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是否“以兵强天下”正反两方面来论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的道理。其中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理解“其事好还”?二是“物壮则老,是谓不道”的含义是什么?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老子的重点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在论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的道理时涉及到了战争的问题。当然,对于统治者来说,“取天下与治天下”也有如何定位和使用强力手段的问题,就需要从道的角度加以阐述,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1)

【原文】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2、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2)

【意译】

以“道”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的;这样的事,反而容易帮助“失道”的国君返回到“道”上。大凡军队驻扎过的地方,会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定有灾荒之年。(这是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的恶劣后果,根本谈不上返回于“道”上。)(而以“道”辅助国君的人,有时也会用到武力,)但是,他只是善于依道而行取得良好的结果而已,根本就不敢就此采取强力的方式(辅助国君治理天下,做到了:果而不自矝、果而不自伐、果而不骄、果而不得已、果而不强。)

(所以,善于用武力方式)取得良好的结果之后,不要自我矜持,不要自我夸耀,不要骄傲,反而要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逞强。

(要知道,)事物异常强壮之后就会迅速走向衰老,这就叫做“不道”。而“不道”的事物是会早早就终止的。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3)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可以这样翻译:以“道”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的;这样的事,反而容易帮助“失道”的国君返回到“道”上。

1、“其事好还”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其事”指“不以兵强天下”,“好”理解为“容易”。“还”的本义是“返回”!整句来看,主体是以“道”辅助国君的人,是得道者;国君为什么需要辅助?因为国君失道、离道了;以什么方式辅助国君?根本而言是“以道”,具体来说是“不以兵强天下”,即“不以兵强天下”的做法是“合道”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老子说了“其事好还”,即容易帮助国君返回到“道”上,这正是得道者所期望的,切合其以道辅助之初衷。

2、大家看,这样理解整个句子,其句意是连贯的,其论述逻辑是严密的。如果把“其事好还”翻译为“以武力逞强,这种事很容易得到报应”。可以这样理解吗?不可以!第一,把“其事”理解为“以兵强天下”,不符合这里的句意和逻辑。第二,“还”字的所有义项根本就没有“报应”的意思。第三,联系老子说的“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来看,“不以兵强天下”的做法会走向大道,而“以兵强天下”的做法会走向小径;而后者却是人们所认知和喜欢的。这里重点说的是偏离大道之后,怎样做才能更容易返回的问题。第四,论及事情的做法时,老子的判断是“同于道”或“不道”,结果是“长久”或“早已”等。如果说老子有“报应”的说法和观念,就会搞混其最基本的论述逻辑,解读起来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4)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这里说的是“以兵强天下”的恶劣后果,一是即时影响,二是后续祸患。这些是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的恶劣后果,根本谈不上返回于“道”上。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5)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这里说的是,以“道”辅助国君的人,有时也会用到武力,但是,他只是善于依道而行取得良好的结果而已,根本就不敢就此采取强力的方式辅助国君治理天下。

“善有果”,是善于取得良好的结果。这里的“善”是什么?就是善于依道行事,具体而言,就是辅助国君“取天下”和“治天下”时,不以武力、强力为首要手段,有用到也只是迫不得已的事。注意,这一章说的是:得道的辅助者使用强力的辅助手段,是真的不得已。而上一章提到的“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说的是:谋取天下者,为满足其甚、奢、泰之欲望,以天下为神器而为之执之,是假的不得已。

“不敢以取强”。“兵”是一种武力形式,概括来讲,武力是一种强力手段。这句话的关注点是,以武力取得了好的结果之后,会不会承势继续取用强力方式治国理政?老子认为得道的人不仅不会,而且做到了:果而不自矝、果而不自伐、果而不骄、果而不得已、果而不强。不过,这“五果做法”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包含在下一段的结论性的建议里的。解读时,必须体会到这一层意思。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6)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这句话说的是:所以,善于用武力方式取得良好的结果之后,不要自我矜持,不要自我夸耀,不要骄傲,反而要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逞强。

这里是老子对其目标读者提出的结论性建议,来自于得道者的“五果做法”。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理解与感悟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章(7)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要知道,事物异常强壮之后就会迅速走向衰老,这就叫做“不道”。而“不道”的事物是会早早就终止的。

1、先说一下为什么这样翻译?“壮”为异常强壮,对应于“不道”;“老”为迅速衰老,对应于“早已”。

2、重点说一下:什么是“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第一,“壮”是有特定含义的。老子的“名”都是“非常名”,比如“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视之不见,名曰夷”、“是谓微明”、“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等等,都是赋予了相关的字词以特定的含义的,然后作为道学范畴加以使用。关于“壮”,老子没有特别的界定。但是,第五十五章里有一句相关的话,即“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我们知道,“强”与“弱”相对,表强大、强健、强壮、强盛等意思。但是!老子显然给“强”做了一个特别的定义:“心使气曰强”!可见,老子所谓的“强”不是自然的、正常的强,而是来自于人为的、异常之强!事物内在鼓着气、撑着气的“强”,外在就表现为异常之“壮”!

第二,假设老子就只有“物壮则老”这句话,确实可以把它理解为:“事物壮盛到了极点就会衰朽。指一切事物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但是,它后面连着“是谓不道”,那么,物之“壮”就不正常了,是有问题的!个体事物由生而长,由弱而强,由强而壮,由壮而盛,由盛而衰,由衰而终,真的是自然规律;而人为的、异常的强壮,才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比如运动员吃兴奋剂,一时间确实能强壮体能,提高比赛成绩,但对其身体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这就叫做“不道”。同样的,“以兵强天下”、以国之利器示人(据“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人主及其天下神器,就是人为的、异常的强壮,就是“不道”。

第三,为什么会出现“人为、异常之强壮”呢?是由主体的膨胀私欲和悖道认知导致的,用老子的话来说,叫做“无正”。大家看第五十八章,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这句话说的是:“祸里有福,福里有祸;祸和福是可以、而非必然相互转化的。谁知道由福转化为祸的极点在哪里呢?其实就是从福者没有‘正’的时候开始的。反过来,祸者开始有‘正’的时候,也可以把祸转化为福。”把这句话理解透了,就不会把一些世俗无脑的东西扣在老子的头上然后大加推崇了!一般都认为老子在这里讲了一个天大的祸福无条件必然相互转化的道理,其实,老子讲的是,福者“无正”会转为祸,祸者“有正”可转为福。两者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且在于主体是否“有正”!祸福之间是这样,正常强壮与异常强壮之间也是这样的!再看运动员的例子,本来有训练,其身体就会正常强壮;但是,在某个时刻他动了歪念头,“无正”了,就施用了兴奋剂,于是就异常地强壮起来了,相应的后果就是其运动生命乃至自身生命都会提前结束。

历来很多人不明白老子批评的只是这种不道之“壮”,而不是正常之壮,信誓旦旦地从“物壮则老”得出结论说:“让自己保持上升的趋势,不要达至壮盛的顶点。否则,就会走向衰亡,这是不道的。”这是有悖老子的本意的!是有害的知见。事物由生而长,由长而壮极,继而老死;前半段上升,后半段下降,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一旦排斥和拒绝后半段,前半段根本就成长不了,最终也没有相应的成果印证,根本就不符合老子一直强调的整体性原则。老子不会无脑地去反对自然之“物极必反”,而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因“无正”而导致的“事极而反”!由福而祸是这样,“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是这样,“富贵而骄”是这样,“善复为妖”是这样,由正常之强壮变为异常之强壮更是这样!天地不自生,是为“有正”,故能长久;圣人无私,亦为“有正”,故能成其私。

我们要做的是反对“无正”,而不是拒绝成长;做到“善有果”,而不是“不道早已”。

【细读《道德经》系列,做严谨踏实、逻辑自洽的解读,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