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1)

王树山书法原文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2)

这首诗以路逢入京使为中心,组织诗情的层次,为了显示路逢的重要,先写故园望不可见,以致“双袖龙钟”;遇入京使虽是中心,但除了标题,诗行中却只写一个“君”字,其余文字全给了“逢”前和“逢”后,使他承接前者,并继之而把诗情引向诗外。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3)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真实。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 因 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只是,理智是一 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县), 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 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4)

此诗 首句塑造了一个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 “故园东望路漫漫”“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 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 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 来。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5)

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依旧不干。这种写法 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 毫的矫揉造作。“龙钟”和“泪不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6)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途中遇到了入京使者,想写封家信又苦于没有纸笔,只好让使 者捎一句话去报个平安。“马上相逢”恨憾不能“纸笔”寄言,所以特别重视口头“传语”,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会想到只能“凭君传语报平安”了。 这首诗正是把一般人都可能经历过、都想说却又没有说出来的话,用朴素、 自然、通俗、流畅的诗句写出来,因而能引起读者的普遍共鸣。这首诗写得自然、真实。平 中见奇,是此诗的一大特色。比如第三句中的“马上”,虽是写实,然 而我们从中可见作者跋涉的艰苦以及前程的遥远。第四句中的“报平安”是 为了安慰家人,之所以要安慰,是因为作者从自己不可解脱的思乡情绪中体 会到,家人也同样地惦记着自己,而对于家人的安慰,又等于诗人在安慰自 己——由己及人,再由人及己,要没有生花的妙笔,谁能在“报平安”这三 个最普通的字里融入如此丰富曲折的内容!这里不知蕴藏多少浓情厚意!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7)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8)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少时隐居嵩阳,二十岁到长安献书阙下,天宝三年中进士,只任兵曹参军小官。天宝八年随高仙芝到了安西,在幕中掌书记。当时报国壮志正高,决心在戎马生涯中追求自己的前程。但在这里的十年生活并不顺利,于是由安西回到了长安。天宝十三年又随封常青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很受封的赏识,此时岑参写了很多诗歌。安史之乱以后他到了凤翔,受杜甫和房琯推荐,他先后任右补阙,出为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嘉州刺史。。岑参诗以边塞诗见长。由于作者多次出塞,对边塞生活、地方景物十分熟悉,以真挚的感情歌颂边防将士豪放精神,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的诗格调雄浑,诗风奇峭,自成一家。世称“岑嘉州”。

楷书出塞唐王昌龄(王树山书法马上相逢无纸笔)(9)

醉吟二首 唐代:白居易

空王百法学未得,姹女丹砂烧即飞。

事事无成身老也,醉乡不去欲何归。

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醆欲如泥。

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感遇·之十一

唐代:陈子昂

吾爱鬼谷子。

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

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

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

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

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

空与麋鹿群。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