笋岗老围俯视图

逆境称雄的何真

风头太盛,根基不稳,何真这次是树大招风了。他名义上成了岭南的最高长官,但是却没有压倒性的军事实力,在各路豪强的威胁下,何真战略性地放弃了广州,回到根据地的何真,迎来了一生之敌王成的凶猛反扑:多名部将战死、四子被擒、主力战将背叛、博罗河源兴宁等盟友背盟,一时间何真可谓是四面楚歌,大厦将倾。

正是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1366年,何真从广州突围开始,一路打到惠州,再打到东莞,人人带伤,个个死战,终于迎来了与王成决战的时刻。命运之秤向何真倾斜,王成败逃。

何真向全境发布悬赏千金捉拿王成的通告,很快,王成被奴仆告发并擒住,送到何真面前。何真笑着解开王成的束缚,说"兄弟你可真是养虎为患啊"。

何真给千金与奴仆,兑现承诺。然后命人备汤锅、驾转轮,把奴仆绑在上面,烹杀之。何真要昭告天下:当仆人的出卖主人,就是这个结果。

好个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你左右都是有理的!

1367年何真再次进军广州城,邵宗愚兵败,再次回到老巢三山寨。至此,何真真正地成为了岭南一霸,残喘的元廷封他为广东福建行省的右丞。再封就要进中书省,到中央了。

保境安民的何真

这时有个叫陈符瑞的人对何真说,要不你就效仿赵佗,也搞个南越王出来吧。估计这个话是当众讲的,最起码不是两人私下聊天说的。何真一听,这种听风就是雨的事儿,传出去还了得啊。当初我实力不行,进个广州城,都立不住脚,虽然我现在在广东算一号人物,但搁在中原群雄眼里,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啊。

陈符瑞你小子在众人面前叫我割据称王,朱元璋那伙人知道了还不要我的命啊。我得表明我的立场:来人,执而戮之。我何真绝对没有二心,一定要面对中国而称臣的。

1367年的何真是明智的,此时,中原已经变了天了。1363年,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1366年,四川的明玉珍也身亡,四川已是朱元璋的囊之物,1367年,张士诚为兵败身亡;朱元璋在1368年正月称帝后,马上派出徐达等人北伐蒙古,派出廖永忠等人南征。

阴差阳错的称臣

廖永忠1367年的时候,就跟着汤和征讨浙东的海盗头子方国珍, 大军压境之下,一个使者一封信,方国珍就投降了。廖永忠的部队从海上出发,到了福州,正好与何真派出的使者刘尧佐遇见了。

这刘尧佐可谓是何真的亲信,亲到什么程度呢?你且向下看。

刘尧佐原计划是要到元大都上表显忠心的。中原各地城头变幻,何真是知道的;但中原现在大局已定,何真并不确切地知道,还准备再观望一下的,过渡期,找元朝皇帝表下忠心是例行的操作。

刘尧佐既然都在福州碰到廖永忠的大军了,再到元大都上表就不对的。急中生智,刘尧佐也来不及请示何真了,他临时将那个奏表改了,改成了何真向朱元璋投诚的奏表。

廖永忠一看,这何真这么懂事啊,行啊,好样的。马上就报给朱元璋了,朱元璋对何真的印象是特别的好,这个广东佬真懂事,太会做人了。

刘尧佐先斩后奏后,马上报给何真,何真接到信息,心叫一声好险!马上安排信使,带上全套广东省的户口钱粮资料、部队关防等,与廖永忠的大军会合。结果双方在潮州时又遇见了,何真的信使将全套文书资料、部队驻防等全部移交,至此,1368年三月,广东和平解放。

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6)

廖永忠进入广州,标志广东归顺明朝

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

何真是在东莞见到的廖永忠的,双方“燕语欢如平生”。我查不到何真是哪一年面见的朱元璋,总之1369年时,朱元璋将何真调到了江西任参知政事,1370年又派到山东任参知政事。1371年又派何真回广东,让他将老部队拉到外地驻防,何真本人还是要到山东去办事;其间,何真又被要求两次回到广东,将当地的还有反抗力量的地主豪强、残余的兵士拉到外地驻防,消弥兵事。

1380年,何真把大儿子何荣送到宫中当兵,这个勋贵通行的做法;

1381年的时候,蓝玉等人攻打云南时,何真家族被要求总体负责后勤及人员调度,与蓝玉有所交集,埋下了杀身之祸。

1385年,何真被调到浙江布政使,1386年调任湖广布政使,朱元璋就是不让何真回老家。

1387年,年逾66岁何真终于获准退休,封东莞伯,这个爵位在明初时,也算得上显贵了,毕竟刘伯温也才是个诚意伯嘛。

1388年,何真去世了,劳碌了一生,埋身桑梓。

何真去世五年后,蓝玉案发,何家被牵连,灭族,只有一个儿子何崇祖得以幸免。

明朝有哪些优秀商人(一生劳碌的东莞伯何真)(7)

算命的说:公才兼文武霸王之器,惜生南方,微带火色,位不过封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