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剩男剩女比例哪个多?为什么北上广深剩女无数

以一个男性视角来看下这个问题,部分原因要归结为资本推动下的消费主义文化将爱情主角定性为有消费能力的人,大部分人其实都被流行文化定性为了“路人”。

一、你说可怜世间万物,没有四块五的妞,可绝大多数男人,兜里只有三块出头。

金钱至上的时代,优质男人的标准在提升,而在不少剩女眼中,除了优质男人,其他都不是男人,而是路人。

我的一个朋友是在某地组织部工作的人,负责考核厅级干部,这个部门不出意外,大都能干到厅级,因此,绝对是个大潜力股。正因如此,好多长辈都很看好他,都给他介绍对象。

他的条件是这样,他个头180,谈吐很沉稳,长相也过得去。985毕业,父亲是农村的村长,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有一片价值四五百万的林地,有三四个商服,家里出钱在三线省会城市全款买房。

不知道这种条件在广大剩女心中是什么地位?我告诉你在相亲中,他遭到了各种剩女的嫌弃。

嫌弃的无非两点。

论钱,他家里虽然小康,可他还有个弟弟,至少要分走一半,他剩下这点根本不算什么。他一个公务员,月薪五千,养活自己都费劲,以后生活可咋整。

论地位和资源,他虽然确实有点地位,也有钱途,可现在的形势,他也发不了财,等他提拔厅级干部了,那他也基本50多岁了,年轻的这二十年可咋办呢?

因此,这种条件在广大剩女眼中,就是鸡肋。

而他这种条件在咱们父辈人眼中,已经很好了,咱们父辈知道一个人如果能提拔到厅级干部,那是绝对的潜力股,可这种人在今天的社会,在年轻一一辈人眼中,不过就是鸡肋而已。

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一幕,父辈很看好他,不断找一个长相过得去的剩女给他相亲,而他不断被这些长相不错的剩女或鄙视或可惜,父辈给他介绍了一百多次相亲,他就这么被当成鸡肋被鄙视被可惜了一百多次。

因为这个潜力股,在消费主义为主导的流行文化中,根本算不上男人,只能算路人。

二、少数剩女眼中的精英男人很可能早就结婚了。即使未婚,竞争也超级白热化。

而我另一个同学的经历更有意思。

我另一个同学其实一毕业就结婚了,那时候他有一个高中时代就在一起的女朋友,女朋友不美,也没什么学历,但他自己工作也不顺,混的很狼狈,再者觉得得给这个跟了他五六年的女人一个交代,就匆匆办了婚礼。

可两年之后,他发了一笔财,再加上借的钱买下了老板的公司,第二年,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把公司做到了年利润三四百万!

从此,他就过上了西门庆的日子。

他有个爱好,就喜欢隐瞒自己婚姻去相亲。原因很简单,去找妓女他嫌脏。而剩女一般正经找对象的不会太乱,能干净一些。而且剩女还没结婚,重视名誉,完事了容易脱钩。

他自己夸下海口,没有拿不下来的剩女。还说就算是有老公的女的,他成功率也能达到百分之五十!

他有个原则,绝不跟他们公司的客户发生关系,因为是培训行业,客户好多是年轻的大学生。可多的是明知道他结婚还往上扑的女学生,赶都赶不走、

原因很简单,在今天这个社会,那个潜力股就是个鸡肋,这个钻石王老五才是个金龟啊!

可,有几个人能像这个金龟一样呢?

最搞笑的是,我把这两个朋友的事和几个认识的女孩提起,这些女孩居然并没有特别的愤慨,而是觉得这个“剩女收割机”很可惜。觉得他有能力。只是人品差一些。其中还有几个女孩子好奇这个剩女收割机的长相。一定要让我发个照片。

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于那个能提拔到厅级干部的潜力股,那个学历985身高180人品没的说的好男人,全部都不闻不问,连继续了解的意愿都没有。

可以想象,这位“剩女收割机”确实没有说谎,以他的财力,只要智力没有问题,伪装成好男人的样子,少有女人能够把持得住。而想要嫁给这样的男人,就会面临白热化的竞争。

应当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剩女都想嫁给这个剩女收割机呢?

三、爱情故事的男主,没有残疾人。而工薪阶层和穷人正在被流行文化定性为消费主义意义上的残疾人。

有没有发现,从什么时候起,电视剧和电影的风格变了。

我小时候的电视剧,还经常以穷人为主角,有钱人的感觉常常设定为为富不仁的。穷人是有可能通过努力奋斗成功的,那时候出身不好,不是丢人的事情。例如潘冬子是红色小将,而有钱人是胡汉三。

而现在的电视剧,隐藏在故事中并不直接说的,常常是穷生奸恶,富长良心的世界观。

可以看看《人民的名义》里主角的设定,看看那些祁同伟、高小琴、蔡成功都是什么人。

看看《欢乐颂》里樊盛美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观众在看《欢乐颂》的时候,是怎么角色代入的,会认为自己是樊盛美吗?还是说要努力成为安迪?

再看看《我的前半生》里一个离了婚带着孩子的女人,和她发生纠葛的两个男人的对比:

一个是年薪百万的贺函,这个和我的那个剩女收割机的收入差不多,当然人比收割机帅气不止N倍。

北上广深剩男剩女比例哪个多?为什么北上广深剩女无数(1)

一个是被生活重重围困挤压下无能中年油腻过日子男,老金。

北上广深剩男剩女比例哪个多?为什么北上广深剩女无数(2)

你看老金脸上的皱纹,很写实,这是在金钱社会中不得志的人步入中年被生活挤压的痕迹。

在这个电视剧中,老金代表的,是现实,而贺函代表的,是理想。

在现实中,离婚了还带着一个娃的中年女人,是能找老金这样的大龄老实人接盘呢?还是能嫁给一个年薪百万的“剩女收割机”呢?更何况,像贺函那样的男人,比我的这个剩女收割机同学还要优秀一百倍,从收入上,从颜值上,从气质上,我同学都不能比。

可消费主义的电视剧就是要贩卖幻想,让罗子君和贺函最终修成正果。

该怎么解释罗子君成功嫁给了贺函呢?

只有用老一套,爱情了。

如果提爱情,那也行,可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爱情,从来不是那种超越物质的爱情,消费主义的爱情,是建立在钱堆上的。

比如,贺函和老金的区别,最大的,不是颜值,而是财力。老金只能开捷达,而罗子君以前坐的是奔驰宝马。

这还不是这个电视剧最为恶毒的,这个电视剧最为恶毒的,是把老金和罗子君的一场纠葛活生生的展示给所有人看,让所有人看到穷人身上的艰难,让所有人都在心里鄙视和厌恶穷人。

被这种流行文化塑造的人,受这种消费主义文化洗脑的人,自然会把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当成正常人,把穷人当成残疾人。

可悲的是,无论在任何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消费主义意义上的残疾人。

而残疾人,就是老金这样的,是和爱情不沾边的,在爱情里,没有残疾人的角色。

女人心里能接受最低限度的爱情,起码不能是残疾人吧。

于是,女人为了那几个正常人惨烈的搏杀,那几个正常人除了结婚的还有虽然没有结婚但和我那个剩女收割机同学一样的之外,剩下的怎么可能满足这么多女人结婚的需求呢?

消费主义通过贩卖幻想,将消费主义爱情观念贩卖给了几乎所有女性。

越是大城市,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们受消费主义对于人们的洗脑越彻底。

于是,这个时代北上广深剩女无数。

四、其实一切都是资本力量的推动,消费主义为资本的世界添砖加瓦

关注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其实主要是回答资本论有关的问题。我的口号是,关注果酱君,用资本论看世界。

既然是看世界,那就是什么都可以用资本论的视角来看,什么看房价、看股市、看新闻,都能,这个问题当然也能。

从本质上说,消费主义文化,是让资本的既得利益江山永固的文化。因此,越是成熟市场经济,消费主义文化越是泛滥。

这个问题,如果要说开去,可以写一本书。我不想说太多,简单说,正是消费主义让人们的世界观颠倒。资本剥削员工,变成了资本为员工创造了工作,员工的体力耗费最终形成了产品的价值,变成了企业家的创造力创造了财富。

还有,有消费能力=最大的德性,因此,王思聪会骂吴秀波是穷逼。明明都是到处拈花惹草,王思聪就是比吴秀波要有底气,人家列举了十多个女朋友,质问吴秀波,知道为什么这些女人不告我吗?因为你就是个穷逼。

看到没,在思聪那里,穷是最大的德性缺失。

如果每个人都把富有当成最大的品德,那么有钱人当然就成了这个时代最有道德的人。事实上,你看看无论是福报马,还是兄弟东,今天这里演讲,明天那里拍电影,告诉人们该怎么思考,怎么行动,像不像孔圣人?

消费主义的眼中,那些像兄弟东、福报马的人,都是该进文庙的人。

在这种文化中,那些底层人,无论遇到多少不公,都会像那个老金一样,一脸怂像,只能怨自己没能力,见到我朋友剩女收割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自惭形秽。

如果所有的弱者都这样,这资本的炼丹炉,是不是就江山永固了?

关注我的公众号,果酱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