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九大对法(对联里的画意动静结合)

对联的九大对法(对联里的画意动静结合)(1)

《楹联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吴文之少年时就十分聪慧,一位客人听说其才华,就想考考他,正好客人善绘事,非常会画画,就出对曰“画草发生,顷刻工夫非为雨”,吴文之对曰“笔花灿烂,须臾造化不关春”。

这个故事里的对联,非常有意思。客善绘事,因此所出的对联其实是与画有关的,描绘的景象是指绘画的景象而非实景。“画草发生,顷刻工夫非为雨;笔花灿烂,须臾造化不关春。”这副对联里上联写青草生发,不过片刻工夫,但与日常生活中的雨后青草茂盛不一样,这是绘画使然,是画中之草,与雨无关。吴文之的下联则写鲜花灿烂,也不过须臾之间,但与春来花开、春去花谢不一样,这也是绘画使然,是笔下之花,与春无关。出句推说“画草”,心思已妙,对句推说“笔花”,意义亦佳。

对联的九大对法(对联里的画意动静结合)(2)

元·王冕《墨梅》

据说宋代有一个人喜好诗歌,也爱好出游,一个月夜,他叫停行舟,跑到桥上去看风景,突然有感于“明月小桥人钓鱼”之句,得一上联“独立板桥,人影月影,不随流水去”,再想要对上下联,却怎么都对不上合意的,徬徨终夜。从此之后每到月夜就开始吟咏,总想对上下联。直到有一天他在旅店左思右想不断吟咏到深夜时,突然听到窗外林间传来清脆的吟诵之声,历历可数,于是灵感迸发,得下联“孤眠茅舍,诗魂梦魂,迸逐故乡来”。

这副对联,上联人影月影为静,流水为动,静中有动;下联诗魂梦魂为虚,故乡为实,虚实相生。有吟游在外的孤寂,也有梦里故乡的思念。

再如集句对“晒书因阅画;闲坐但焚香”,这一副对联里一共有四种动作:晒、阅、坐、焚。但这几种动作却又是动中有静的,刻画了一幅悠然惬意的图卷。

对联的九大对法(对联里的画意动静结合)(3)

清·恽寿平《水仙》

上述所举的对联,都可以看到意境极佳,是一幅幅情景相合的水墨画。中国古代的绘画也讲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南朝王微在其《叙画》中说:“灵亡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

意思是说,自然山水的灵趣无所显现,因此它(灵趣)赖以栖息的山水形貌就不会感动人心。人的视野有限,因此看到的景象不能周全,(为了避免这一遗憾)于是用一管之笔,去模拟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以对自然山水局部景致的描绘,去表现眼睛所看到的广阔景象。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中国绘画充满了深厚的时间意识,以及力图突破空间的再现意识。绘画中的虚、空、白并非是空无一物,而是灌注了生气的生命空间,有着生生不已的动态美感。

对联的九大对法(对联里的画意动静结合)(4)

清·郑板桥 《竹石图》局部

如“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这是郑板桥的一副对联,用语淡雅,清新自然。此副对联用一个“补”字和一个“添”字,使烟中竹、雪里梅的疏密、肥瘦相映成趣,并且静中有动,无中生有,何尝不是暗含了绘画的技巧?

再回到文中最初的那两副对联“画草发生,顷刻工夫非为雨;笔花灿烂,须臾造化不关春”,“画上行人,无雨无风常打伞;屏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中国绘画所凝聚的,正是这瞬间生成的妙意,以及由此引发观赏者的无限遐思。

本文参考书目为《中国对联艺术》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