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力量胜过一切(挣脱母爱的束缚)

5月8日,本该是属于一个母亲最快乐的日子。然而,在辽宁发生的一起惨案,让这位母亲再也不能过这样快乐的日子。

4月25日11时52分,在辽宁省庄河市街头,在一家快捷酒店门口,一辆黑色轿车精准地撞向路边的一位老阿姨。 阿姨当场倒地,伤势严重。

这时轿车司机不仅不停车查看,反而又把车倒回去,再次猛踩油门,第二次撞击碾压已经倒地的阿姨。

据了解,开车撞死阿姨的司机竟然是阿姨的亲生女儿,而这位母亲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最后不幸离世。撞死亲生母亲的李某,去年刚和丈夫离婚,孩子归前夫所有,目前和母亲同住。

因家庭琐事,母女关系不和,李某最近离家出走。母亲一路寻找,找到她住的酒店,劝女儿回家。母女二人发生激烈争执。才发生了这一起惨案。

看了这则新闻让我瑟瑟发抖,却又发人深思。无法想象,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矛盾,让母女间的关系如此恶劣?

母女本是世上最亲近的人,最后却成断送生命的仇人。

一直以来母亲都是以“为母则刚”,“伟大的母亲”这些神圣光环在人们的眼中。所以一冒出“妈妈不好”这样的念头,就会自动地将它屏蔽,放进了自己内心最深处,不肯承认,不愿触碰,因为妈妈一直在为我们着想,为家庭付出 不能说她不好。但有些时候,母爱的束缚却在无形中影响,甚至控制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家荣格说:“我们意识不到的事物,构成了我们的命运。”

母爱的力量胜过一切(挣脱母爱的束缚)(1)

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于玲娜,具有10多年心理咨询从业经历,超7000小时咨询经验。在抑郁、强迫、焦虑以及女性成长、创伤陪伴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者于玲娜在《挣脱母爱的束缚:母女关系中的伤痛与疗愈》一书中,对中国母女日常生活的讨论,剖析了15种不健康母女关系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并结合自身多年咨询经验,给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疗愈女性和母亲之间造成的伤害。

这些剖析有助于我们去思考:母女之间有哪些不健康关系,导致发生冲突和伤害。

1.父亲缺位的养育造成了错位的相依为命。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这是一档父亲和孩子亲子节目的主题曲《爸爸去哪儿》。歌词里满满的父爱。有句话说,:父亲给孩子最多的爱,就是他忙碌的背影。

父爱就像一棵大树,是一个家庭的依靠。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了这棵大树,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母亲不得不担起这样的养育责任。也正因为如此,让女儿和母亲相处的空间更密集,生活中容易造成摩擦。

现年47岁的吴绮莉与女儿吴卓林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至今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小龙女的一路成长过程中没有过父爱的陪伴,与母亲吴绮莉的关系都是在相爱相杀的模式中成长。曾多次曝出母女俩关系恶化的丑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显然对吴卓林是不利的。终于在18岁那年,吴卓林正式宣布出柜,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我们能感受到吴绮莉心中的那种苦,但她没站出来阻止吴卓林,因为她深知此时的女儿已经根本听不进她的劝告了。

父亲的缺位,常常会让长时间处在同一空间的母女,产生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分歧,加强了母女之间的各种不健康情感模式。所以吴绮莉和女儿吴卓林才会出现种种矛盾,最后造就了母女之间强烈的仇恨情感。

母爱的力量胜过一切(挣脱母爱的束缚)(2)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2.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女性渴望被爱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个社会还是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是一种男女不平等的观念,这种封建思想还会影响父母的生育观念,会比较有意愿生男孩,而不想生女孩。

演员陈乔恩,就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长,从小在母亲的棍棒下成长。哥哥弟弟想要的东西都有,陈乔恩却没有。留给她的只有家务,还有妈妈对她的各种严厉要求和打骂。即使做得再好,再多,也没有得到过妈妈的关爱。即使在成年后,母亲也意识到对女儿的伤害,想要去弥补。但在与母亲相处过程中,母女的气氛都是很压抑,连交流都显得如此苍白。在一次采访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陈乔恩说到妈妈打她的时候,在镜头前还会下意识一脸恐惧地转向身后。可想而知,从小的阴影一直到长大还没能走出来,甚至成年后依旧不能忘怀。

物质上优先满足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没有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如果有所要求,只会被斥责不懂事。导致女儿往往不敢表露内心感受。长大后看似善解人意的女儿,其实是压抑自己内心的情绪,过着自己不想过的人生。

母爱的力量胜过一切(挣脱母爱的束缚)(3)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3.“长姐如母”,过着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家庭的长女,负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微薄的收入除了租房子和日常开销也不多了,每个月还得给家里寄1500元生活费用,还外债,还要负担两个妹妹的嫁妆。

即使心里极不情愿,还是念着妈妈一个人打点家里不容易。心里纠结挣扎着自己存些钱,还是继续负担全家的开支。既想为自己着想,又感觉对不起母亲,承受着心理拉锯折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全世界,5岁至14岁的女孩比同龄男孩多花40%的时间做家务。随着女孩年龄的增长,时间也会延长。结果,女孩牺牲了学习、成长和享受童年的机会。

到了成年还难以走出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失去边界的干涉弟弟妹妹的职业发展,婚姻育儿,反而恶化了彼此的关系。造成了付出却被讨厌的困境。

母爱的力量胜过一切(挣脱母爱的束缚)(4)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决定我们每一天过得快乐或者糟糕的从来都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那我们又该如何疗愈自己,更好地接纳自己,并走出母爱的束缚,更好地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于玲娜在《挣脱母爱的束缚》书中告诉我们如何走出不健康的母女关系:

1.识别出“不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摆脱母亲的内在意象

母亲的内在意象,指的是女儿在想问题,做决定时候,头脑中会不自觉地出现母亲要求的做法,从而失去自我的判断和选择。

内在意象常见的有三种:

认同和服从

凡是都听从母亲的话,做出不是自己喜欢和意愿的事情。

反认同和对抗

“母亲”的内在意象怎么说,偏不做,潜意识地开启反抗。

看见并选择忽视

已经知道不是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回到了自我觉察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一个阶段是完全受影响,第二个阶段已经有意识地去挣脱和反抗,第三个阶段达到了无视状态,内在意象会慢慢消失。

2.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自我满足

听从自己的内心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好好休息,散散步,看看风景,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发发呆。学会自我满足。

3.建立人际边界,你是你,我是我

所谓的边界,就是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感受,观念和愿望,谁也没有义务为对方负责,自己的人生就该自己负责,别人提的也只能是建议而已。

要确立母女关系的边界,有两个方面:

(1)要对任何模糊边界,侵犯边界的话语和行为有所警惕

比如喜欢说:“我们是一家人啊,你应该怎么样”,或者“我是你妈啊,都是为你好”之类的表达。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先要思考对方的说法和做法是不是合情合理,自己是否认同再做决定。

(2)要用行动捍卫自己的边界

在没有边界感的家庭中,确立边界的过程常常会引起纷争,也许会是争吵,拒不合作。但这是必经过程,没有办法去回避,只有用行动争取,才能最终确立边界。

母爱的力量胜过一切(挣脱母爱的束缚)(5)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于玲娜写的《挣脱母爱的束缚》一书中揭示了15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我这里只写出了三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会给女性的人格形成、亲密关系和人生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有的人就算常年遭受心理折磨,也不愿意指责母亲,内心却总纠结挣扎。殊不知,子女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就是获得幸福。我们可以学会自我同情,自我认同,真正开始自爱,坦然做真实的自己;满怀感激地与母亲保持界限,不再期待母亲的改变,更无须与母亲决裂。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无论是成为母亲的你,还是母亲女儿的你,都能更好地理解母女之间的关系,放下压抑,疗愈自我,解放自我。开启更美好的人生!

母爱的力量胜过一切(挣脱母爱的束缚)(6)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