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消暑就是这么简单(古人度夏消暑甚是讲究)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好在我们有空调、电扇和冰箱!不过,古人没有这些现代科技,又是怎么过夏天的呢?其实他们也能优雅从容地度夏消暑,而且甚是讲究,不信就看看他们写的诗↓↓↓

古人消暑就是这么简单(古人度夏消暑甚是讲究)(1)

寻荫

坐在树下或走进竹林是古人们普遍的乘凉方式。因此,在众多避暑诗作中,这类作品很容易找到。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塔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古人消暑就是这么简单(古人度夏消暑甚是讲究)(2)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亲水

临水之地也是古人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月下、水边乘凉,这种由外而内的凉意让人沉醉,燥热也自然退去。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心静自然凉

当然,除了阴凉处、河边,还需要古人常说的精神层面——“心静自然凉”。

古人消暑就是这么简单(古人度夏消暑甚是讲究)(3)

《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寺庙清心

北宋诗人梅尧臣对“心静自然凉”还有另一种看法,从下面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静自然凉”也是要根据地点的。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梅尧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

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尽管是热浪翻滚的中伏时节,在清幽寂静的佛寺,因为没有俗世间杂念的羁绊,凉爽气息迎面而来,不必到北方酣饮避暑,在寺庙里品上一杯清茗就能乐而忘返。

古人消暑就是这么简单(古人度夏消暑甚是讲究)(4)

花果送乐

夏天虽然暑气蒸人,但好在也算是花果成熟的季节,古人可以安享其带来的乐趣和快意。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古人的诗作,语言简洁却又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总能让人声临其境。我们捧读这些诗作,仍能感受到当年诗人的消夏之乐趣,仿佛与诗人一起走进了清凉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