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1)

老张不久前查出胃癌,经过手术根治后,医生说“发现得很及时,不用化疗了,接下来定期复查就行了”。

他还是有一些惴惴不安,总想着“得了这么大个病,一个手术就结束了?”

其实,“定期复查”才是医生想要强调的点。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2)

一、为什么胃癌患者要重视“术后随访”

根治性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彻底治愈早期及进展期胃癌的确切手段。

但是,由于胃癌手术的复杂性等特点,手术结束后仍然要进行“术后随访”,及时了解复发转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胃癌手术的复杂性

胃本身是极为重要的消化器官,周围分布多个脏器、血管、神经等,可以想象手术的难度极大,加上有些进展期胃癌还要进行淋巴结清扫(会带来较大的创伤)、术后还要进行消化道重建(就是把剩下的胃和食管或者肠子连起来)等。

如此复杂的手术难免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胃食管返流、胆汁反流、残胃炎、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比胃癌本身还难受……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3)

2.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概率高

从时间上看:早期胃癌根治术后3年内约40%发生复发转移率为40%,5年内约23%发生复发转移率为23%;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3年内约66%发生复发转移率约66%,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概率达69.4%。

从复发转移的类型来看:以手术吻合口和区域淋巴结为主的局部复发(19.3-34%)、肝转移(30%-43%)、腹膜转移(30%-60%)以及远处转移(肺、骨、卵巢等,发生率为24.3%-43%)。

尽早发现复发转移、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积极治疗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就是我们做好“术后随访”的主要目的。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4)

二、胃癌术后多久复查一次?

常见的随访方式有两种:规律随访和症状主导的随访(即有了不舒服再去检查)。

有研究显示,无论是哪种随访方式,对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规律随访却有助于尽早发现复发转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对胃癌根治术后的278例患者进行“随访方式和3年生存结局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规律复查可以尽早发现复发转移,也导致了这部分患者的3年总体存活率高于症状主导的随访者。

另外,全球肿瘤四大指南(美国临床肿瘤协会、欧洲肿瘤学会、日本胃癌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均将规律随访的方式作为推荐内容。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5)

根据《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19版)》,术后随访被分为三个阶段:

1.术后1-2年

每3-6个月进行一次详细的病史症状采集及体格检查,视情况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营养状态、肿瘤标记物、影像学及内镜检查;

2.术后3-5年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详细的病史症状采集及体格检查,视情况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营养状态、肿瘤标记物、影像学及内镜检查;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6)

3.术后5年后

每年进行一次详细的病史症状采集及体格检查,视情况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营养状态、肿瘤标记物、影像学及内镜检查。

在临床随访的实践中,通常在每次随访中都查血常规、血生化及CT,内镜检查则在术后一年1次,此后为每3-5年1次。

当然,指南规定的随访间期是在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时采用的。

一旦患者术后再次出现食欲下降、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就要及时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在现实中,我们既要听从医生的嘱咐,也要在病情出现变化时及时就医。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7)

三、胃癌术后复查,有哪些检查项目?

1.病史症状、体格检查:

这是每次随访的必备项目。就是到门诊向医生说明基本情况及手术后身体的不适,医生对病人的身体进行深度的检查(摸一摸、听一听、叩一叩)。根据医生的经验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2.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比如全胃切除后特别容易出现的贫血;辅助性化疗后是否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有无感染等;

血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身体的一般状况,有无治疗带来的毒副反应(肝肾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等),根据检查结果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8)

3.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

主要包括癌胚抗原(CEA)、胃癌抗原(CA724)、糖类抗原(CA199)、糖基抗原(CA125)等指标。

·有研究显示胃癌抗原(CA724)、糖类抗原(CA199)是胃癌术后预测复发转移的首选指标。

·癌胚抗原(CEA)则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具有监测作用。

·糖类抗原(CA199)被认为是胃癌肝转移的检查指标。

单独使用CA724、CEA、CA199、CA125检查胃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16.4%、31.4%、16.1%、6.0%,而联合应用后灵敏度可达85%以上。

研究还发现,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升高往往早于肿瘤复发转移灶引起的症状,有助于发现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病灶。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9)

4.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消化道造影、腹部平扫CT/MRI、腹部增强CT/MRI、PET-CT等。

超声及消化道造影检查因其特异性不高,一般不作为常规复查项目进行。

·CT检查:

由于根治术后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对于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有限。特别是对于无症状的胃癌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不高。

研究显示,CT如果以胃壁增厚2cm为标准诊断,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88%,当胃壁增厚1cm时,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降至36%。而且,CT对于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也只有34%-50%。

但对于远处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肝、腹膜等转移灶的敏感性高(分别达到90%和86.6%),故仍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10)

·MRI检查:

价格较高且敏感性、特异性与CT差别不大,所以在随访阶段临床使用较少。

·PET-C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5年曾报道过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检测价值,结果显示:在对50例胃癌术后患者的随访中,29例发生了复发转移,其中17例无任何复发症状,复发病例PET-CT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85.7%。

但由于纳入的病例较少,不足以说明PET-CT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优势。而且,PET-CT价格昂贵,不适合作为普通人随访使用。

5.胃镜检查:

是明确局部复发最有效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早期胃癌内镜下粘膜切除/剥离术后的患者。

胃癌患者手术后应该怎样防止复发(胃癌手术不是一劳永逸)(11)

6.术后并发症的随访:

包括BMI(体重指数)、胃排空试验、维生素B12水平、胆汁反流情况等。

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

良好的营养状态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同时当出现营养状态变差时,可能提示疾病复发转移或并发症持续存在。

总结

综上所述,在胃癌根治术后的随访时,需要在门诊进行病史、症状的描述、体格检查,按随访间期抽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CA199、CA125)和CT检查,胃镜检查以术后一年1次,此后为每3-5年1次进行随访。

胃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它和对待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医生、正确的随访,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