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益州名胜(原创探访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

三国益州名胜(原创探访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1)

“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碑(局部)

作者 李洪峰 文/图

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时,强大的西汉王朝通过经济、政治、军事等形式的一系列措施,于很短时间内,在今川、黔等地陆续设置了牂牁、越嶲、沈黎、武都、汶山诸郡。其中牂牁郡已辖及今云南东部,越嶲郡已辖及今楚雄彝族自治州北部。在此基础上,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表示愿意归附汉朝,请汉朝派遣官吏治理。西汉王朝即在滇国属地设置益州郡,治所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一带。同时西汉王朝赐给滇王王印,令他仍为滇民之长,非常得到朝廷的恩宠。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王受印,滇小邑,最宠焉”。云南从此开始进入全国统一行政建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此段历史,意义特别重大,尤为后世研究者所关注。

往事越千年,汉代的益州郡治所滇池县的县治位置,具体在什么地方?这一系列相关问题,在近代以来更加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等人士在查究史料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并刻立“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碑作为标识。

汉代的滇池县,即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一带。最近,记者一行人来到晋城镇,对“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碑(下简称“故址碑”)进行探访。

虽然史料对“故址碑”有文字记载,但找到“故址碑”实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多方打听,我们在晋城镇上东街发现一个亭子,在亭子附近,终于找到了这一碑刻。近百年的光阴过后,碑刻浑身透着陈旧与沧桑气息,现已被嵌入照壁一样的墙体,并用玻璃门保护起来,门上还有锁。

经现场仔细辨认,发现相关介绍文字:碑高1.69米,宽0.75米,青石质地。碑中竖刻“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10个大字。颜体正书,清末经济特科状元石屏人袁嘉谷撰题,昆明陈荣昌书,1922年立。这块碑是晋宁县建制历史的重要资料。据碑上时间得知,“故址碑”在2022年将迎来其百岁生日。

三国益州名胜(原创探访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2)

晋城古街维新巷街景

陈荣昌是著名的书法家,所书10个大字为阴刻文,雄浑大气,笔力刚健。刻工也十分精到,整个碑刻堪称精品。

“故址碑”位于晋城镇的制高点上。当地老人说,从前站在这里,可以一览滇池盛景。一位阮姓的当地居民说,先前这个碑所处的供销社附近曾是一座古时的县府衙门建筑,大门前蹲有两个红砂石大石狮子,雄迈威武。20世纪50年代,这所建筑的格局基本保存完好,里面设有大堂和户、礼、兵、刑等相应的部门(房间),他们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这位老人说,这个“故址碑”之所以显出沧桑的外形,是因为曾经有一段时期,石碑流落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后来,是在距离现在位置近200米开外的一家农户的牛圈中找到这块石碑。当地老人说,按相关记载,这个地点经历了从古滇国都邑到汉益州郡滇池县治……再到后来的县府、再到新中国的县人民政府、再到如今的镇政府等多次变迁,可以说这里见证了古滇国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轨迹。

在“故址碑”附近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民国时期乃至更早时期的建筑。虽然这些建筑散落在整个城镇不同地方,但是透过其斑驳的墙体,仍可辨认往日的纹饰。除此之外,还有精致的瓦当。

现在晋城镇街道有政通、人和、北门、白塔、晋北、晋东、上东、上西、下西、关井、望鹤、南正、士林、百花、龙井庙、东方庙、老县府、塘子口等18条,巷道有凤翥、龙翔、甬道、文庙、金家、扁担、关岳、维新等8条,村庄为帝释庙、龚家院、土家村、龙羊村、袁家院等5村。布列其间的民房多为“一颗印”结构,采用“三间四耳”及“两间两耳”四合院布局,为抬梁穿斗式屋架,重檐歇山式组合,门窗雕花格子,板壁刻龙饰凤,镶嵌花木浮雕,精致而富于变化。

三国益州名胜(原创探访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3)

晋城东方庙街李氏民居内景

古镇现有晋城文庙、晋城关圣宫、“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碑、“张溟洲祠堂记”碑、“象山书院诗并序”碑、东方庙街李氏民居等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处,古井40余个。

在当地两位老人的指引下,我们在晋城镇古东门附近看到了一口双眼井,井水非常清澈,直到今天当地居民仍用井水来泡茶。当地人对这些古井充满了敬畏之情。老人们说,看到井,就好像是看见了老辈人一样。

当地文化氛围较为浓厚。在晋城镇的古街道中,还有书法、对联一条街,当地人每逢婚丧嫁娶,并不像其他一些地方一样,去商店或网上买副现成的对联贴在门上,而是到这些专门的书法铺里买,内容根据婚丧嫁娶人家的意愿来撰写,因此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亲和力,文化品位也较高。

三国益州名胜(原创探访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4)

晋城关圣宫外景

经过岁月的洗刷剥蚀,晋城镇的一些老建筑也变得摇摇欲坠,有些精彩的纹饰、木雕、石雕、砖雕被雨打风吹,变得模糊不清,再加上雨季到来,有的房屋已经出现了渗水,甚至墙头倒塌的现象,不时可见“危房,请勿靠近”的标识。

同行的民俗学者和当地多年关注滇文化的芸秀里社区负责人说:由于有了这块“故址碑”,云南2000多年前进入全国统一行政建制的史实有了实物标识,晋城镇的文脉也被发掘了出来。同时,晋城镇是探究滇文化的重要原点,需要重新审视其价值并倍加珍惜。战国至今,晋城作为滇池流域重要的古城镇,沉积了丰富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保护,使古滇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云南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