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狗死前会离开家里(好狗不在家中死)

这是一个比较伤感的话题,但也是所有养狗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今的生活条件较好,狗狗的待遇比以前高了也不止一个档次,狗的非正常死亡率比较低,除了上狗肉车和遭遇飞来横祸的,其他基本都是正常死亡,但在以前绝非如此。今天,咱们就聊一聊以前农村大笨狗的几种死亡方式,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同样的感触。

为什么土狗死前会离开家里(好狗不在家中死)(1)

首先说一下那个年代狗的用途和饲养方式。以前村里养狗,主要就是看家护院,基本都是散养式、放羊式的养,有剩饭菜就喂一点,没有就不喂,只有个别确实喜欢狗的除外。那吃不饱咋办?偷吃别人家的鸡食、猪食,或者坑里、河里扔的死老鼠、死鸡、死鸭,病死的羔羊、猪崽,再者就是跑到厕所里大餐一顿。

曾经大笨狗的第一种死亡方式:那时候狗多,出生的小狗多到没人要,就扔在旱坑里让它们自生自灭。遇到好心人可能会捡走养着,遇不到或者人们实在不想养、养不了,那也只有听天由命、一命呜呼了。即便是被捡走的,由于太小也很难养活,十有八九去了西天。就算主人没有扔掉它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大狗都没得吃,哪来的奶水养小狗?一窝小狗能活下来的也就十之六七。所以,曾经的大笨狗死亡方式最多的一种就是夭折。

为什么土狗死前会离开家里(好狗不在家中死)(2)

大笨狗的第二种死亡方式:大笨狗与其他狗不同,在三四个月的时候会翻肠子,大病一场。那时候没有疫苗,就算是有疫苗,也不会有人去给一条狗打。所以呢,又有将近半数的三四个月的狗少亡。

大笨狗的第三种死亡方式:被杀掉吃了肉。其他地方不大清楚,但在中原地区以这种方式死亡的狗狗并不多。当然了,每个村子都有那么几个好酒好肉之徒,但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偷狗杀狗。另一部分就是被卖给了狗贩子,但也是少数,因为农村有句俗话叫“再穷不卖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除非是犯了大错,咬了人或者吃鸡咬鸭,主人自己不舍得杀,但却又实在不想养了,就卖给那些个下乡收狗的狗贩子。到了狗贩子手里的狗,也并不是全部被杀了,路途当中可能会碰见喜欢它们的,也会花钱买下来养着,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为什么土狗死前会离开家里(好狗不在家中死)(3)

大笨狗的第四种死亡方式:这种方式是后来才有的,也是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最令人心疼的,那就是被偷狗贼毒死。其实,大笨狗虽然不是很被人重视,但养大一条狗最少要用一年的时间,大笨狗又聪明机警、憨厚老实,时间一长,也是很让人喜欢的。我感觉,绝大多数的养狗人都比较痛恨偷狗贼。即便是没养过狗的朋友,也可以想象一下,经常陪伴自己身边的东西,在某一天突然离去,最起码,这种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仿佛是比较充盈的内心,被人抽走了某些东西,陡然间变得空落落的。养大的狗里面,有七八成以上死于这种方式。我的狗之少有三条就是这样死的,真的是令人伤心欲绝。曾经,我还比较年轻时,用钢板做了一把尖刀,打磨得异常锋利,就想着谁敢偷我的狗,如果被我逮到,肯定会给他来几下……

为什么土狗死前会离开家里(好狗不在家中死)(4)

还有一种是吃药死的,无论大狗小狗皆有死于非命。那时候环境差,老鼠多,家里家外的犄角旮旯常见老鼠的活动踪迹。咬坏了家具,咬烂了衣物,咬破了粮食袋子……家里养的猫似乎也见怪不怪了,反正是捉不完,索性破罐子破摔了。此后鼠药走进人们的生活,情况大为好转。但毒死的老鼠都是随意的扔在大坑里,饥饿的狗常常以此为食,每每着了鼠药的道。那时候经常有人喊,谁谁谁,你家狗吃老鼠药了……也经常有人喊帮忙灌狗。弄一盆浓稠的肥皂水,几个人压住狗,掰开狗嘴,横着卡一根木棍子,拿瓶子往狗嘴里灌肥皂水。灌的及时了,或许能保住一条性命,不及时的就一命呜呼了。那些缓过来的狗,也会变得呆头呆脑,很长时间才能真正缓过来。如果遇到吃了剧毒老鼠药的,可能连灌狗的机会也没有。反正就是,死于老鼠药的狗不在少数。

为什么土狗死前会离开家里(好狗不在家中死)(5)

最后一种就是老死的了,其实在曾经的那种情况下,狗要想活到老死,那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凤毛麟角吧,这么多年,大半个村子,就见到两条老死的狗。

为什么土狗死前会离开家里(好狗不在家中死)(6)

除了夭折的和被狗贩子收走的,狗在死亡之前基本上都会离开家。农村有句老话,好狗不死家!那些生了病,自感无生还希望的、自感大限将至的,抑或是那些中了贼子的毒镖、或是吃了药,但还没有立即死去的狗,都会默默离开家,到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静悄悄地死去,了却一生……

可能没在农村待过的朋友不能体会得到,只会抱怨说养狗人没有照顾好狗狗,不负责任,更有甚者说他们不配养狗。那是因为没有深入到当时的环境,不晓得民间疾苦,人有时候都吃不饱,谁会过多在意一条狗的死活???

有感触的朋友,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