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鼠吞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这回呢,咱们说一说过街老鼠,呃,咱们有句俗话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唉,这过街老鼠呢,就是指那些人人都厌恶,人人都痛恨的坏人坏事。比如,下面这位,她的事迹咱就不多说了,中国人都知道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鼠吞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1)

“过街老鼠”这个词儿呢,挺形象的,呃,有人的地方,基本就少不了老鼠,我记得我小时候,住大杂院,唉,我们家就闹耗子,唉,在这厨房呀,还有天棚上呀,叽里咕噜乱跑,所以那时候家家都养猫,为的就是捉老鼠。那动画片里不也这么演吗,一只大耗子带着一帮小耗子偷粮食,最后让黑猫警长啪,一枪把耳朵打下来一只,从此就叫一只耳了,啊,还说呢,我找我舅舅吃猫鼠去,最后也全完了。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鼠吞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2)

这是咱中国的动画片,到外国就反过来了,您看那美国的《猫和老鼠》,那汤姆老干不过那杰瑞,唉,老是那猫倒霉,老让那耗子给调理了。估计那汤姆是只宠物猫,怎么呢,您看现在这宠物猫都不会逮耗子,看见老鼠它比那老鼠还害怕呢,哈哈。

扯远了啊,这老鼠呢,确实讨厌,偷这个粮食,还乱嗑家具什么的,有的还传播细菌,所以人见人打呀,很正常。可是这老鼠的胆子很小呀,有句话叫胆小如鼠吗,所以您在这街面上呢,基本看不见这老鼠,就算它过街,那也是晚上,大半夜的,滋溜一下子就没影了,那时候人都睡了,所以也谈不上人人喊打。那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清代学者翟灏写了一本《通俗编》,这里边呢,他给了一个合理的猜想,翟灏说呀,《慎子》这本书里有这么一句,“一兔过街,百人逐之”,那过街老鼠这个词,应该是由这句话演变过来的。

慎子呢,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写了本书就叫《慎子》,不过这书大部分已经失传了。但是在《吕氏春秋 慎势》篇里呢,记载一段非常有意思的逸文。

“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

什么意思呢?慎子说呀,如今有一只兔子在前边跑,上百人在后面追,这不是因为这只兔子能够被这一百人分的,哈,够一百人份,那得多大的兔子呀。这么多人一起追这只兔子,那是因为这只兔子没主儿,它的这个所有权呀,还没定下来呢,谁逮着归谁,现在谁都有可能逮着它,所以大家就都去追。这种情况,连尧帝这样的圣人都没法解决,更何况是普通人呢。那市场上有的是卖兔子的,那兔子多了去了,但是那过路人呀,看都不看,这不是他们不想要兔子,是因为这些兔子名分已定,唉,它都有主儿了,那既然有主儿了,那即使人们再贪婪,也不会去挣了。唉,孔子曰,“有主儿的干粮不能碰”,哈哈。治理天下和国家呢,也是这样,就在于定名分。

这就是翟灏说的“一兔过街,百人逐之”的出处,然后他又说了,“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我觉得呢,他这个猜想呢,还是挺有道理的,而且估计是后人呀,觉得这上百人追兔子的这个画面不太好,唉,把人们的这个追逐名利的嘴脸刻画的太形象了,哈,所以就把这兔子改成老鼠了,逮兔子改成打老鼠了。老鼠是四害呀,唉,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也就变成坏人坏事,人人得而诛之了。那原来“一兔走,百人逐”,本来是对人们逐利的嘴脸刻薄的嘲讽,唉,现在这层意思呢,却没有了。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鼠吞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