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

原创:金钟

前言: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本人自1970年12月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8784部队,至1976年7月离开,虽然几十年过去,但脑海里始终忘不了最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部队——铁道兵独立汽车团。

我曾经的老部队——原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一支存续了12年曾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在铁道兵的历史记录中却没有留下什么文字。

经翻找铁道兵的史料,仅可见汽车团成立于成昆线,撤编于襄渝线,这是铁道兵修建的最著名的两条大三线铁路。铁道兵在襄渝线功成名就后撤编了独立汽车团。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的历史没有专门记载,撤编前没有留下一张完整的照片,甚至在北京“铁道兵纪念馆”内也难寻觅到这支部队的踪迹。

目前能找到的仅是一幅铁道兵美术工作者制作的版画《雪夜运输》,完成于1971年。因为先后有十八人参与创作,在不能突出个人的特殊年代,版画的作者被写为“石巴人”。

这是一幅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为原型的版画,表现的是襄渝线上的汽车兵——雪夜翻越秦岭月河梁的“十八盘”盘山公路场景。

▽1971年夏天,汽车团美术创作组在汽车6连采风时,画了《雪夜运输》最初的美术稿,由宣传股伍法勋干事负责执笔。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

经查证: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于1964年10月23日(总参批准的时间)组建,开始使用代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784部队,号称全军最大的摩托化团。先后使用过亥3和亥9打头的车牌号。主要任务是后勤运输保障,运送部队铁路建设的人员和各类物资。

自组建以来,车轮滚滚,常年奔驰在云贵高原(成昆线)、秦岭山脉(襄渝线)。1976年撤编后的两个独立汽车营继续奔驰在昆仑山脉(青藏线)、天山山脉(南疆线),为共和国的铁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保障。汽车团先后参加过贵昆线、成昆线、襄渝线、沙通线等主要铁路干线的建设。曾经组队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派出力量支援非洲建设、执行中国核武器试验的绝密任务等。

▽下图是独立汽车团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合影,拍摄于1965年11月6日,地点在贵州安顺团机关办公大楼前。(张凤岗战友珍藏并提供照片)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

在铁道兵的历史上,曾经先后组建过4个独立团:独立舟桥团、独立汽车团、独立机械团、独立建筑团;其中以独立建筑团组建时间最晚。

铁道兵独立舟桥团使用过代号:8722部队、89131部队。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使用过代号:8784部队、89132部队。

铁道兵独立机械团使用过代号:8785部队、5771部队、89133部队。

铁道兵独立建筑团使用过代号:89134部队。

根据铁道兵史料记录:

1964年8月,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加速以成(都)昆(明)铁路为中心的西南地区铁路建设的指示。8月29日,杨成武副总参谋长关于铁道兵参加修建西南铁路施工力量落实问题,给军委、总部首长的报告中指出,修建西南铁路所需施工力量,除由铁道兵抽调5个师8万人作骨干外,再扩编新兵10万人,其他由铁道部所属工程局职工解决。铁道兵参加西南修路的部队和铁道部参加施工的铁路工程局统一由西南铁路工地指挥部领导。

10月18日,铁道兵根据杨副总长的报告精神,综合铁道兵的性质、任务,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部队扩编问题及具体扩编方案。23日,军委原则批准了这个报告和方案,决定整个扩编工作到1965年2月底基本结束。这次扩编,铁道兵新组建两个整师(即第十二、十三师)、3个独立团(即舟桥、机械、汽车团)和4个师属团(即第5、35、40、50团)。铁道兵总兵力增至37.2万人(实际补充新兵14.4万人、吸收铁路职工参军1万人)。

1964年10月23日,总参批示,同意组建铁道兵独立汽车团、独立机械团和铁道兵第十二师、十三师。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横空出世!

另据铁道兵史料记录:1964年8月,根据党中央指定的加快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和中央军委决定,在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的直接组织领导下,铁道兵调集一、五、七、八、十师和独立机械团、汽车团约19万人参加了成(都)昆(明)铁路667公里(该铁路全长1083公里)的修建任务。

以上资料显示:铁道兵独立汽车团是在一个时间段内组建的,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另据资料显示:铁道兵独立汽车团的组建地在贵州安顺。

▽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784部队共青团首届代表大会合影,1966年11月10日于安宁。(照片由辽宁张凤岗战友提供)。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3)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的编制、装备:

团机关设司,政,后三大部门。其中:司令部设作训股、通讯股、军务股、机要股、管理股、电台。政治处设组织股、宣传股、保卫股。后勤处设装备股、供应股、油材股、军需股、财务股。

独立汽车团没有营的建制,团直接指挥到连。有12个汽车运输连, 2个汽车修理连,1个汽车训练队,1个卫生队,1个仓库。

▽下图是原8784部队基层“四好”“五好”代表大会合影。拍摄时间1966年2月20日,于贵州安顺。(张凤岗战友提供照片)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4)

▽这是独立汽车团1976年时期的干部档案部分卡片(此档案资料原由何英政委在汽车团撤编后私人保存,何政委在西安去世后,其子女转交给重庆市合川区李贤红战友珍藏)。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5)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6)

汽车团各汽车连队分别下设3个驾驶排、1个修理排、1个炊事班、1个勤杂班(含文书、通讯员、卫生员、材料员、油料员、理发缝纫员,检查站长等)。

每个汽车连的车辆配备都有所不同。车辆的数量、质量、种类与时俱进。当时汽车团的车是全铁道兵最好的,汽车团的驾驶技术也是全铁道兵最好的。

汽车团的车辆装备,全团总的汽车保有量为664台(1975年)。人员编制2800余人,当时为全军较大的摩托化团。

▽这是在成昆线上的独立汽车团卫生队,1969年拍摄于云南省禄丰县。背景为从意大利进口的菲亚特载重汽车。(张凤岗战友珍藏并提供照片)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7)

汽车1至8连:装备国产一汽解放CA10型运输车各60台。(其中汽车6连三排为解放油槽车排,专门负责运送油料)。另外,每个连队还配备解放CA30工程车1台。4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

汽车9连:全连装备济南产黄河8吨载重车。

汽车10连为特种车连,其中装备:前苏联克拉斯12吨载重车27台;法国比尔里亚特40吨半挂车23台——后因不适应高原山地,改装成平板车13台,仅保留半挂车10台;日产尼桑45吨拖挂车2台;捷克太拖拉100吨拖挂车1台;指挥车为1台跃进130;解放(5吨)吊车1台;黄河(8吨)吊车1台;维修工程车1台。(10连又称大车连,编制5个排。有4个驾驶排,1个修理排。全连有210多人,可谓全军之最。)

汽车11连:装备意大利菲亚特8吨柴油车。

汽车12连:装备捷克太拖拉12吨自卸车。

汽车修理1、2连:配备有全套的车辆大、中修机床及设备,承担全团车辆的大修及重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任务。

汽车训练队:装备24台解放载重(高栏板)车。主要任务是培训驾驶员和执行人员运送任务。

卫生队:装备救护车2台。

团机关指挥车:1台苏联嘎斯69吉普,1台英国兰特罗娃吉普,1台意大利菲亚特吉普,3台北京212吉普,1台交通大轿车,1台冷藏车,1台北京130小货车。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一经成立,全体官兵秣兵厉马日夜奋战,好人好车上前线。

根据汽车6连老兵回忆:当年连队的原驻地在贵州安顺,后移防到云南禄丰钢铁厂,那时的任务是为贵昆线服务。

以后根据任务需要,连队又多次移防——先后在云南省曲靖县沾益镇、安宁县草铺镇、禄丰县罗茨镇等地驻扎。主要任务是为修建成昆线的铁道兵部队工地运送物资。

在成昆线修建的最困难时期,由于运输力量紧张,汽车6连采取人歇车不停的车轮战术,24小时三班倒。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从云南昆明水泥厂给铁五师在四川攀枝花的工地送水泥,全程五、六百公里。汽车6连官兵通过长途接力运输,将水泥快速安全地送到了铁五师的施工工地。

长途接力运输的第一段:在昆明水泥厂装车,运至南华县交车;第二段:在南华县接车,运至云南永仁县;第三段:从永仁县开到攀枝花铁五师工地卸车,再返回永仁县交车。修理工全程跟车,加班加点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运输任务安全高效。

经过几个月连续24小时的突击运输,汽车6连配合铁五师提前完成了预定的施工任务。

▽下图是1969年11月,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到成昆线视察,11月21日,在西南铁路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和政委苏超的陪同下,到驻云南禄丰的汽车6连检查工作。汽车团时任团长刘元功、政委黄泰智陪同视察,并在6连驻地合影留念。

这是目前找到的铁道兵最高首长视察独立汽车团基层连队的唯一珍贵照片。

右起:铁西指司令员何辉燕、汽车团团长刘元功、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汽车团政委黄泰智、铁西指政委苏超、汽车团6连连长张哲贵。(照片系由张哲贵连长生前提供)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8)

汽车6连曾经多次被上级表彰,连续5年被评为铁道兵的“四好连队”。1968年11月,连长陈永江代表6连党支部参加了“铁道兵第二次四好连队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的典型发言。

1969年9月30日,指导员骈生林代表6连党支部参加了“铁道兵第三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的典型发言。

下图中的军人是汽车团10连司务长胡瑞玉(1965年入伍,四川人)。连队在德昌驻扎时,大娘经常给送蔬菜,不要钱。司务长胡瑞玉就把大娘送的菜计价后换算成钱存在一个小本上,连队挪防时,把存在银行的钱取出送给大娘。后来这个故事被文工团编成小舞剧《鱼水情》,表演后曾在全军获奖。

▽照片原刋载在《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9)

1970年7月1日,成昆线在礼州接轨,全线通车,10万军民在西昌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此时部分参与成昆线建设的部队,己先后离开成昆线,向襄渝线转移。

▽这是成昆线通车典礼现场。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0)

1970年初,襄渝线全面铺开施工。铁道兵在襄渝线上集结了23.6万兵力。一共部署了8个铁道兵师、6个师属团和2个独立团。这8个师是铁道兵第一、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三师;6个师属团是第11、第20、第21、第23、第60、第70团;2个独立团是独立汽车团、独立机械团。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最辉煌的时期在襄渝线。进入襄渝线后第二年,部队代号由8784部队改为89132部队,车牌号由亥3改为亥9。

1970年春天,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从成昆线转战襄渝线。当时,襄渝线中段施工部队的建设物资大部分要从西安进行转运,为了方便指挥,汽车团团部奉命驻扎西安市。

汽车团驻扎在西安公路学院的是:团机关、汽车11连、汽车12连(1973年移防安康)、修理2连。

训练队进驻西安市37中学。

汽车6连(1973年移防安康)、卫生队、仓库进驻陕西师范大学(后移防到辛家庙)。

特种车10连进驻陕西医学院。

汽车修理1连原驻四川邻水县, 1972年前后移防至西安市辛家庙。

其他各汽车连队分别驻扎在安康和湖北。

▽下图为汽车团大型运输车队执行任务途中,正行驶在山区的盘山公路上。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1)

汽车团没有驻扎在西安的连队是:汽车1连进驻湖北省襄樊市,为铁一师服务;汽车2连进驻陕西省石泉县;汽车3连进驻陕西省安康恒口镇;汽车4连驻扎在陕西省汉阴县;汽车5连原驻四川省邻水县,1971年5月移防至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马池)中学,1974年进驻安康;汽车7连、8连、9连都驻扎在陕西省安康汉江边。

另外,铁道兵独立汽车团还根据部队的任务需要,派出长期驻勤力量,贴近服务于施工部队。

铁道兵在襄渝线上的运输,主要靠汽车和水运。铁道兵各师都有水运队。襄渝线上的铁道兵水运队,曾经被拍成新闻电影:宽阔的江面上,百舟竞渡,场面宏大。

铁道兵各师有汽车营,各团有汽车连,但运力仍赶不上工程的需要。铁道兵独立汽车团的车奔驰在西(安)万(源)公路上,穿梭于襄渝线中段的各个师工地之间,运去施工所需各类物资。汽车团车辆所到之处,都会引起部队官兵的注目,车况好驾驶技术好,威风八面!

▽下图为汽车团10连張凤岗战友在擦拭车辆。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2)

▽下图为亥3-51-78号汽车团10连标兵车,法国造比尔里亚特。司机是冯连起班长。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3)

▽下图是在襄渝线大山里的铁道兵汽车运输队。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4)

▽下图是汽车团10连的运输车队在野炊。照片原刋载在《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左起:张中华、广东66年兵,王忠信、河北69年兵,陈忠德、陕西66年兵)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5)

▽下图是汽车团10连战士在出车途中,照片原刋载在《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右起:杨安伦,贵州省65年兵;马光荣,山东茌平68年兵)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6)

秦岭,华夏文明的龙脉,处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是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长江、淮河、黄河、汉江并列合称“江淮河汉”。秦岭自东向西排列十分整齐,崖陡壁峭,巍然突起。主峰太白山,最高海拔3771.2米。

历史上,直至司马迁在《史记》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道文化有“天下第一福地”美称的终南山,是秦岭的一部分。当年襄渝线刚开工时,因为道路条件差,运输力量严重不足,铁道兵十一师进入襄渝线的部队为翻越秦岭终南山,连续拉练行军,8天后才到达了安康地区。

从西安至安康翻越秦岭的运输路径

汽车团当年执行运输任务,开车从西安至安康,需途经秦岭、月河梁、平河梁、宁陕、石泉、汉阴、最终到达安康。途中要翻越三座大山:秦岭、月河梁、平河梁。月河梁和平河梁实际上也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山高峰险。当时有一首民谣对此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秦岭的山,月河梁的弯,爬上了平河梁,来到了鬼门关。

秦岭山高路陡坡长,月河梁盘山公路有18盘,平河梁山势稍平缓。在这些山路上,几乎每天都有翻到山下的军车和地方车辆,以军车尤多。西安市还在秦岭山顶的鸡窝子养路道班设立了救护站。翻下悬崖深涧的车辆多数弄不上来,铁道兵就将汽车拆解,只取主要零部件。当年铁道兵十一师新配装的55辆五十铃卡车,在从西安开往安康师汽车营的途中就翻了1辆,只剩下54辆。

在我们的记忆中:独立汽车团的汽车兵驾驶着满载的重车在西安编队后,向南行驶30公里至长安县丰裕口,开始爬秦岭。从沣浴口至岭顶共30公里,坡长路陡曲折蜿蜒。重载汽车加大油门,也只能缓慢地爬行。在临近山顶的几个急转弯时,爬行的汽车还不如人走得快。

下山时,由于车是重载,加上车辆下冲的惯性,驾驶员必须时刻踩着刹车,非常容易导致发烫的刹车盘功能失效,这是行车中最危险的。

从秦岭下到山底,在大山深处有一个沙沟街(现为广货街),这里是长安、户县、柞水、宁陕四县的交汇处,汽车团在此专门设有一处“沙沟兵站”,有河北籍的司务长王永起战友带领10多名战士长期驻勤,负责接待来来往往过路司机的食宿问题。

▽照片系作者拍摄于1972年陕师大院内6连停车场,背景是陕师大的供水塔。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7)

过秦岭后,当天还必须翻越月河梁和平河梁两座大山,才能到达宁陕县城,这是过往军车和长途客车的宿营地。

月河梁18盘的盘山公路,是汽车兵记忆最深刻的一段路:18盘公路呈“之”字形环绕着月河梁,坡陡弯急,车多路窄。用砂石铺的路坑坑洼洼,每一个急转弯处的会车都是一次历险。汽车兵精神高度紧张,“手握生命盘、脚踏鬼门关”,心悬到了嗓子眼,每时每刻在危险中谨慎行驶。

月河梁前方翻越的第三座山是平河梁,海拔高达2299米。安全翻过平河梁后,再经过江口、旬阳坝等地,天黑前就能到达宁陕县城了。

宁陕县是西安至安康途中的标志性地名,一个非常小的县城,却是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南北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驿站。在西万公路过往的车辆多数选择在这里暂停,车辆进行保养,人员住宿过夜。

第二天清晨,车队继续在弯弯曲曲的山沟里穿行。在经过了两河口、饶峰等地到达石泉县后,方才是穿越了秦岭山脉。这里有驻陕南多个铁道兵师的兵站、铁二师汽车营。还有一个烈士陵园,安葬着铁二师牺牲的官兵。

石泉县紧邻汉江,公路在这个地段有几个急转弯,因为路面呈里高外低,会车时十分惊险,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所有司机路过这里,都会提心吊胆,谨慎驾驶。

在经过了石泉县和汉阴县后,车队于当天下午抵达安康县(今天为地级市)。汽车兵们争分夺秒赶往指定部队的工地去卸车。从安康到各个工地,多是临时修建的便道,路况很差,极大地考验着汽车兵的驾驶技术。

在工地卸完车后,车队多选择位于安康恒口的铁二师或铁十一师兵站休息过夜。第三天踏上归途,迎接周而复始的新任务。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曾经在襄渝线上牺牲了两位连长——在同一次翻车事故中,在最需要用人之际。

这是一个非常惨烈的故事:

时间翻回到上世纪的1972年,襄渝线施工进入了白热化。1月2日,汽车团计划在西安召开运输工作会议,各汽车连主官必须按时赶到团部。在安康驻扎的各汽车连的连长,相继登上同一辆黄河大货车赶往西安。

当时驾驶室里一共坐了6个人——汽车9连连长张东根、汽车3连连长粟申全、汽车2连连长刘锦科、汽车4连连长陈子明。同行的还有汽车9连的2排长和司机小关。

早上8点,黄河大货车准时开出了安康9连的驻地,车上是9连长张东根,带着2排长和司机小关。车到3连驻地安康恒口镇时,接上了3连长粟申全。车到涧池时,接上了2连长刘锦科,他还带着一架解放车的大梁,要送西安的修理2连铆焊。最后在汉阴县城接上了4连长陈子明。

汉阴县的前方是石泉县。黄河大货车开出汉阴县城不久,9连长张东根即提议司机小关让位,让开解放车的其他几位汽车连主官“比划比划”。

汽车3连连长粟申全刚刚开了几百米就停车不开了:黄河大货车方向盘比解放车沉,他“摆弄不好”。有人提议让4连长陈子明接着开,他也没有推辞。

▽照片为石泉县汉江边的公路,一边是悬崖,另一边是汉江。当年公路外围没有护肩,高低不平的砂石路内高外低,会车时非常危险。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8)

翻车发生在离石泉县城20公里处。这里的公路,一面靠山,一面临江。临江一面的断崖下100米是汉江。1月份,正是冬季寒冷时期,这里的砂土路面被养路工洒了一层水……黄河大货车开始发生“横滑”了。

黄河大货车的轴距长,加之是空车,导致有发动机的车头一端偏沉,在不利的路况下容易横向滑移,路的左侧可是百米断崖!陈连长有些慌了,虽然他开了大半辈子车,最熟悉的毕竟还是解放车。他本能地向右侧打了一把方向,还没有回正,右前轮就滑入了排水沟中,排水沟上方的山壁重重地刮了右前轮的翼子板。陈连长急忙用力向左打方向,右前轮出了水沟,车头却向左侧冲去,左前方可是百米断崖!断崖下是汉江!!

陈连长站起来拼命向右打方向,但方向盘却纹丝不动,原来变形的右翼子板别住了右轮胎。车内齐声大喊:“快刹车啊!”只见黄河大货车怒吼了一声,飞身跃入百米断崖下的汉江,重重地跌落在沙滩上,又弹向江中,在水里站立着,只有变形的驾驶室顶棚露出水面。惨祸就这样发生了——陈连长在极度慌乱中把刹车踩成了油门!

这次车祸造成车上的6人中:牺牲2名,重伤1名,轻伤3名。

2连长刘锦科,32岁,从驾驶室掉落在沙滩上,被飞落的汽车大梁正中胸口,当场牺牲。他妻子刚刚带着俩孩子从山东菏泽来队探亲……闻讯后当场晕厥,人间悲剧莫过于此!可敬可叹的2连长,在去西安开会的当儿还不忘连队建设,带着待修的汽车大梁去西安,却不想这根大梁竟然要了他的命!他是团里有名的爱兵模范,闻知他的牺牲,全连战士哭成一片!他在牺牲后安葬于菏泽烈士陵园。

3连长粟申全被黄河大货车的横拉杆顶在了江底的泥沙里,第二天才被打捞上岸。这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汽车连长,年仅27岁,还有着大好的前程,却命丧襄渝线!连队的战士们忘不了他,多次回到襄渝线寻找他的安葬地,寻找连长留下的痕迹……粟申全连长在牺牲后回到了他的家乡,回到了重庆市合川区渭沱镇凉水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

开车的4连长陈子明在驾驶室里,被黄河大货车的方向盘死死卡住,两条腿都断了。他一动也不能动,一低头江水就往嘴里灌。

9连长、2排长和司机小关,被从驾驶室里甩出来,落到汉江中。他们拼命地游上岸,仅负轻伤,万幸啊!

在此次翻车事故中,负有责任的4连长陈子明、9连长张东根受到严厉处分,被处理回家。一次严重违章操作、造成重大翻车事故,毁了独立汽车团的4名连长,可谓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为此,1972年春天,汽车团在西安沣裕口专门召开了一次保安全、防事故现场会,要求全团所有官兵一律全副武装,以徒步拉练100华里的形式赶到秦岭山脚下的沣峪口,全团人员先后分三批参加现场会,观看模拟的车祸事故现场,听当事人以身谈教训,开展大讨论等。以此警示和教育汽车团官兵们要高度注意行车安全。

这是襄渝线上再次发生的一次性伤亡多名连级干部的重大事故,被全军通报。(1970年5月1日,铁道兵十一师53团在汉江翻船事故中曾经同时牺牲了4名连级干部。)

铁道兵是共和国和平建设时期牺牲最大的部队,为国家修建了52条铁路线,在各省市的烈士陵园中都可见铁道兵烈士墓。

在云南禄丰县金山“铁道兵烈士陵园”中有8784部队的4座烈士墓。碑文显示分别为8784部队22分队、24分队、29分队(2名)的战士。他们的名字是:田芝河、李荣根、徐德福、邓慧心。

1975年春,汽车6连李春青班长(1968年入伍,山东茌平人),在安康驾车执行任务中因突发意外,车辆翻入汉江,当场不幸牺牲,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

▽下图是《铁道兵英烈名录》一书中对独立汽车团牺牲烈士的部分记载。(注:该书为原铁11师林建军战友主编)。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19)

1973年6月,汽车6连在西安执行了一次重要的涉外任务。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共和国黎笋、总理范文同等贵宾到陕西西安进行外事访问,连里抽调陈金山,刘再学,玄金钟等人驾驶车辆参加了欢迎和欢送等仪式。

▽下图为当时参加执行涉外任务的全体人员。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0)

1970年春,汽车团9连副连长罗道彬在一次组织新训实弹投掷时,面对出现的突发意外情况,他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紧急处置,掩护了在场的30多名战友,荣立了个人二等功。

1970年与1971年,是铁道兵征招女兵最多的两年。尤其是1971年,每个铁道兵师、团都新招了一部分女兵。

1970年12月,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也分到了20名女兵的名额。这是独立汽车团自1964年组建以来首次征招女兵。这20名女兵多数来自陕西西安,入伍后主要分配在团机关和卫生队的工作岗位。当时汽车团正在参加襄渝线建设,团部驻地在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南郊小寨)。

▽下图为1971年自西安应征入伍的汽车团部分女兵。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1)

1971年新兵入伍后,汽车团在原来宣传队和篮球队基础上又进行充实。当时文艺宣传队排演的节目极大地活跃了部队生活。篮球队经常“送球”下连队,受到连队官兵的欢迎。

在西安,汽车团文艺宣传队节目精彩,省、市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每逢重大节庆期间,经常受邀参加大型军地联欢和游园等活动。

汽车团篮球队敢打敢拼,由于技艺出众、表现出色,曾多次叫板陕西省和西安男篮,当时球虽然输了,但自此却威名大震——铁道兵一个团的篮球队就敢和省队打,铁道兵真厉害!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2)

▽汽车团文艺宣传队下基层演出。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3)

▽1975年夏天,汽车团6连党支部在安康驻地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4)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自1970年3月进入襄渝线,直至1976年5月正式宣布撤编,在襄渝线上、在西安至安康间奔驰了6年时间。

军车浩浩荡荡,风霜雨雪无可阻挡;英雄的汽车兵,意气风发不畏艰险,车轮滚滚绝尘飞驰,给在襄渝线施工的铁道兵部队送去了急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铁一师、铁十师、铁十一师、铁二师等部队的铁路建设。

1976年5月,铁道兵独立汽车团编制在西安撤销,下属各连队分拆为两个独立汽车营(独立汽车1营,代号89146部队,驻地在青海乌兰;独立汽车2营,代号89145部队,驻地在新疆鱼儿沟);另外团机关部分人员及卫生队和汽车8连,均分别划归到铁一指下属部队。至此,铁道兵再无汽车团,独立汽车团彻底退出了这段历史舞台。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虽然建制时间短暂,但它曾为祖国三线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这是一支特别能征善战的队伍。

几十年过去,虽然岁月蹉跎,时光荏苒,风雨沧桑,但当年汽车兵吃苦耐劳的作风不变,团结拼博的军魂不散,它的红色精神始终激励和鞭策着我们这些年过花甲的老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军人退伍不退色,车轮滚滚永向前。

▽下图为独立汽车团第二次党代会合影,时间是1970年8月29日,拍摄于西安公路学院团机关办公大楼前,这是收集到的汽车团撤编前最完整的唯一照片。(照片由张凤岗战友珍藏并提供)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5)

后记:本文系作者根据个人记忆整理而成,因收集资料所限,难免有很多遗漏,期盼战友们告知,以备后续充实。

特别注明:文中引用了林建军主编和铁翁及其他战友的很多文图,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铁道兵11师汽车营(铁道兵独立汽车团)(26)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责任编辑:梦醒

编发:铁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