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

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疾病辞去了奉礼部之职,由京城长安奔赴洛阳。

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1)

由于路途遥远,家族没落,仕途多蹇,报国无门,李贺心情不佳,只好踽踽而行。

此时离“安史之乱”的平定虽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此时的重击对大唐却是致命的,已经是伤筋断骨了。

不仅大唐被“安史之乱”一切两半,甚至中华文明也被“安史之乱"划出了一道道裂痕。

让胸襟开放的大唐悄悄的关闭了心房,对外来文化及势力充满了疑惑。

李贺在国势和家门的双重压力下,百感交集,逐写下了《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2)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迹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己远波声小

李贺先以小序以明诗之意图。

魏明帝曹叡,乃曹操之孙。青龙元年,迁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发生在这一年。

“宫官”即宦官;“牵车”指驾车;“捧露盘仙人”,即指铜制仙人,手捧铜盘玉杯,接承云表之露。

因迁徙过程中需要将铜仙人拆解,卸下其铜盘时,仙人竟然潸然泪下。李贺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3)

此诗四句一转韵,为一小节,共三小节。先说第一节,是喟感叹,有感而发。

茂陵:是指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刘郎:即指刘彻,刘彻写过《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武帝有这等才华、这等文笔,绝对算是文武双全的一代帝王,他最后感叹道"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不过是让人知道韶华易逝,人生易老,汉武帝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不过“夜闻马嘶晓无迹”。

夜里还听得见他胯下奔马的嘶鸣声,早上起来却没有了踪迹。那画栏旁边的桂树还飘着香气。

而长安城里三十六宫只剩一片苔藓了。

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4)

中间一节写得颇为传神,将铜人拟人态写活,一副要离开汉宫时的凄婉之情。

金铜仙人“高二十丈,大十围”乃汉武帝所铸造,到了魏明帝己过去三百年。

仙人被拆离汉宫,又迁徙洛阳,因“重不可致”,被迫留在了长安东边的灞桥。

李贺高明的将这一段掩去,只写了金铜仙人启程动身这一段。官员指挥车子向千里之外的洛阳出发。

刚出东城门,迎面刮来的酸风射进了眼眸;天上的月亮和汉时无异,陪着我慢慢走出城门。

我回忆起汉武帝来,泪水如铅,沉重无比。

李贺把铜人当成仙人,拥有人的一切情感,可以看到天上的月亮,感受吹来的酸风,而流下了难过的眼泪。

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5)

最后一节四句已是想象了,融进了李贺的情感。

衰兰:指秋天兰花已老,故称衰兰,兰花在中国文化中是高洁典雅的象征。

衰兰的文学意象包含着肃索苦涩,王建诗:“枯桂衰兰一遍春,唯将道德定君臣。”

李贺将“衰兰”的意象用到极致,以小别大,以低送高。

客:即指仙人,仙人居高位未必能知,故李贺感慨长叹。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声一出,四周寂静,李贺将景别缩小,将声音减量,让失落的情绪渐渐远去,最终消逝于画面之外。

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6)

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叙事角度别出心裁,本是金铜仙人辞别汉宫,却成了衰兰留恋送客。

主宾易位,铜人潸然泪下,兰草秋风生悲,旁观者则以“天若有情天迹老”一句扣题,让悲不限于悲,让情累加于情,方让此诗流传至今。

天若有情第一部35集全(天若有情天亦老)(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