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

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1)

文丨《那些年》悦悦

今天的标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礼记》,意思就是一个人过于追求完美,对别人太过严苛,就容易没有朋友,甚至伤人伤己。

元代的第五位皇帝英宗就是这样一位追求“至察”的管理者。他17岁登上皇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颇有作为。很多人都认为他很有机会成为中兴之主。然而,在继位短短三年后,英宗就在一场由大臣和皇室贵族发起的“南坡之变”中被杀身亡。英宗的宏图大业戛然而止,元朝的命运也走到了一个拐点。

南坡之变事发突然,却非偶然。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位年轻的管理者身上找到一些原因。

年少有为的皇帝

英宗,13岁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在皇帝老爸的安排下开始接手朝廷各部门事务。17岁,登上帝位。在史书的描述中,这位少年天子颇有政治抱负。

做太子时,他曾对中书省官员说:“皇上把天下事托付给我,我日夜小心谨慎,唯恐承担不起重任。各位也应除去私心,恭敬勤敏地对待工作,不要办坏事情,给君父带来忧虑。”

即位后,英宗看见太祖、世祖遗留下来的衣服皆用缣素木绵制成,而且缀有补丁,感叹了好一会儿,对侍臣说:“祖宗创业何等艰难,服用竟是如此节俭,我怎敢顷刻忘记?”

还有一次,英宗对大臣拜住说:“我以年幼之身,继承祖宗大业,锦衣玉食,何求而不得。只是我祖宗栉风沐雨,平定天下,哪有如此乐趣呢?你是元勋之后人,应当体会我的心意,不得辱没你的祖先。”拜住叩头回答说:“创业很艰难,守成也不容易,陛下深思远虑,阐明这个道理,实为亿万人民之福。”

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2)

少年即位,17岁的英宗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权却掌握在太皇太后和大臣铁木迭儿手中。然而,英宗并不甘心做傀儡。

一次,审查中书省官员卖官之罪,刑部依法判决杖刑,太后却出面干预,下令改为笞刑。杖刑是元代“五刑”中的第四等刑,最少要打67板子;最多打到107板子。笞刑是第五等刑,最多只打57鞭子;最少的,打上7鞭子,表示一下惩戒之意就算了。英宗当然知道这个人犯是祖母的关系户,因此拒绝的特别干脆:“不行。法令是公之于天下的,徇私情而轻重不当,就不能以公心示天下。”

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3)

没过多久,一位大臣奉太后之命奏请调整朝廷官员。英宗很不客气的怼回去了:“这难道是封官的时候吗?况且都是先帝旧臣,怎能轻易变动?这事以后再议。”

英宗在位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至治新政”:1323年,英宗颁行了元朝最重要的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推动“以儒治国”,大量起用汉族官僚和士人汉儒,下诏全国“举善荐贤”;推动了“精兵简政”,“罢世祖以后冗置官”;推行“助役法”,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让人民安居乐业。

美中不足是“苛刻”

英宗即位前后,表现极佳,这本是元朝之幸,然而朝廷上下却对他颇有怨言,只因为他过于苛刻。

元英宗即位后,推行了急风骤雨式的改革,却影响到了蒙古贵族的利益,最直接的就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受到严格限制。英宗在短期内两次发布诏令停发诸王的惯例岁赐:“以廪藏不充,停诸王所部岁给。”“以国用匮竭,停诸王赏赉及皇后答里麻失等岁赐。”这让已经习惯狮子大张口的贵族们怨声载道。

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4)

英宗对朝廷中的大臣们也十分严苛。英宗曾因地震减膳、撤乐、避正殿,这本是皇帝面对灾祸的常规动作。有大臣拍马屁,祝贺天下有此明君。英宗问道:“这有什么值得祝贺?我正无暇修德,你作为大臣,不能辅佐匡正,反做谄谀举动,合适吗?”骂完还不解气,还把这位大臣轰了出去。

驸马许讷之子速怯上告说:“臣之父阴谋叛乱,臣之母与人私通。”英宗说:“为人之子侍奉父母,应隐讳而不应触犯;父母有过失而不劝谏,竟跑来告发。”下令处决。

英宗对大臣动辄谴责,很多大臣感到“祸且弗测,在朝无小大皆侧足度日”

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5)

英宗的严苛终于给他带来致命一击。1322年,太皇太后和大臣铁木迭儿相继去世。元英宗开始对铁木迭儿进行清算,不仅查抄其家产,还斩杀了其长子。在这场清算中,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是后来英宗不断地翻旧账,让一众被赦免的“旧臣”胆战心惊。

1323年,英宗在上都“夜寐不宁,命作佛事”。“惧诛者”于是建言作佛事禳灾,希冀通过作佛事而获得大赦。但拜住却声色俱厉地责备众人:“尔等不过图得金帛而已,难道还想袒护有罪之人吗?”铁失等人把拜住的话理解为英宗又要惩治“有罪”的暗示,“闻之益惧,乃生异谋”。八月,英宗返回元大都,途中在南坡店过夜,铁失纠集了一批对英宗心怀怨恨的贵族,冲进营帐,先杀掉宰相拜住,后杀害英宗。这次事件史称“南坡之变”

当南坡之变的消息传到大都的时候,大臣们“闻者皆震栗,是其言而不能发也”


他为何如此苛刻?

一、年轻即位,缺乏经验

“权、技、德”是管理者进行管理时的三种手段。最高阶自然是以德服人,让人心服口服,“以技服人”次之,以权服人最低。对于年轻即位的英宗来说,因为缺乏政治经验和技巧,这一时期更多的仍处于“以权服人”的阶段。而且,当时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同样“严苛”的助手拜住。英宗常常这样警告左右大臣:“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

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6)

二、性格使然,严于律己

史书记载:英宗性刚明。思济之以猛,御下甚严,在谅闇(àn)中。每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禄,当勉力图报。苟或贫乏,朕不惜赐汝;若为不法,则必刑无赦。”英宗身边的大臣八思吉思因罪下狱,英宗对左右说:“法者,祖宗之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虽事朕日久,今既有罪,当论如法。”其明决如此。

英宗曾经宣诏群臣说:“一年只有四次祭享,派人代行,不能表现祭神如神在的诚意,这使我心不安。每年我必定亲自祭祀,并终身如此。”

三、得位“不正”,内心不安

按照英宗父辈之间的约定“兄弟叔侄,世世相承”,他的父亲元仁宗去世后,应该把皇位交给元武宗的儿子,但是,英宗的父亲却“背信弃义”,破坏了当初的约定,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虽然毁约的行为是父亲做出的,但是,英宗作为最大受益人,也同时承受了“毁约”带来的不安。


怎样避免过于“苛刻”?

作为管理者,元英宗的锐意进取和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给元朝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太过“苛刻”把自己处于和朝臣王公的对立之中。重压之下,最后断送性命,酿成大祸。


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元英宗水至清则无鱼)(7)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外部的人际关系,是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对自己太过苛刻的人,不仅很难做到宽以待人,而且更容易挑剔别人。为了避免过于“苛刻”,可以先试着从宽慰自己做起,停止对自己的过度挑剔和批判。之后,在对待他人时,建立起足够的包容度。其实,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和“宽”都是相对的,就是无论对人对己,“宽”要设置底线,“严”要留有余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