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

天津五大道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诸多具有异国情调的历史风貌建筑 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钩沉与文化底蕴,这些建筑曾经的主人,多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社会名流和风云人物,他们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抹不去的足迹和诸多传奇故事。

20 世纪40 年代初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一批爱国医师,不堪日本人统治,纷纷来到天津创建医院,开办医学与护理教育,填补了西医学科的一些空白,健全了西医学科的门类,称之"协和派",与"北洋派"、"小河沿派"并举,使天津的医疗技术水平领先全国,成为天津西方现代医学再次发展壮大的里程碑。

多年来他们在这里相约而居,形成一个名医荟萃的白衣精英群体,丰富了五大道的人文内涵,却鲜引人注目。曾几何时,他们以看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己任,活动在五大道周边的街巷,为天津及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故人已去,逝者如斯,皆先哲之言,惟今昔有别,物是人非而已。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

20 世纪50 年代初天津成都道与长沙路(原英租界伦敦道与伯斯道)交口

云南路30 号,中国实验病理学家李漪故居

二层砖楼,简约实用,设计合理,朴实无华,是李漪来津后,国家分配给她的房产。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

李漪(1897-1982),山西昔阳人。1897 年6 月17 日在广州出生,后随家迁至北平。她是1924年北平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第一位女生,曾受聘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后又辗转湘雅医学院、南京鼓楼医院、中山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浙江医专、贵阳医学院、四川医学院等多家单位工作。1941 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派遣美国。

1954 年李漪回国后被国家安排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1956年在朱宪彝、杨济时力邀下,李漪来到天津医学院,在这里她建立了新中国首个实验肿瘤研究室,开展近交系小鼠的培育及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所培育两种小鼠被国际近交系小鼠标准命名委员会和我国卫生部定为国际通用标准化小鼠,其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

开展近交系小鼠的培养,是对建立纯系动物的鼻祖,美国著名医学家勒特教授之纯系动物--"生物天平"培养的继承。李漪和勒特教授,同样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为祖国赢得了尊敬和荣誉。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

图为美国科学期刊1946年的报道,"来自中国的女医生从事癌的研究工作",高度评价李漪教

李漪教授多次荣获地方和国家科技进步及发明奖,参与编译《癌的病理生理学》一书,被誉为"揭癌之谜的女强人"。李漪被人称作"老小姐",一生忙于事业,为了人类能战胜癌症病魔,她大半辈子与小鼠结伴,终身未嫁,1982 年去世 ,享年85岁。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

图为晚年的李漪教授以年迈的身驱,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准时到实验室工作。

重庆道116号,内科学专家杨济时故居

杨济时一家曾在这里居住多年,这是一幢典型的欧式小洋楼,前后两排相互对称,坡顶上边铺满了红瓦,与灰白墙面非常协调。踏上正门的石阶,推开木门,室内铺就西洋地板、装有木质的楼梯和窗框,楼前的庭院曾是主人散步的场所,远远望去很有韵味。小楼过去的静雅早已不现,如今这里改建成了天津市和平区第十六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天地。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

杨济时(1900-1970),江苏吴县人。早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中央医院内科主任,湘雅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教授,广西省省医院院长(民国时期广西称省)。1945年到刚解放的大连参与筹建大连医学院。

解放后,杨济时参与筹建了天津医学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任副院长兼内科主任。当年与朱宪彝一起向人民政府互荐担任天津医学院院长。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7)

杨济时(后右1)1926 年在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他在此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时,与朱宪彝、金显宅、赵以成等是校友,是他们的师兄,深得师弟们的敬重。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8)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济时积极投身抗战,组织湘雅医学院战时服务团到抗日军队中进行医疗急救知识教育,还多次到长沙市广播电台宣讲战伤急救知识和方法。1938年7月,由于抗战形势紧迫,湘雅医学院决定迁校。杨济时发起组织了湘雅医学院战时服务团奔赴鄂东开展为广大难民的救护服务。1945年抗战胜利时,杨济时已是全国名医。国民党政府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但他不为所动,毅然奔赴东北解放区,参与大连医学院的组建并执教,为解放区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医疗人才。杨济时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及医学教育工作,尤其在血液病的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积累下许多内科临床经验,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成果,著有《肾盂肾炎》、《心血管》等医学专著。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9)

图为湘雅医学院战时服务团部分团员合影。

1957年, 杨济时被错误地划为右派,"文革"时又惨遭迫害, 1970年含冤去世, 享年70岁。夫人郭奎云,贵阳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曾在天津市护士学校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天津市第十届人大代表,退修后赴美与女儿团聚。女儿杨蔼美1982年天津医学院医疗系毕业, 从事医学科研与教学。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0)

图为杨济时全家合影照。

成都道100号,中国著名内分泌学专家朱宪彝故居

这是一所普通的三层连排里弄式楼房,建于1934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阎子亨设计。三层砖木结构,偏东南朝向,机砖墙身,水泥屋顶,木质地板,三槽窗户,设有暖气卫生设备,建有前后小院。全楼共有房屋16间,大小紧凑合理,实用方便。时为联合银行房产,1950年2月,朱宪彝购买入住。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1)

朱宪彝(1903-1984),天津市人。中学时在直隶第一中学读书,学习优秀,以各科考试成绩全优,被北平协和医学院录取。1930年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潜心专研内分泌疾病研究,取得创新的突破成果。作为当代代谢病学奠基人,20世纪30年代,朱宪彝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他以代谢性骨病的钙磷代谢系统的研究闻名于世,成为国际代谢性骨病钙磷代谢研究的先驱者。美国著名钙磷代谢专家Stanbury称,"朱宪彝于40年代发表在巴尔的摩《医学》刊物上的一篇论著《钙磷代谢研究对发病机理的意义以及AT(双氢速变固醇)和铁的治疗作用》为代谢性骨病研究的奠基石"。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2)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3)

图为北平协和医学院1930 年毕业生合影照片,朱宪彝(左4),现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

解放后,朱宪彝历任天津医学院院长、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河北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碘缺乏病专家组组长、全国一至五届人大代表、天津市一至九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委员、天津市科协副主任。20世纪50年代后,他倡导并主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研究,使中国在这一领域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4)

图为1962年朱宪彝教授(右4)参加全国医学科研会议,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朱宪彝德高医粹,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热心指导青年医师,关爱患者,平易近人,深受人们敬仰。他经常教导学生,"作为一个医生就是要讲究医德和工作作风。在工作上要力争治愈病人,不能治愈,也要对症治疗,减轻病人痛苦,实在医疗无效,也要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和同情"。在医学教育方面,他主导筹建了天津医学院,首倡与综合大学合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试点班、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专业、推行医学本科毕业生二次分配等闻名全国。朱宪彝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他讲道,"必须从医学生时代起,就要重视一切自然科学和基础医学的理论学习";"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医生是不够的,要争取做一个医学科学家,不但要能医治面前的病人,而且也要有发明创造,医治所有的病人"。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5)

朱宪彝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临床内分泌专家,是国际上公认的"当代钙磷代谢研究之父"。

20世纪70 年代初 久居中国的西哈努克亲王多次往来天津请朱宪彝教授为他治病,朱宪彝得以从"牛棚"里脱离出来。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6)

图为1973 年西哈努克亲王与夫人在天津迎宾馆宴请朱宪彝教授(左1)。

1984年12月25日上午,朱宪彝教授在家工作时,心脏病猝发,没来得及与任何人道声告别,就永辞人间了。按照朱宪彝生前的遗嘱, 亲属把他的两万元存款、所藏全部书刊、住房等都上交天津医学院,并把他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朱宪彝是天津人民的好儿子,他默默地走了,什么也没带走,什么遗产也没给子孙们留下......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7)

睦南道75 号,泌尿外科学专家施锡恩故居

建于20世纪30年代 的欧式折衷主义流派三层楼房。整体砖木结构,外面清水砖墙,楼顶四坡排列,屋檐突出。室内设施完善,地板和楼梯全为纯木打造,欧式壁炉、天花板、三槽窗等凸显西洋情趣。施锡恩教授与夫人马月栏 * 相依为伴,茶余饭后,夫人总会在这座楼里为施锡恩弹奏几首钢琴曲,消除丈夫一天工作的疲劳,他们在此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如今这座小楼早已换了主人,忆旧往事,医学前辈留给后人更多的是缅怀与崇敬。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8)

施锡恩(1904-1990) ,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医生世家。师从中国早期泌尿外科奠基人谢元甫,是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创始人之一。1921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预科班,学习成绩与林巧稚齐名,出类拔萃。1929年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获博士学位。1931-1942年留北平协和医学院任副教授,1942 年为反抗日本统治,他与一批协和医师到天津恩光医院行医。施锡恩在泌尿外科学享有极高声誉。当选过国际泌尿科学会会员和美国自然科学荣誉会员。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19)

解放后,施锡恩先后担任过天津市人民医院和第一中心医院泌尿科主任,与朱宪彝,杨济时等一道参与了天津医学院筹建工作,任外科学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天津市政协常委等职务。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0)

名师出高徒,施锡恩在临床实验中培养了大批泌尿外科医学人才,最突出的是他的学生吴阶平和欧阳乾,二人后来成为中国泌尿外科学的领军人物。施锡恩与吴阶平合作撰写的《泌尿外科学》是新中国第一本泌尿外科专著,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多次再版,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励。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1)

图为施錫恩(中)与吳阶平(左)、欧阳乾(右)的合影。

睦南道69号,中国肿瘤之父金显宅故居

建于20世纪30年代,与外科学专家万福恩 * 故居相邻,具有欧式折中主义的风格。为两层砖木结构,坡形瓦顶大屋檐,楼体通用清水砖墙而砌。室内设施考究,有豪华木地板和楼梯,镶设欧式壁炉,天花板用以灯光灰线,外部环境非常幽静。

旧时的睦南道叫镇南道,在20 多处名人旧居中,就有10 余处是名医的住宅。每逢周日,这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金显宅常与周边的同行聚在一起在这座小楼里打桥牌。金显宅自从北平到天津后,一家人在这幢楼里住了40 余年,1989 年将房产转让给了电力局。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2)

金显宅(1904-1990),韩国首尔人。自幼跟精通汉学的父亲金泰相学习汉语,酷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1919 年仅有15 岁的金显宅为逃避日本统治,在父亲帮助下冒险偷越鸭绿江大桥,来到中国投奔在张家口开诊所的大哥金显国。1926 年金显宅从上海沪江大学医学预科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4年后他获准加入中国国籍,1931年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北平协和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37年,金显宅赴美留学,先后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纪念医院、芝加哥肿瘤研究所学习肿瘤病理和临床,首次发现嗜伊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病。1939年,又先后访问了欧洲八国,考察肿瘤诊疗工作。1939年10月,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外科副教授和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3)

金显宅夫人燕京大学校花吴佩球为津门四大买办之一,汇丰天津分行经理吴调卿长孙女,二人都酷爱音乐和网球而相识结缘。时吴家极力反对这门婚事,拒送陪嫁,不临婚典,其母严淑英(李鸿章幕僚,沪上大买办之首严筱舫长女)怜女心切,终去金家圆场,母女相拥大哭,金显宅深受感动,婚后对吴佩球呵爱备极。二妹民国名媛吴佩琳(吴靖)是赵四小姐赵一荻的嫂子,曾因逃婚离家出走,嫁与清华同学赵四的六哥赵燕生,金显宅遂与赵燕生结为"连襟",是无话不说的好兄弟,闲时两人就比"谁更怕老婆",自主婚姻的共同经历使两家人经常来往于五大道之间。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4)

金显宅与朋友们在虹桥俱乐部游玩后的合影(右4金显宅)

图为金显宅早期的家庭合影照。夫人吴佩球1942 年随夫来津,解放后参与筹建了天津市医学图书馆, 其后离职。图片中的孩子分别是长女金芸培、次女金蓉培、儿子金文培,长女与儿子先后在美国定居。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5)

金显宅1941年在国内首创"舌癌根治性联合切除术"。在世界肿瘤学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1942 年他携全家从北平到天津,在睦南道买房定居,每天都去恩光医院出诊,当年五大道上的富绅名流,洋人买办等纷纷慕名找他看病,每天收入颇丰。1947 年他曾有意举家南迁上海,后被朱宪彝劝阻,安心居津。

解放后,金显宅在天津人民医院创建新中国第一个肿瘤学科,闻名全国。他医德高尚,深受天津人民崇敬。1980年金显宅任天津市人民医院院长和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1983年任名誉院长和名誉所长。他还是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美国肿瘤外科学会荣誉会员。金显宅曾被津门多所医疗机构聘为外科专家顾问。金显宅有着堪称世界一流的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外国同仁称,"观其手术精致如艺术般享受"。他对"腮腺下颌内侧部的肿瘤"颇有研究。率先在国内临床上推广乳腺肿瘤及头颈部肿瘤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手术治疗。金显宅在多年实践中提倡医学教育,注重培养人才,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6)

金显宅(中)与弟子"五虎大将"(左起王德元、张天泽、金家瑞、李树玲、王德延)的合影

金显宅创办的"全国肿瘤高级医师进修班"受到卫生部称赞。创办了《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亲任主编。他在肿瘤医学领域多有建树,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工作近60年,用中、英文发表 肿瘤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多部专著,著有《肿瘤学讲义》、《实用肿瘤学》、《乳腺癌的研究》和《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分卷》等诸多学术专著。金显宅对中国抗癌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文革"时,金显宅被关进"牛棚", 受尽迫害,两年后才获准回医院工作。1987 年金显宅以83岁高龄首次回韩探亲,感慨万千。1990 年9 月4 日金显宅在天津逝世,众多津门百姓排着长队自发为他送行,感谢他几十年来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所作的贡献。他的骨灰最后撒向了渤海,实现了他"背靠大陆,漂向仁川"的遗愿。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7)

图为时任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到医院看望金显宅教授

云南路57号,心脏内科学专家卞万年故居

建于1937年,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英格兰乡村小型别墅建筑,精巧秀雅,与众不同。立面为3层人字形组合造型,由大及小,层次分明,前后错落。室内装修气派豪华。院落似田园,花草遍布,给人一种异乡风情。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8)

卞万年(1904-1992),江苏仪征人。作为中国心血管病专业的先躯,卞万年是北平协和医学院的高材生,他学业优秀,医术精湛,毕业后留校任教施医。1942 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协和后,他与方先之等人发起组织诸多协和精英到天津创业,集资接办恩光医院,大家一致推举卞万年担任首任院长。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29)

天津恩光医院院址位于黄家花园(今成都道与河北路交口)。恩光医院是一座欧式洋楼,平面倒"V"字形布局,正面入口处有4根高大的立柱,楼房顶部设有半圆形转角平台,造型独特。原址后改建为中国银行,现也已拆除。

恩光医院最早是由陈善理开办的一所私人妇产科医院,由于这批北平协和各科医生的到来,使之成了远近闻名的综合医院。施锡恩、卞万年、林崧、金显宅、林必锦、卞学鉴*、林锦奎*、关颂韬*、王志宜*、曾昭德*等都曾在此行医,来恩光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当时的协和这批精英后来大多成了津门名医,他们在五大道周边置买房产,安家乐居,为天津人民排疾治病,救死扶伤,推动了天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津门医学的第二个春天,一时间天津的医疗技术水平堪比京沪,领先全国。

*卞学鉴:(1910-1979)天津市人,皮肤科学专家。出身于津门望族,为严范孙之外孙,其父卞俶成,著名金融实业家,曾接管祖上家业隆顺榕药庄;其母严智蠲,女性教育活动家。卞学鉴自幼接受良好教育,1937 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曾在天津恩光医院和北大医院工作,解放后任天津纺织医院皮肤科主任,参加过抗美援朝医疗队,1961 年被评为市级劳模,是天津市政协委员。 撰有《关于输血性梅毒》等多篇学术论文。

*林锦奎:眼科学专家。1931 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眼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市市立眼科医院首任院长。

*关颂韬:北京市人,神经外科学专家。出身西医世家,北平协和医学院第一期毕业生,医学博士,与赵以成、张查理并称"中国神经外科学三杰",三人均为当时世界上少数能掌握开颅手术的中国医生。长期在北平中央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曾在天津恩光医院短暂行医,其年轻在清华读书时是学校文体活跃分子,酷爱足球运动 ,解放后赴美定居。

*王志宜:(1903-1984),天津市人,儿科学专家。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博士,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医院、天津女医院、北平协和医学院、天津恩光医院任儿科医师。解放后曾任天津市妇幼保健院、天津市儿童医院顾问,是九三学社天津分社常委。(五大道故居:睦南道31 号)

* 曾昭德: (1900-1981),广东广州人,内科学专家。早年留学美国,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天津马大夫医院、恩光医院任内科主任,解放后任恩光医院、市立第五医院院长。曾当选九三学社天津分社委员、政协河北省委员会委员、政协天津市河西区委员会副主席。有言其是为曾氏家族曾国藩之后人,有待进一步考证。夫人段瑂为段祺瑞孙女。(五大道故居:重庆道239 号)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0)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1)

图为1948 年 6 月卞万年作为恩光医院院长亲笔签名的医院证明函。

天津解放前夕,卞万年离开恩光医院,在卖掉了云南路上的房产后,携家来到香港,投奔父亲卞白眉。卞白眉出身显赫,在津门经营金融业20 多年,1919年出任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名扬华北,是天津英租界华人董事。热衷教育,曾先后出任南开大学商学院、新学书院、耀华中学、中西女中、汇文中学等校董会董事。1948年卞万年在父亲卞白眉的资助下,全家移居到美国旧金山,取得在美行医执照,继续从事自己未尽的心内科学事业......

图为卞万年与家人的合影(后为兄弟6 人,右2 为卞万年,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前右1 为其父卞白眉,前中为其母李国锦,李鸿章之侄孙女)。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2)

卞万年与家人的合影(右2 为卞万年,前右1 为其父卞白眉)

睦南道139号,妇产科学专家柯应夔故居

这座小洋楼建于民国初年,有百余年历史。其间更换了不同的主人,建国后的 20多年中它的主人是妇产科名医柯应夔,此楼建筑面积 800余平方米,属砖木结构,采用红砖清水墙。整楼上下分为两层,内外环境清雅幽静,居住办公都相宜。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3)

柯应夔(1904--1979),福建福州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同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美国纽约癌瘤纪念医院研究员。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4)

图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室保存的柯应夔学籍档案照片。

图片显示的是1933 年6 月,柯应夔在北平与协和医学院毕业生及时任院长顾临的合影。(前排左起:魏淑珍、方先之、司徒展、王耀云、顾临、汪绍训、瞿承方、黄克维、陈国桢;后排左起:周寿恺、邓家栋、彭达谋、柯应夔、黄家驷、李洪迥、吴瑞萍)。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5)

柯应夔长期在天津从事妇产科学临床和研究工作。是当时津门妇产科学"五巨头"(柯应夔、林崧、杨柯、俞霭峰、顾学勤*)之一,他对中国女性骨盆进行过深入研究,收集大量女性骨盆样本分析取值,纠正以往临床错误论断,取得突出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最高奖。

* 顾学勤:(1903-1984)天津市人。妇产科学专家,长期从事妇产科学临床与研究工作。1929年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35年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学位,曾在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学习。1939年起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副教授。1942年回津创办天津立仁医院、任院长。解放后于1956 年起,任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是九三学社天津市分社成员。(五大道故居:重庆道与昆明路交口)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6)

图为柯老晚年仍在孜孜钻研女性骨盆,伏案写作,笔更不辍。

目前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标本室中,保存了世界上最多最全的女性尸骨骨盆标本150 余具。延续着柯老生前对女性骨盆不断研究的遗愿。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7)

大理道41号,胸外科学专家张纪正故居

一幢不十分引人注目的小洋楼,20世纪30 年代五大道上的民居,至今保存完好,久经风雨,红瓦棕墙始终如初,二层砖木结构,坚固结实。楼前小院私密性封闭,适合居住。张纪正一家1942年起就住在这里,"文革"期间惨遭抄家,房产被造反派强占。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8)

张纪正(1905—1984),山东潍县人。1930 年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其后在协和医学院担任住院医师、副教授。1937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毕业,1940年回国,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外科主任。上世纪40 年代张纪正来天津行医,与方先之等创办天和医院。他曾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例"左全肺切除术",轰动亚洲,影响世界。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切除左全肺获得成功的医生,被誉为"亚洲第一刀",名声大震。作为一名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张纪正在医学界德高望重,他是天津九三学社会员,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理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天津市政协五至七届常委。他著有《外科手术105 例面面观》等医学专著。

张纪正1984 年10 月11 日因患脑动脉栓塞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9 岁,一代" 刀王"永远离开了我们。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39)

睦南道67号,妇产科学专家林崧故居

这是一幢富有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三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林崧自北平到津门后所购房产,楼房设计简约大方,又不失高雅。室内设施考究,都是西式装饰,布局合理, 居住舒适。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0)

林崧(1905-1999),福建仙游人。1932年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36在德国、英国攻读妇产科学。1938年回国后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林崧离开北平协和医学院,携全家来到天津,初在恩光医院行医。曾为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医治妇科病,为黎元洪儿媳接生,在津门名气很大。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1)

图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室保存的林崧学籍档案照片。

日本战败投降后,北平协和医学院复院。时林巧稚曾写信给林崧,邀其回北平。林崧早已对天津有了感情,婉言谢绝了林巧稚的邀请,决意继续留在天津工作。 解放初期,林崧在天津市立妇幼保健院(水阁医院)任院长。后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任职妇产科主任,对女性恶性肿瘤的学术研究具有突出贡献,是我国妇产科病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文革"结束后,林崧对妇产科事业的追求更加执着,他以自己年迈的精力,坚持伏案写作,总结自己50多年从事妇产科临床实践以及病理学研究的丰富经验,完成了《妇产科病理学》一书的出版,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邓颖超生前曾在天津看望林崧,深情地对他说,"您为中国妇女服务,是林巧稚之后最好的妇科医生,我感激您,全国妇女感激您"。林崧5个子女中有4个是由林巧稚亲自接生的,体现了"协和福建二林"的深厚情谊。

图上为20 世纪40 年代初,北平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同仁合影,(中排左2 林崧,右2 林巧稚)。

图下为20 世纪80 年代,林崧教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做病理实验。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2)

林崧在行医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集邮,作为资深的集邮家,他的藏品中有许多珍品,上至清代、民国及解放区邮票,下至新中国老纪特和文革邮票,他都有收藏。多次荣获国内外邮展最高大奖。

图上 为林崧生前珍藏的带有"PUMC" 打孔字母的"北平协和医学院在20世纪30年代使用的公用邮票", 该票一直到1942年初协和关闭时才停止使用。协和职员因工作用途可从科室领取邮票,经收发室审核后才能发走信件。若发现私人挪用,将严格处罚。"PUMC"是英文Pep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的缩写(北平协和医学院)。

图中 为林崧去世后,天津市集邮公司发行纪念封,缅怀林崧教授生前对医学及集邮事业作出的贡献。此封是林崧邮品拍卖顾问、津门邮票鉴赏家杨洪儒先生从林崧追悼大会现场寄给集邮大家杨耀增先生的实寄封,饱含了集邮爱好者对林老的敬仰之情。

图下 为1988 年天津市卫生局集邮协会成立时会员合影,时聘请林老(前排右4)为名誉会长,(最后排左1 为作者)。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3)

睦南道109号,"骨圣"方先之故居

五大道典型的英式小别墅,风格独特,绅士作派。楼房分为上下两层,楼顶铺就紫红房瓦,格调温馨,用混水砂石罩墙面,其上以琉缸砖作点缀装饰,非常美观。室内装修虽不张扬,采用西式古典布局,突出实用气场。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4)

方先之(1906-1968),浙江诸暨人。中国骨科医学创始人,医学教育家,因医术精湛被誉为"骨圣"。

1925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医预科,1928年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就读。1933年毕业,以成绩优异留校工作九年,作过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 曾到美国进修骨科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北平协和医院被迫停办,方先之与一些协和老同学来到天津,1942 年创建私立天和医院,并附设护士学校;1944 年创建私立天津骨科医院。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5)

1944年8月1日,私立天津骨科医院在沙市道正式开业,是当时国内第一家骨科学专科医院。由方先之任院长。开业之初,医护及工作人员只有10 余人,设病床10张,分三等, 增设等外床和包干床,方便穷人就医。医院虽小但名声很大,由于方先之医术精湛,患者纷纷前来。为适应需求,1946年骨科医院迁至长沙路,规模比过去有所增加。解放后一度并入天津市人民医院,1965 年选址建新院,直至发展成如今的以骨科学为特色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 天津医院 ,方先之为此奋斗了大半生,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6)

图为20世纪40 年代私立天津骨科医院医务人员合影。

解放后,方先之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精神焕发地把全部精力倾注于骨科医疗事业中去。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方先之参加了第一批医疗队。随后方先之在天津市人民医院任骨科主任,还受聘担任刚刚成立的天津医学院外科学教授。方先之在全国首创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他的骨肿瘤分类方法,被称之"方氏分类法",在骨科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把大骨科细化为系列学科。1957年创办《骨科进修班通讯》,著有《骨关节病灶清除法》、《中西医结治疗骨折》等骨科学术专著。

"文革"中,方先之惨遭迫害,身患肝癌,1968年6月29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病逝,年仅62岁。10年后恢复名誉,天津市为方先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社会各界代表及生前友好数百人到会缅怀这位为我国骨科学奋斗终生的著名专家与学者。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7)

图为方先之( 左3 )与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尚天裕(左2)在一起查房。

马场道原169号、171号,天津天和医院旧址

今已不存在。20世纪40年代邓家栋以院长的身份在这里工作过的地方。这是一幢英国庭院式建筑,原为津门军火买办雍剑秋1920 年建成的西湖饭店,内部装修豪华讲究,西式设施俱全,闻名华北。作为慈善义举,雍剑秋于1942年春,把西湖饭店惠租给邓家栋、张纪正、方先之、柯应夔等名医,并借用一切家具,无偿供天和医院使用。2007年,这座与利顺德饭店同样享有盛名的历史建筑被拆除。

图1为民国时期位于马场道上的天和医院旧影;

图2 为1976 年地震后时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部的原西湖饭店旧址受损严重;

图3为上世纪80年代整修后该址曾作为天津市妇保医院;

图4为上世纪40 年代天和医院院长邓家栋(右)与方先之合影。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8)

邓家栋(1906-2004),广东蕉岭人。我国血液学事业开拓者。1924 年在东吴大学就读,1926 年在燕京大学主修化学和医学,两年后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1933年毕业。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49)

作为血液病专家、医学教育家,邓家栋在20世纪30年代根据细胞生物特性,提出新的血液细胞命名,结束外文直译造成的命名混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学院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强占,邓家栋在道济医院任内科主任,后转往天津加入由几位校友创办的天和医院任内科主任,后兼任院长。1948年北平协和医学院恢复后,被聘回校任内科学教授兼内科副主任,仍主持血液学组和实验室的工作。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0)

邓家栋与夫人王耀云教授是北平协和医学院同班同学。王耀云在考入协和前是金陵女子大学的高材生,1937年6月10日二人在上海结婚,婚后二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67年风雨历程,是一对长寿夫妻,被医学界称为"永不凋零的玫瑰"。夫妇育有两子,均为高级工程师。

图为摄于20世纪50 年代,邓家栋( 前右1)与夫人王耀云( 前左1)、长子邓浚献(后右1)、次子邓濂献( 后左1)及老母亲(前中)的全家福照。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1)

邓家栋在津门工作多年,对天津感情深厚,情有独钟。1957 年他在天津主持建立了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58年划归卫生部管理,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并设附属医院。1970年迁往四川简阳,1979年在邓家栋的力争下,回迁天津,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附设血液病医院。

邓家栋曾任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

"文革"后,他一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任总编,主要负责书刊的编审工作。1978年被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参加教育方面的领导工作,井与黄家驷等筹备恢复八年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随后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任血液研究所名誉所长。

邓家栋作为叶剑英元帅的保健组组长深得叶帅信赖,叶帅曾经亲笔题诗赠与邓家栋,"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2)

图为邓家栋于1979 年4 月在武汉与叶帅合影

常德道24号,儿科学专家范权故居

该建筑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东临桂林路交口,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具有典型英国庭院式建筑风情。大筒状红色瓦顶格外醒目,门窗全是优质木材做成。室内按照欧派风格装修,用料讲究,设施齐全。院落深深,范权生前常住在这里。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3)

范权(1907-1989),江苏吴县人。1926年,范权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193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并获得文海氏(Wenheim)奖金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范权是我国儿科医学奠基人之一。

解放后,他参与领导筹建天津市儿童医院( 初以南门外原妇婴医院为址,后迁至佟楼)曾长期担任院长。范权在小儿水盐代谢、代谢性疾病、实验性佝偻病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我国首先提出对吐泻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案。他发明的"范氏输液法"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4)

范权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儿科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他还作为民主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先后担任过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天津市委主任委员,天津市第二至五届政协副主席,天津市第九至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还是第五届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期间,范权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残酷迫害,被抄家游斗。1979年恢复院长职务。1981年9月任名誉院长。1989年7月5日范权因肺原性心脏病在天津逝世。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5)

图为范权教授(中)在指导青年医生。

常德道69号,神经外科学专家赵以成、妇产科学专家汪培娲故居

这是一幢精致小巧的欧派城堡式建筑,二层小楼,8间房室,拱式大门。一层作为饭厅、客厅;二层作为卧室、起居室和书房,装修豪华。后院设有甬道和花坛。赵以成、汪培娲夫妇及孩子从北平到天津后就长年住在这里,幽静温馨的家是他们休闲的暖巢。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6)

赵以成(1908-1974),福建漳州人。中国神经外科学创始人,1934 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他曾师从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 Penfield 教授,具有超高的神经外科临床技术。1938年入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学习。1940年回国,继续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工作。1942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北平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赵以成被迫在北平开办私人诊所。受校友们影响,1943年赵以成全家迁居天津,欲在恩光、天和谋职,无奈编员全满 ,只得暂时从事私人行医。当年人们对神经外科手术很难接受,那时国人"谈开颅就色变",加之医疗设备落后,赵以成虽有高超医术却难以施展,只得靠他看普通外科和夫人汪佩娲在妇产科的收入维持生活。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7)

汪培娲(1904-2005),山东泰安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赵以成背后的女人就是妇产科专家汪培娲。汪培娲是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天津市政协三至八届委员,出身大家闺秀,其祖父汪宝树曾是清末进士,当过天津知事,官至二品天津道。汪培娲是津门才女,获北平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学博士。良好的修养和气质造就了她青春的活力。她早年曾与邓颖超、马骏等人在津参加学运。在协和读医时与赵以成相爱,后结为夫妻,汪培娲长赵以成4 岁,二人育有一女二男。汪培娲在医院是女强人,在家则是一位贤妻良母。因工作关系,赵以成常年奔走于京津两地,为了更好地照顾赵以成,她接受了周总理的建议,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心照顾丈夫。1974年赵以成去世后,汪培娲与儿女相伴又生活了30多年,101岁时去世。她晚年充满了对赵以成的思念,"翠竹清心尘不染 ,苍松叶茂志干云",是其生前对丈夫一生的最好评价。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8)

图为医学界伉俪赵以成(右)、汪培娲(左)于1930 年 在北平协和医学院读医时保存在学籍档案中的个人照片。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59)

1934 年26 岁的赵以成刚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就与汪培娲喜结连理。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0)

图为汪培娲与赵以成的结婚纪念照。

解放后,赵以成停办了自己的私人诊所,接受朱宪彝的亲聘,在天津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创建新中国首个脑系科,担任科主任。其后赵以成又担任北京宣武医院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被选为全国第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是国际外科学会和国际神经精神科学会会员、加拿大外科研究所学员会会员。

赵以成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医疗队,以自己高超的医疗技术抢救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生命;他曾受周总理委托,参与救治病危中的李克农将军,手术后李克农将军来天津疗养。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1)

图为赵以成、汪培娲夫妇与李克农将军( 中)在津合影照。

作为我国神经外科学的奠基者,他对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脓肿、脑寄生虫等领域颇有研究。主编有《神经内外科手册》、《急性颅脑损伤手册》等医学专著。留下百余篇神经外科学论文。他以高超的神经外科临床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神经外科学人才,使之成为学科骨干或领军人物。"文革"期间,赵以成受过极大迫害,身患直肠癌,1974 年不幸去世,年仅66 岁。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2)

图为赵以成(左1)1965 年为战斗英雄麦贤得做手术。

睦南道60号,耳鼻喉科学专家林必锦故居

这是一幢200 多平米的西式风格洋房,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简约实用,设施完备,装修朴素。顶部有灯光灰线。室外前后都有宽敞的院落,房后院落开阔,花草树木茂盛,环境幽静,极适居主。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3)

林必锦(1911-1996),福建永泰人。1938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平津两地行医,任北平中央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天津恩光医院医师。20世纪50 年代林必锦创立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任科主任,是我国耳鼻喉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逢山必登,登山必达顶",爬山是林必锦最大的的业余爱好,林必锦生前几乎登遍名山峻岭。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4)

河北路253号,放射医学专家杜持礼故居

该建筑出自旅居天津的奥地利著名建筑师罗尔夫·盖苓之手,是20世纪30年代初杜持礼父母的房产。整体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楼顶设有平台,墙面设计每层各异,造型独特,室内装修西式风格。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5)

杜持礼(1913-1984),浙江绍兴人。中国放射医学创建人之一,出身富豪家庭,父亲杜荷舫早年留学英伦,其母为英国仁记洋行买办李辅臣之女。杜持礼自幼接受良好文化教育。从天津新学书院毕业后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班,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1938 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院当助教,期间奠定了扎实的放射医学临床基础,在该学科领域独领风骚,声扬京津,被一些医疗机构争相聘请。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6)

解放后,杜持礼曾任天津市胸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是天津放射学科协会理事、《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天津市第五至第十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撰有《支气管造影复习》、《深部X光治疗与铁制剂治疗的影响》、《膈肌结核病》等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十篇。 杜持礼专业功底扎实,对现代放射医学有深入研究,为我国放射医学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睦南道金林村3号,泌尿外科学专家虞颂庭、妇产科学专家俞蔼峰故居

这座小洋楼于1913年建成,是五大道比较常见的二层西式小洋楼,整体采用清水砖墙,入口处有转角,上部筑有阳台,顶部为不规则多坡顶,周边出檐,开有天窗,内外环境幽静。虞颂庭、俞蔼峰夫妇享受国家高级知识分子待遇,由政府分配住房,自1956 年起就在这里居住。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7)

虞颂庭(1914-2010),浙江慈溪人。1939 年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外科助理住院医师。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修,师从于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查理·赫金斯教授。1948年回国就职于天津中央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任外科主任。

解放后,参与天津医学院筹建。曾任天津医学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学院附属总医院外科主任。多年来从事于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创办《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在泌尿外科学造诣颇深。20世纪70年代,虞颂庭作为中央医疗小组成员,曾为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诊病,是首届"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作为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虞颂庭医德高尚,注重医学教育,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外科、泌尿外科领域的英才,吴咸中、马腾骧、刘自宽、王鹏志、韩树楠等都曾是他的学生,他为国家医学卫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虞颂庭担任过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第六、七、八届常委、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名誉主委等职务。2010年5月18日,虞颂庭因病逝世,享年96岁。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8)

俞霭峰(1910-1991),浙江宁波人。1939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俞霭峰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1948年学成回国,在天津中央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

解放后,俞霭峰与丈夫虞颂庭共同参与创建天津医学院,任天津医学院妇产科学教授、天津医学院附属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天津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妇婴卫生委员会顾问。俞霭峰还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作为新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她曾是中央医疗小组成员,长期负责多位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及疾病诊治工作。她在中国最早创建了女性内分泌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口服避孕药的研究,在国内首创炔诺酮避孕药,全国推广使用,促进了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主编《妇产科手术学》、《产科内分泌》等学术专著,撰写了多篇高水平医学学术论文,为我国妇产科学的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5月31日,俞霭峰教授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81 岁。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69)

图为医学界伉俪虞颂庭(右)、俞霭峰(左)于1935 年在北平协和医学院读医时保存在学籍档案中的个人照片。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70)

俞霭峰与虞颂庭同是协和校友,曾与虞颂庭一起在抗战大后方出生入死,救死扶伤。两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相识相爱,互勉互励,结为夫妻。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71)

图为俞霭峰与虞颂庭1941年北平协和医学院合影。

上世纪70年代,俞霭峰曾作为中央医疗小组成员,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诊病。俞霭峰和虞颂庭这对医界伉俪曾被周恩来和邓颖超亲切地称为"男虞"和"女俞",业余生活中,"男虞"爱音乐,"女俞"爱芭蕾。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72)

图为俞霭峰(右)与邓颖超( 中)、林巧稚(左)的合影照。

云南路31号,结核病学专家朱宗尧故居

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虽不显眼,却坚固耐用。室内西式的装修风格,彰显出主人与众不同的个性,他曾在这里冒险在自己女儿身上试种卡介苗,表现了白衣战士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73)

朱宗尧(1914-1998),天津市人。1939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后先后赴丹麦、瑞典、法国、美国等国学习卡介苗制作技术。1948年回国,在天津首次推行卡介苗预防接种,并获显著成效,使天津成为中国最早接种卡介苗的城市。他是闻名于国内外的结核病防治医学专家,天津防病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解放后,任天津市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名誉院长,天津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会长,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分会理事长,国际防痨协会理事。著有《结核病概论》、《皮内接种卡介苗实用价值》、《结核病学流行病学》等医学专著。朱宗尧从事防痨事业50多年,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为天津防痨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8月31日逝世,终年86岁。

50个建筑秘密(五大道建筑的感人故事)(74)

结 语

本篇所及五大道名医( 西方医学)故居(按已故名医出生年排序),因系统篇幅所限, 尚有一些在五大道居住或工作过的医学前辈故居尚未收进篇中来。全篇收录1956 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天津市10 位国家一级医学专家杨济时、朱宪彝、施锡恩、金显宅、林崧、张纪正、方先之、范权、柯应夔、赵以成;五大道最早的名医丁懋英;津门最早专科医院创建人田大文、吴廷椿、杨珂、屈鸿钧 、邓家栋;在五大道居住或行医,并在各自专业学科上有所建树的已故先辈名医李漪、卞万年、汪培娲、林必锦、杜持礼、虞颂庭、俞霭峰、朱宗尧、张天泽等19 个医学专业学科的25 位名医,23 处故居。全篇以百帧图片,千余文字辑成,几经更新,虽百密总有一疏,挂一而有漏万之嫌,敬请关注,愿与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 北洋女医局卷.

【2】天津市档案馆资料. 民国时期卫生/医院卷.

【3】北京协和医学院档案室资料.20 世纪40 年代卷.

【4】天津市卫生史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市卫生行业高级专业人物志略.1997.

【5】政协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6】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编写组.从学堂到医专【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7】天津医科大学编写组. 天津医科大学六十年征程.2011.

【8】天津日报传媒集团. 天津小洋楼【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9】贾长华. 今晚丛书- 水阁医院108 年【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10】政协天津市河西区委员会. 天津河西老医院【M】. 北京: 华龄出版社,2016.

转载自 王金盾的美篇。

作者简介 :王金盾(1950-),男,医学编审,研究方向: 继续医学教育/医学发展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